法國新右派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偏見,并創辦了他們的理論刊物《歐洲文明研究》(下簡稱“《歐》”)。其主要成員阿蘭·德·伯努瓦(AlaindeBenoist)試圖挑戰自由派并讓歐洲傳統文化重新復興。
歐洲的認同危機
與全球主義者滿足于財富和經濟成就不同,“《歐》派”認為歐洲正在衰落,整個大陸已不再為歐洲文明的法則所統治。集體認同的不斷弱化體現在社會分化瓦解,教育政策貶低傳統,社會丑惡現象滋生和大批亞非移民涌入。得到自由右翼和社會民主左翼支持的技術統治幾乎僅僅關注“出口戰略”和全球化的統治,而對社會文化的崩潰無動于衷。柏林墻的倒塌和冷戰的結束并沒有改變歐洲的被統治狀態。雖然海德格爾認為共產主義俄國和自由北美的技術經濟統治本質上都基于物質主義的歷史哲學,但“《歐》派”認為美國的占領是更為有害的:蘇聯粉碎了東歐任何獨立的訴諸,而美國不僅在防御的名義下軍事占領了西歐,而且以瓦解歐洲生活并使之美國化的方式進行文化殖民。
美國成為了自由主義現代性的最典型的體現和文化同質化的主要世界力量。他們宣稱,誕生于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現代主義原則———平等、理性、普遍主義、個人主義、經濟主義和發展主義的原則只有在美國實現了。美國是建立在一種自治的自利的公民概念之上的,這樣的公民傾向于市場交換和契約關系,但缺乏高的文化和倫理認同。傾向于以物質主義的生活方式來界定自己,以“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作為”最高關注對象。美國的力量被強加于歐洲,仿佛整個大陸都凝結為一體,僅僅關切經濟利益。市場和媒體包圍著社會精英,并迎合著庸眾的肉體沖動,歐洲戰后的美國化代替了舊大陸的千年遺產。“《歐》派”視美國為文化和歷史的“謀殺者”:它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單一的全球市場,在那兒,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出售的。
漫長的回憶
不同于保守主義對自由主義的現代性的批評的是,“《歐》派”的理論政治家對許多人所接受的歐洲認同的核心的宗教成分也提出了批評。在他們看來,基督教遺產不僅是現代性的精神基礎,而且它是一種對所有形式的本土文化懷有敵意的意識形態。教會的“新約”產生于上帝和所有人類之間,并被賦予了一種普遍性。基督徒視自身為上帝之子,而對其他問題漠不關心。這導致了基督教信徒不關心任何的本土的傳統文化,不關心家族和民族的文化遺產。
基督教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線性時間概念,在其中現在決定于過去上帝的創造,而未來則通向目的:上帝。在這個不可逆進程的框架中,時間指向摩西、耶穌、復活直至世界終極。
現代性這個概念取得決定性地位。國民生產總值替代了耶穌成為主要的偶像,享樂替代了拯救,理性替代了信仰。人們樂觀地期待著一個更加理性和更加美好的未來。
“《歐》派”反對基督徒/現代主義者這樣的歷史觀念。通常,學者們認為,古代近東是培育歐洲文化的溫床,也就是說歐洲的存在并不是根源于它自身。可是“《歐》派”宣稱這是出于基督徒/現代主義者對于本土文化的普遍主義沖動和敵意。所以,他們拒絕流行的說法,他們說:“我們是源于伊里亞特和奧德賽,而不是圣經的人民”。而且,“《歐》派”認為凱爾特、日爾曼、斯拉夫、拉丁和赫楞種族是歐洲文化形成的基石。這種對歐洲人的雅利安核心的強調是文化上的,而非生物學上的,因為他們并不是象希特勒那樣鼓吹雅利安人優于其他人種。不論好壞,歐洲同一性的根是那些在公元前20世紀就征服了這片土地,建立起語言、文化和歷史基礎的人們。當“《歐》派”在1960年代開始構建他們的理論政治策略時,相關的文化研究在法國知識階層中實際上是默默無聞的。這種情況直到杜梅澤爾(Dumezil)的研究被注意后才改變。
杜梅澤爾用了一生的時間來比較研究歐洲等民族間的神話和文學遺產,發現它們共有“三個—組式的意識形態”,———它規定了歐洲組織社會,設定價值和宗教儀式的方式。這表明歐洲人不僅是語言群體,也是文化群體。對于這種前基督教的異教價值和宗教的關注使得他們對基督教的一神論進行了批判,與此相應地,他們也拒絕了那種線性的歷史觀和一維的世界觀。
存在之源
猶太—基督教的線性歷史觀與歐洲本土的、古代傳統的、循環論的、開放的、整體主義的歷史觀之間的有極大的精神差異。
不過,第一個思考到這一主題的偉大思想家卻是尼采。他認為,生活不是被決定于有目的的本質。對于尼采來說,歷史目的論或宿命論只不過是基督徒/現代主義者的虛無主義而已。他與生命的沖動、游戲毫不相關。上帝、進步或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律都是人對未來的謀劃和給世界的混沌強加的秩序。在古代赫愣人的精神當中,他們把生命的瞬間看作是真實與永恒、人和神之間的聯結,當下時刻就有意義。尼采的永恒輪回也正證明現在時刻的完滿性。尼采拒斥一切所謂的必然性,在他看來,“必然性”不是一個事實,而只是一種解釋。他要求行動的人在與機械論或目的論的必然性的斗爭中贏得自己的命運。
另外,“《歐》派”的歷史哲學的最重要的成分來源于海德格爾。不過,海德格爾和尼采所不同的是,他把存在而非意志作為問題的關鍵,他認為尼采的“權力意志”還沒有完全擺脫他所反對的形而上學傳統。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分歧,海德格爾和尼采反形而上學和反現代主義者的共同目標使得他們都與《歐》的哲學事業結成了一定的聯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