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疾病嗎?”
“高血壓需要治療嗎?”
“如果你得了高血壓,你治療嗎?”
在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沒有像往年那樣致開幕辭,而是選擇在特邀報告環節連續拋出這三個問題,開啟了其題為《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和疾病篩查的思考》的報告。他還頗有興致地告知與會者,這個報告將涉及一些“顛覆性的意見”,但都有依據,“是個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個側面”。
在提出第一個問題后,韓啟德自問自答:“不是,高血壓只是危險因素。”他援引《辭?!防锏恼f法,疾病是指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現的病理過程。疾病必須要有勞動能力受到限制或者喪失,并且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而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沒有這些情況,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險因素。
既然不是疾病,需要治療嗎?韓啟德曾面向500多位博士生提出這個問題,當時,有1/3的人沒有舉手,沒舉手的說:“既然不是疾病,我為什么要治療呢?”那些舉手的人則說,“大家都知道高血壓要治療,而且是危險因素”。接著,韓啟德告訴這500多人一個研究結果:對高血壓病人的降壓治療可以降低25%~30%的心腦血管事件危險,這個作用很顯著。
說完以后,他再次問,高血壓需要治療嗎?這一次,大多數人都舉起了手,“是需要治療的”。
緊接著的問題就是:如果你得了高血壓,你治療嗎?很自然的,大家都舉起了手。
這時,韓啟德又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數據:我國40歲以上高血壓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腦卒中)發生率最高統計為15%左右。降低30%發生率,即降為10.5%,也就是100個40歲以上高血壓者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只有4~5個人受益,還有可能存在藥物副作用,加上服藥的經濟負擔。
現在再問:“你愿意終身服藥嗎?”
全場靜默了。
醫療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擺正醫療的定位。韓啟德說:“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經費保障來決定的,因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小概率要干預效果絕對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實到個人的話,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在1%的人里面,還是在99%里面的人。”韓啟德接著以高血壓、糖尿病前期、骨質疏松舉例說,當前針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實際結果是,極少有個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絕大部分干預沒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損傷。
讓韓啟德擔憂的是,這是公眾所不了解的,尤其這種情況在疾病篩查領域表現得更為明顯。
他以美國一項研究為例,這項研究涉及7.6萬例病人,55歲~74歲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測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種篩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檢查,結果怎么樣呢?篩查組發現前列腺癌每1萬人中有108人,對照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說PSA篩查以后發現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結果是,這兩組檢查和不檢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沒有任何差別。
無獨有偶,再來看肺癌,美國做了45萬人的研究,做各種篩查辦法和不篩查比較,發現每年做X胸片和不篩查差別,每年做兩次以上高頻度的X胸片檢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細胞檢查和單獨胸片檢查比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沒有顯著性差別。
回歸到一個普通民眾更能理解的問題:我們做常規體檢還有意義嗎?
韓啟德說,有一個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體檢,對死亡率并沒有影響。
“但現實是,幾乎所有的民眾,不管做出什么檢查結果都會鼓勵他進一步去檢查,再加上現在的醫患關系,更要查了。”韓啟德如是說。
怎么辦?這位國際知名病理生理學家并未給出具體的建議,但他給出了一個原則——針對低概率事件要作出合理決策,從而降低危險因素,提高篩查干預措施的效率。
此外,還要解決觀念問題,“醫療費用”解決基本醫療問題時療效非常好,而如果用在后期臨床晚期病人身上,花很多錢但療效很差。“同樣的錢如果用在基本的醫療上,獲益的人數就會非常多。所以,我們要把這個錢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我們現在的醫療出了問題,不是因為它的衰落,而是因為它的昌盛,不是因為它沒有作為,而是因為它不知何時為止。”韓啟德說,“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醫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當作魔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