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漢唐智庫一直有一個疑問:
中國科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首選刊登外媒,如果造成致命泄密,誰考慮過后果?
首先,我們看一下引起軒然大波的一個重大輿情事件!
2023年6月14日,或許是一個要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或許是中華民族遭遇“基因炸彈”威脅的新起點。
2023年6月14日,一份由中國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科研單位聯合完成的中國人群泛基因組參考圖譜,成功發表到了英國《自然》雜志!論文題目是《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也就是說中國人族群的特殊基因特征被完全破譯了。
有評論稱這是中國學者首次登上這一所謂的世界頂級期刊。
很多人不明白中國復旦大學到底研究了什么,簡單描述就是把中國人的基因特征以及基因缺陷,通過數學圖論和計算技術,將這些基因數據組裝出來,搞成一個數據庫,供全世界針對中國人進行遺傳學和醫學研究。
如果從正面角度去理解,上述基因數據庫將有利于針對中國人特有的遺傳疾病開發治療藥物和治療手段。
這項研究揭示了中國人基因組中隱藏的以前未知的基因序列。新發現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乃至東亞人特有的基因變異,其中包括至少1367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和約500萬個堿基對的中國人群基因組核心序列,這些基因變異與中國人群特有的生物學功能或表型特征相關。
這項研究為針對中國人的特殊易感疾病研發有針對性的生物武器提供了可能性。
美國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冠狀病毒,制造病毒武器的罪行早已在世界范圍內公開。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病毒研究專家拉爾夫·巴里克,多年以來研究了多種冠狀病毒武器,并且研究出了“你看不見它”的掩飾手段。將人為干預病毒演變的痕跡偽裝成自然演化。
拉爾夫·巴里克制造了新冠病毒,并且是2019年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大流行的罪魁禍首。
這個事實已經得到多方確認,只不過美國拒絕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事實上對拉爾夫·巴里克進行了包庇。
2019年美國德特里克堡病毒研究基地的病毒泄漏事件,一直被認為是新冠病毒大爆發的起始點。
毫不夸張的說,美國目前在核戰爭和常規戰爭中面對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毫無勝算可言,但是,美國掌握的病毒武器技術卻事實上遙遙領先于全世界!
因為,美國是唯一一個拒絕在全球禁止生物武器條約上簽字的國家!
面對這樣的生存挑戰,全體中國人原本應該精誠團結守衛好祖國的每一條防線!
但是,承擔著強國重任的中國科研機構,卻完全缺乏對致命性敏感信息的保護意識,毫不設防地提交到國外,供人研究!
這種行為,無異于把中國人的種族生命密碼交給了國外。
這些人是真不知道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兇殘啊。
麻煩想一下美國為什么接收日本731部隊的研究成果!
看到這種觸目驚心的消息,真的是怒不可遏,忍無可忍!
中國科研人員對海外期刊的依賴和迷戀,必須立即糾正!
除了復旦大學的這個事件之外,武漢大學同樣有一個類似的事件。
同樣是2023年6月14日,《自然》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原子制造實驗室教授付磊團隊關于液態金屬的最新成果。該研究用到一種特殊的液態金屬,實現了溫和條件下多種高熵合金體系的原子制造,刷新了傳統認知。
2023年4月13日是付磊團隊最開心的一天!這一天收到《自然》接收論文的郵件。
根據報道,2021年5月,付磊團隊給《自然》投稿,一個月左右收到了反饋意見。3位審稿人均對這篇論文有濃厚興趣,其中兩位審稿人認為“這有些不可思議”,要求投稿人“再做更充分的實驗進行驗證”。
兩年來,付磊研究團隊最耗時耗力的工作之一,就是證明“我們說的是真的”。
“這個成果其實兩年前就做出來了,之所以拖這么久才發表,主要是因為包括部分《自然》審稿人在內的很多專家覺得‘不可思議’。”
付磊團隊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利用高熵合金的原子級精準制造技術,“能夠根據科學家想要的效果定制想要的合金”。
對于付磊團隊的研究成果,漢唐智庫表示真誠的祝賀。
不過,看研究團隊鍥而不舍用兩年時間完成投稿,投稿成功后儼然得到了“上帝”的承認。
這一幕,真得令人感到非常可悲!
當美國斯坦福的學者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時,第一時間找企業家,并反復給企業家證明這是真的,實在不行就自己籌錢干!
當中國學者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時,第一時間是找頂級期刊投稿,并反復給審稿人證明這是真的,實在不行就找個二流外刊。
這種奇葩劇情,就是發生在我們這樣一個自己認為已經是頂級強國的國度!
多年以來,中國科研界和教育界,制定的人才評選標準,長期以SCI論文刊發數量和影響因子作為主要依據。
所謂SCI,是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在1957年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凡是被該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均稱為SCI論文。
事實上,目前世界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都是國外建立。。
所謂影響因子(IF)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的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個參數同樣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
美國依靠SCI和IF兩大系統的評價機制,深度影響世界各國各領域科學家的研究方向,并隨時掌控各國科研的動向和成果。
科研人員的成果需要評級才能獲得相應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回報,這就客觀上促使所有的科研人員都熱衷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英美掌控的英文科學期刊發表。
尤其是中國科研人員,面對的評價體系高度畸形,過度看重海外留學經歷,過于倚重國外英文期刊刊登的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這就迫使科研人員不得不屈身事敵,但凡有點成果就迫不及待的送到英美各大期刊進行評審。
毫不客氣的說,英美此類期刊,都是科研領域的情報機構,承擔的職能就是幫助英美掌握世界范圍內的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據研究成果和方向,鎖定對應的科研人員,要么將精英科學家吸引到國外從事研究,要么將精英科學家伺機暗算,要么竊取研究成果或者進行破譯跟蹤。
只有極度無知無覺麻木不仁的人,才會將此類期刊看作是純粹的文化出版機構。
在此,漢唐智庫必須指出,廣大科研人員是無奈的!
因為針對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導向性過于明顯,不積極投稿到海外期刊,就難以在國內獲得職稱評選的機會,甚至連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都機會渺茫。
科研領域畸形的評價體系,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已經深受其害,然而現實中的改變卻極其緩慢。
2020年,領導人提出,“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在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提出這個要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高福、張文宏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熱衷于第一時間將圍繞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刊發到國外期刊上,防疫藥物和疫苗未見重大突破,科研人員出版的論文節節攀升。
這種現象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
一是不滿于科研人員名利之心過于急切,面對疫情危機不知輕重緩急;
二是不滿于科研人員將一些事關中國人生命健康安全的敏感信息送到國外發布。
時過境遷,如今三年疫情已經翻篇,新冠病毒不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話題。
然而,三年前領導人的殷殷期望言猶在耳,中國科研人員不管不顧一門心思在海外發表論文的陋習依然如故!
我們的國力提升了,科研水平提高了,我們的評價體系和國民的思想認知有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科技領域、教育領域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有沒有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坦白說,漢唐作為一個精神強健的中國人,面對中國部分精英群體的媚外情結,真的是怒其不爭。
為何有些人的精神自強如此艱難?
全面精神覺醒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實現?
這是本人的憤怒,也是無奈的哀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