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新進展,我是越來越佩服這位四川大學的張薇了。7日誣告事件翻車后,她第一時間選擇了刪帖跑路。無論公眾和網友怎么罵她,她都采取鴕鳥戰術、保持絕對靜默。直到昨天大叔的兒子到廣州鷺江站派出所報警,張小姐才意識到事情大條了,自己可能要為誣告的行為付出代價,于是趕忙從東莞跑到了廣州,“正式向其一家道歉”。
一、兜售恐慌
在這個“道歉”的過程中,張薇展現了十分出色的演技和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哭,而且是一直哭,“哭了一下午”,同時聲稱“學校里準備開除她”。她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博取對方的同情,盡快獲得諒解。農民工父子都是善良淳樸的老實人,怕事情鬧大耽誤高材生的前途,果然決定不再追究。
問題在于四川大學真的準備開除她嗎?鑒于我國教育機構長期以來對某類人的特殊待遇(參考初中女生往男同學臉上潑開水致毀容,沒有被開除;“秋秋老師”侮辱英烈,沒有被開除;中國傳媒大學董筱涵為殺害男嬰的犯罪行為叫好,沒有被開除等等),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學校在11日之前就“準備開除她”這件事就是張薇憑空捏造出來的。
在傳播學中有一個術語來形容張薇的這種做法——“兜售恐慌”(Fearmongering),即通過捏造一個并不存在的威脅(學校準備開除我)刻意營造恐慌氛圍,以達到蠱惑人心的目的(獲得對方諒解)。
西方政府和媒體經常使用這一伎倆為不義之舉背書。例如在2002到2003年,美國媒體在布什政府和情報部門的指使下大肆散布伊拉克擁有“大型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等恐慌言論,對美國公眾進行洗腦,以正當化美軍入侵伊拉克的非法決定。
近年來美國政府戰略重心東移,開始圍堵打壓中國。于是美國媒體故技重施,開始配合政府炒作“中國設立海外秘密警察局”“中國派間諜氣球監視美國”以及污蔑華為和tiktok“威脅美國國安”等等等等,讓美國公眾恐懼和仇視中國。
二、雙言巧語
張薇掌握的傳播學技巧還不止于此。她在鄧先生父子面前哭了一下午之后,于昨晚發布了一條頗有心機的微博。在這條微博里,張薇將自己發視頻造謠教唆網暴的作為描述成了“在網絡上隨意散播視頻”,將侮辱大叔人格、污蔑對方是“猥瑣男”的行為描述成了對其“形象進行不當描述”,用春秋筆法巧妙地粉飾了自己的違法行徑。
這種用語言技巧曲解或模糊現實的做法在傳播學中通常被稱作 “Orwellian doublespeak”(可以翻譯為“雙言巧語”或“顛倒是非”)。美國新聞學研究者愛德華·赫爾曼曾在著作《比虛偽更虛偽》中對當代媒體的這種做法批評道:“在顛倒是非的世界里,真正重要的是撒謊并且能夠僥幸逃脫的能力,以及用謊言選擇性地塑造事實的能力。”
同樣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布什政府起初宣稱策劃911恐襲的基地組織與“伊拉克情報部門”有聯系,并以“打擊恐怖主義”(War on Terror)為由得到了國會授權用兵,然而3年后美國官方的“9·11”事件調查委員會承認沒有發現伊拉克與恐襲之間存在關系;
美國政府和很多媒體將美方的主動發起的侵略稱為“為防御美國安全而做出的先發制人的打擊”(preemptive strike as a defense against a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盡管直到戰爭結束美國都沒有找到證據證明伊拉克擁有所謂的“大型殺傷性武器”或進攻美國本土的計劃;
而那些被美軍殘酷屠殺的當地平民則統統被污蔑成了“教派軍隊”(sectarian armies)、“叛亂分子”(insurgents)或“民兵”(militias)。
此外,美國中情局將水刑、毆打、關禁閉和睡眠剝奪等酷刑逼供手段稱為“強化審訊技巧”(enhanced interrogation techniques),將針對外國領導人的暗殺小隊稱為“健康改造委員會”(health alteration committee)等等,這些都是“雙言巧語”的典型例子。
三、濫用匿名信源
張薇在微博發布陰陽怪氣的“道歉”之后還用了一招更絕的——屏蔽了數千條批評她的評論,唯獨精選了一條站在她這邊的,營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輿論氛圍,同時借這條評論挖苦了一番反對她的網友。然而很快人們發現,發布這條評論就是她自己的小號,連之前的頭像都沒來得及換。張薇發現被拆穿之后立刻就把這個小號注銷了。
張薇用自己偽造的另一個身份去支持自己,在媒體研究中這叫“濫用匿名信源”(abuse of anonymous sources)。使用匿名信源一直是一種有爭議的新聞業做法,很多媒體明令禁止在刊登的報道中使用匿名信源,也有媒體堅稱使用匿名來源是獲取某些敏感消息的唯一方式。
爭議的根源在于外人無法驗證匿名信源的真偽,事實上過去確實出現過不少基于匿名信源的著名報道事后被證明是假新聞的案例。例如去年美聯社曾經援引一位不具名的“美國高級情報官員”稱俄羅斯導彈飛入北約成員國波蘭炸死兩人,事后證明導彈是烏克蘭發射的。
2017年CNN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國會工作人員”稱參議院正在調查一個“擁有百億美元的俄羅斯基金”和特朗普團隊之間的關系,然而整件事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丑聞敗露后CNN不得不解雇和這篇通俄假新聞有關的3名高級職員(一人為普利策獎獲得者、一人為普利策獎提名者、一人為CNN調查新聞部的主編)。
2005年,一項研究通過分析16家美國媒體發布的數百篇報道發現,媒體使用匿名消息來源的情況急劇減少,在2003 年有29%的報道至少包含一個匿名來源,到了2004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7%。原因是美國媒體此前為了配合布什政府宣戰,將大量“未具名政府官員”關于“大型殺傷性武器”等議題的謊言當做事實報道,嚴重損害了公眾的信任,在東窗事發后只能減少使用匿名信源以期重新贏得讀者的支持。
結 語
張薇在短短半天的時間里就向我們展示了“兜售恐慌”“雙眼巧語”和“濫用匿名信源”這三個西方媒體用來蠱惑人心操縱民意的法寶,不知有多少CNN、BBC的資深記者在她面前都要甘拜下風。
她一邊哭、一邊造謠,一邊“道歉”、一邊歪曲事實,一邊說“虛心接受批評”、一邊控評加諷刺網友,這樣的兩面人當初是怎么保送進“985”讀研的?又是怎么混進了黨的隊伍?
我想四川大學有必要給社會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如果此等污蔑農民工、欺騙老實人、諷刺挖苦正義群眾的奸險傾巧之徒都能全身而退,黨紀、國法、校規何以服眾?
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若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