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張家界4人服毒跳涯、后有天鵝林場3人服毒自殺。
4月20日,三名青年相約四川天鵝林場服毒自殺。
接二連三的悲劇使得自殺問題成為全社會熱議的焦點,如何才能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呢?
有人說:“各個社交軟件應該加強監管,將與自殺相關的詞匯設為敏感詞,以方便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挽救。”
有人說:“應當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讓青少年思想更成熟、情緒更穩定,以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如果能夠落實下去,一定也能及時挽救很多生命。
然而,這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加強監管終究只能防備一時。其實現在“自殺”一詞已經在各個平臺的監管之中了,在百度、知乎等平臺只要輸入“我想自殺”時,平臺會自動展示勸說的話語并提供心理咨詢電話。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于一個想要求死的人來說,他有很多方法可以規避掉敏感詞。
精神不能脫離物質而談,心理健康不能脫離社會現實而談。個體心理健康、精神狀態之所以出現問題,正是因為其生活環境出現了問題。
在環境不變或變得更為惡劣的情況下,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詢來開導他人,也只能解決一時問題。
要想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還得向更深層次追問。
自殺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如果不是內心嚴重失衡、絕望至極,是難以下定決心的。
如今社會,金錢與權力成為衡量人價值的唯一標準,窮不僅生活上受苦,精神上更受苦,許多普通人不僅要承受生活上的窘迫,還要承受精神上的打壓。
我想,部分媒體首先需要反思反思。
別整天就發一些“歲月靜好,人間真美好“的心靈雞湯,報道一些“誰誰誰很容易就日入幾萬”、“誰誰誰奮斗幾年在城里買了房”的正能量故事。
很多媒體的畜心是好的,希望大家多看到積極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態度,但“物極必反”、“對比越大傷害就越大”。
試想,網上一看,日入過萬,低頭一摸,兩兜空空。這擱誰心里會舒服呢?為啥人家奮斗都能行,就我不行呢?
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失望,一次兩次倒也罷了,次數一多那肯定得絕望。因為他看不到自己的出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因此,我誠懇的提出建議,希望一些媒體以后在報道“正能量”時,三思而后行。
此外,我覺得一些媒體也不要覺得報道老百姓的艱苦生活不好,其實“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人們生活壓力大”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你越報道大家越夸贊你,說你是負責任的優秀媒體。
再者,也不要擔心大家會因為現實艱難而絕望。看見現實會絕望,那是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與人生理想。
其實人生慘淡又如何?“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試想,魯迅當年生活在何等“困難”的環境中,稍有不慎,就會被殺頭。
據陳漱渝在《<魯迅和他的論敵:一個都不寬恕>序言:狼的傷吟》中稱,“直至臨終前不久,魯迅還夢見有人埋伏在兩旁,準備在暗中對他進行偷襲。在世界文豪當中,象魯迅這種被攻擊得遍體鱗傷者,恐怕是絕無僅有。”
可以想像,生存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之中,的確是很容易讓人絕望的。然而魯迅卻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魯迅說:“我是不贊成自殺,自己也不豫備自殺的。但我的不豫備自殺,不是不屑,卻因為不能。”魯迅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他始終堅持生活、頑強的戰斗。
再試想,教員一生歷經磨難與挫折,但他又何曾放棄過?他不僅自己放棄,還找到了光明大道,帶領中國的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
因此,我建議媒體多宣傳魯迅先生的文章和《毛選》,這里面不僅蘊含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敢于面對任何現實苦難的勇氣,更有著深邃的思想和指導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論。
我想,如果大家都能認真閱讀《毛選》和魯迅文章,那自殺率一定大大降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