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鼓舞人心、最無可指摘、最揚我國威的事情,就是下面這一則報道:中國調停了沙特和伊朗這兩個有千年世仇的宗教國家!
唐太宗、唐高宗都沒有做到的事,而在1300年之后,我國做到了。正所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唐太宗時期,中東地區(qū)的強國就是東羅馬帝國、波斯和大食。波斯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伊朗,比如1959年統(tǒng)治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層宣布伊朗和波斯可以互相代換。
大食可以理解為阿拉伯帝國,涵蓋了今天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沙特、約旦、阿富汗等國家。
在公元637年,在卡迪西亞戰(zhàn)役中,阿拉伯(黑衣大食)的軍隊擊敗了波斯薩珊王朝,在642年,納哈萬德戰(zhàn)役中,阿拉伯帝國得勝,正式開始了對波斯的征服之旅。
為什么波斯王朝的軍隊會被阿拉伯直接擊潰呢?因為撿漏。
據(jù)《舊唐書·西域傳》記載,隋朝末年(627年前后),西突厥葉護可汗率軍擊敗波斯國,殺波斯王庫薩和,役屬波斯。庫薩和子施利即位。
隋大業(yè)末,西突厥葉護可汗頻擊破其國,波斯王庫薩和為西突厥所殺,其子施利立,葉護因分其部帥,監(jiān)統(tǒng)其國,波斯竟臣于葉護。
這個跟維基百科也對得上,東羅馬帝國的統(tǒng)帥((Heraclius) 向西突厥可汗統(tǒng)葉護許諾了驚人的財富,取得了突厥人的軍事幫助,擊敗了波斯帝國,史稱《Third Perso-Turkic War》(第三次波斯-突厥戰(zhàn)爭)
那為什么西突厥愿意與波斯帝國作戰(zhàn)呢?因為波斯破壞了中國到東羅馬拜占庭的絲綢之路。
東羅馬帝國和西突厥汗國在波斯的首都城下會師,然后換了個傀儡上臺。波斯在四年的時間里,換了五位國王,最后的國王也是個傀儡,挺慘的;波斯帝國元氣大傷。
及葉護可汗死,其所令監(jiān)統(tǒng)者因自擅于波斯,不復役屬于西突厥。施利立一年卒,乃立庫薩和之女為王,突厥又殺之。施利之子單羯方奔拂菻,于是國人迎而立之,是為尹恒支,在位二年而卒。兄子伊嗣候立。
伊嗣候的名字是Yazdegerd,多次派遣使臣與唐太宗通好,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還派遣使臣給唐太宗送貢品,是一只活褥蛇,形類鼠而色青,身長八九寸,能入穴取鼠。
扯了半天,才說到正題,632年,阿拉伯帝國的軍隊開始進攻波斯。統(tǒng)葉護可汗死后,公元642年,大食和波斯爆發(fā)了納哈萬德戰(zhàn)役,波斯戰(zhàn)敗之后內亂,軍閥混戰(zhàn)開始。
名義上的國王伊嗣候Yazdegerd逃到了Merv地區(qū),開始四處求援,尋求唐太宗、吐火羅汗國和土耳其的幫助,但是求援未果。
651年,伊嗣候Yazdegerd在Merv被殺,他的兒子卑路斯Peroz 逃到吐火羅,并且在654年派遣使臣向大唐求援。
當時太宗已經(jīng)在649年過世,唐高宗因波斯距唐土太遠,出兵不便,拒絕了卑路斯的求援。然后在661年,卑路斯再次向唐高宗求援。
唐高宗聽說波斯薩珊王朝已經(jīng)被黑衣大食滅掉了,感覺是時候經(jīng)略波斯地區(qū),維護絲綢之路了。于是在662年,派遣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充使西域,分置州縣,設置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為都督。
公元676年,唐高宗命令吏部侍郎裴行儉帶兵和任命書護送卑路斯Peroz回國就任波斯王,裴行儉因為路遠,把他的部落送到了李白的故鄉(xiāng)碎葉城就返回了。
后來卑路斯Peroz也像慕容復那樣,沒有成功復國,而是呆在了吐火羅,在公元710年,Peroz再次回到大唐,唐玄宗任命他為左威衛(wèi)將軍,此后在長安終老。而大食統(tǒng)治了波斯。
48年后,舊唐書中記載了一件事:乾元元年,波斯與大食同寇廣州,劫倉庫,焚廬舍,浮海而去。
所以,在1360年前,大唐為了掌控絲綢之路,曾經(jīng)嘗試過經(jīng)略西域和中東,也嘗試過調停波斯和大食的紛爭,但是失敗了。
當時也不怪大唐,因為實在是騰不出手來。
642年,就是大食和波斯打仗的那一年,大唐和東突厥汗國剛剛達成合約,結束了二十多年來的戰(zhàn)爭。公元643年,唐太宗與高句麗王國達成和約;公元644年,唐朝派遣使者出使南詔國,鞏固兩國關系。
公元648年,唐朝與吐蕃再次簽訂和約,確立了兩國間的邊界;公元650年,唐朝與新羅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然后在660年聯(lián)合新羅滅亡百濟,668年滅亡了高句麗,建立安東都護府。
所以在公元654年,唐高宗只能拒絕波斯王子俾路斯的請求,不提供軍事援助。662年也只是在名義上設置波斯都督府,支持波斯王子。
要一直等到大唐設立了安東都護府,才有精力騰出手來,經(jīng)略西域。這才有676年安排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復國的安排,但是這次安排也失敗了。
1360年后,在北京,中國作為見證方和調停人,伊朗和沙特,終于放下了千年以來的爭斗,準備建立外交關系,雙方互派大使,這才叫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才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堪稱移山計劃。
這是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上第二次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調解,意味著兩個世仇的宗教國家,對中國實力和信用的認同——第一次是1978年,美國調停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世仇,標志著美國成為冷戰(zhàn)之后的世界領袖。
用外長在記者會上的話來說,中國在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貢獻了獨特的智慧和方案。
外交部的通稿說:沙伊雙方為地區(qū)國家通過對話協(xié)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xiàn)睦鄰友好樹立了典范,有利于地區(qū)國家擺脫外部干涉,把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在于,世界邁出了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新世界秩序的一小步。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沙特作為某國鐵桿,某國竟然對此毫不知情,再想想之前中國大力宣傳對俄烏戰(zhàn)爭的和平聲明,而對沙伊和談密不透風,徹底顯示出中國外交天團的牛掰之處。
目前,大約有20個國家提交了加入金磚的初步申請,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伊朗、沙特、阿聯(lián)酋、土耳其、印尼、墨西哥、阿根廷等。金磚組織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資源+制造業(yè)+消費的聯(lián)合體。
等到伊朗、沙特、俄國三個資源大國都加入金磚組織,那實質上就撬動了石油某元的基礎,形成了石油人民幣的基石。
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盟友如巴鐵、老撾、柬埔寨等國家來說,意味著中國是一個可以信賴的王道之國,而不是霸道之國。
看我們在談判的時候,桌子是怎么擺的?
再看某國在調停日韓的時候,桌子是怎么擺的?
1993年9月13日,在白宮南草坪上,在時任總統(tǒng)克林頓見證下,剛剛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握手致意。1994年,拉賓和阿拉法特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那是巴以問題的高光時刻,也是美國作為調解者的高光時刻,更是克林頓本人的高光時刻。
看談判之后,沙伊中三方的笑容是怎樣的?這是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今天,AI從量變到質變的大爆發(fā),堪比第三次工業(yè)革命;蘇聯(lián)的加盟國之間的戰(zhàn)爭不斷升級;某國的石油某元基礎正在消解,中國調停了兩個宗教國家的千年世仇;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最后,我想說的都在圖里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