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送上一個遲到的祝福。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知道它的全稱中居然有勞動二字,同時也剛剛了解到它發端于勞動婦女斗爭的淵源,確乎是現代女性最先進最全面的紀念。
然而很多女性網友卻在嘀咕,為何要把婦女同勞動綁在一起……看來不少女性自身,也并不明白這個節日所涵蓋的全部意義。勞動是權益也是義務,女性只有平等地承擔起這兩項,才能真正實現平等。歐洲女性運動中最標志性的視覺形象,是一名展示力量的鉚釘女工。
曾經在漫長的歲月里,女性被視為吃不得苦,沒有參與工作的資格,當然也就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形成了舊時代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女性必須依附男性生存。而女性的上升之路也永遠與男人有關,無非是從忍饑挨餓整日漿洗的平民生活,到無所事事變著法享樂的豪門貴婦。這種路徑也形成了對女性發展的暗示:你們的前途不在于用汗水去奮斗,而在于把自己打扮漂亮,待價而沽;你們也不需要艱苦磨煉技能而粗糙了雙手,只需要把自己呵護得白白嫩嫩,等一個男人來把你供養。這種思維的影響延綿至今,所謂“女孩富養、男孩窮養”就是它在今天呈現的一種版本。根本上,它指揮著人們從小把女孩往金絲雀的方向去培養,與現代女性運動的主張背道而馳。
忘記了內核,也忘記了表面,近十幾年來,伴隨著電商的興起,甚至連“婦女”二字都被拋棄。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鋪天蓋地的“女生、女神、女王”,沒有一個商家會拿討人嫌的“婦女”做海報。這是一場很多女性樂于笑納的諂媚,同時也是商業資本的陰謀。商家的目的不加掩飾,都是借這個日子賣東西而已,不是誘導你犒勞自己,就是暗示身邊的男性準備驚喜。所有這些變稱都暗中標好了價格——如果海報上寫的是“女生節”,那么購物車里可能是幾百元的口紅;如果促銷活動以“女神節”冠名,那消費層級應該是幾千元的飾品;而如果商家不惜重金打造了“女王節”的豪華布景,那貨架上估計是幾萬元的包包了。從學生到白領,到豪門千金,用一系列肉麻的尊稱涵蓋了所有消費階層。
大家花了十幾年看透真相,今年的熱搜變成了“婦女節 不是女生節不是女神節”,商家的通欄廣告終于被擠到了邊邊角角。重新找回本來的名字,重新找回本來的精神,是值得欣喜的事情。
女性解放,既是獲取,也是付出,絕不是好逸惡勞、不勞而獲。而女性的價值,也不應被奢侈品所定義。女性運動曾經被帶入消費主義的大坑,今天總算爬出來了。但是,要真正擊敗幾千年來不斷變身的魅影,還需要更多的辨別和斗爭。尤其在我國,一直在不停的被人帶偏,除了商家,還有各路所謂女quan大V,不是教女性如何獨立與承擔,而是教大家如何算計男人,從工具人身上榨取最大的利益。現代女quan斗士居然支持舊時代遺留下來的彩禮,實在是女性運動光環之下最荒謬的奇景。
當下僅在婚戀領域的復舊思潮,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要倒退。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當年都怎么結婚的,很多母親會調侃“嫁給你爸啥都沒有”——但也正是這種白手起家、共同奮斗的經歷,奠定了家中半邊天的地位,也奠定了在各行各業杰出女性的身影。我國的女性勞動參與度真的不差,很早就到達了世界的頂峰,勞動才是最核心的女quan。
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從1990年的73%的頂點,我國婦女勞動參與率(15歲以上)二十年來持續下跌,至2019年已降至60%(數據來源于世行)。這二十年來,并沒有什么因為生育更多而造成的干擾,而且是中國經濟騰飛最快的年月,為何勞動婦女的身影在退卻?同時這二十年,隨著中國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種資源的豐裕和貧富階層的分化,所謂“富養女兒”的倒退思潮開始發生實質性影響。
無疑,消費主義正在把女性帶入歧途。各路商家和很多所謂的斗士和大V,所有強勢話語權的持有者,都在竭力形成合圍。無利不起早,因為這個陷阱也是聚寶盆,他們要把女性培養成最昂貴的消費工具。他們竭盡全力讓女性忘記“勞動婦女節”,甚至忘記“婦女”這個并無美化卻能全面代表的稱呼,而只留下她們作為消費者的“女生、女神、女王”等虛幻的尊號。他們給每個女孩面前擺上了華美的蛋糕,只教她們如何優雅的拿起刀叉,卻從來不教他們如何從汗滴禾下土開始種植小麥。正常的人生被隱藏了一半,只剩下一半,正如田園女quan也特別擅長隱藏掉義務而只要求權益。警醒吧年輕的女孩們,尋回完整的自己,做真正現代的女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