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不知道哪路子的經濟學家,談到我們一幫年輕人中年人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費時他是這么理解,他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真的很不像話,沒有錢花了就覺得是父母給的太少,或者覺得企業、老板給的工資太低。其實很少有年輕人去反思,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不夠,才有那么低的工資。
他說:“對國內的很多的年輕人來講,其實你干的這點活,可能在泰國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資就能干和你一樣的活。”
但還有專家說,年輕人收入不足是正常的,收入足了就不奮斗了...那你們能不能把話術統一下,到底聽誰的?
這種專家他們并不知道“貧窮”跟“新冠”是一樣的,都是專治嘴硬的人。2011年,香港商人田北辰參加了1個《變形記》的真人秀,參加前他說要“5天里,我將靠自己斗志重新變回富豪”,但他只體驗了2天就退出節目。
不過前面那話乍一聽真TM有道理啊!都是打螺絲,在中國1個月能掙5K,越南估計只要2K5最多了。但是你要是在德國、法國、美國打螺絲打1個月,應該比中國高吧?
請問,這是為什么?
再比如,同樣都是理發,我在市中心理個發60甚至近100塊錢,我在社區理發店洗剪吹15到20塊錢。同樣都在上海,僅僅是郊區跟市區幾十公里的距離,價格居然存在數倍甚至是數十倍的差價。
請問,這又是為什么?
按那些專家的邏輯是,那肯定是市中心的理發師比你郊區理發師剪的好看!
可真是這樣嗎?從我實際經歷看,我在市中心理的發跟在郊區理的發,同事朋友還有我自己根本看不出來,換句話說,100塊的理發跟15塊的理發,價格相差數倍,但效果卻沒那么明顯。
再請問,我們都知道瑞士信托公布的數據,1%最富有的人口占有45%的財富,10%最富有的人口占有82%的財富。財富如此之集中,真的能用能力的偏差來解釋嗎?
前1%10%的水平比特么9成人都牛逼?那我要白巖松附體:不會吧?
為什么?我在這里埋個引子,我在下文回答這些問題。但是“你工資低是因為你水平不夠”跟“市區理發師比郊區理發師水平高”,這種邏輯都非常經典,這套說法在《共宣》跟《資本論》里被反復鞭尸。
馬克思怎么抨擊“貧窮是因為水平不夠”的?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越發展,國民教育就越普及,國民教育越普及,高素質高水平打工人(比如看這篇文章的你)就變多了,我們這種人變多了,就會增加我們彼此間的競爭(內卷的禍根就此種下)。
而資本主義越是發展,我們就越是窮困。為什么?因為我們都知道,資產階級他們掌握了生產資料,雖然資本家跟無產者一起創造了剩余價值,但在分配的時候,無產者沒資格參與,無產者是沒有議價權的。
這就是為什么工人要漲薪,資本家說“同樣的活隔壁越南比你底一半工資,你要感恩!”的原因之一。
這是導師給我們指引的方向,但在今天,“你的能力決定你的工資”此類邏輯解釋,要有新的延伸。
資本家在進化,我們也要進化。
“你的水平決定了你的能力”、“市區理發師比郊區理發師牛逼”、“你領導工資高是因為他比你牛逼”,這種屁話我只用1個邏輯就能干碎他們。
很簡單,那就是他們那套說法,完全不適用今天!那些老掉牙的說辭,根本解釋不了今天的問題!典型的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因為他們那套邏輯的根,全是嫁接在理想狀態下的市場經濟上面。比如“供不應求”“供大于求”“物以稀為貴”“價格反應價值”,這些概念反映到你個人身上就是“你的水平決定了你的能力”,但很抱歉,這套說法徹底過時了!
我說的再極端一點,咱看的那些經濟學,基本上沒啥卵用了已經。
為什么?你只需看當今世界是什么?全球化,但把全球化說得再直白一點,叫:資本全球化或叫金融全球化。
這個現象本質上是指,在社會經濟體系里,實際發行跟流通的貨幣,已經明顯過量超過實體經濟所需要發行跟流通的貨幣,這會讓本來1個產品它本來取決于“供需”“價格”,這套邏輯徹底失靈,變成什么?變成是取決于這個產品的“金融化”程度!
這段話務必請大家牢記。
這個“金融化”你千萬別理解成傳統經濟學上面講的通貨膨脹,不是的,通貨膨脹是實體經濟的變化而被動超發貨幣,主體仍是實體經濟。
但他們“金融化”是虛擬經濟利用超發的貨幣,用極高的流動性控制住了實體經濟,比如股票、金融、房地產,他們掌握了定價權,通過操縱價格、短期且快速的經濟行為,實現財富光速聚集。
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化”直接把市場體系里“價格”這1個核心環節給徹底摧毀!需知,價格是市場經濟邏輯下面最關鍵的一環,再所以,“金融化”對社會生產力有極大破壞力!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
因為以前1個人想成資本家得靠2-3代人,今天估計最多2 3天甚至幾分鐘就夠了。
我們通俗解釋啥叫“金融化”?即:產品不能反應價值、明明這個產品很多,但你卻買不起,這種現象通通都叫“金融化”。
比如最典型的房子,你告訴我,房子作為商品,它現在真能反映價值嗎?房地產市場真是純粹由“供需”決定的價格嗎?
我再問大伙,現在中國國內光是城市里(都不算農村)蓋的樓盤,就足夠解決全中國近8成人的住房需求!房子都TM比莊稼多,你告訴我,你買得起嗎?
所以今天這社會,連TM價格都沒了,你跟我談“你的能力決定你的工資”你這不是扯XX淡嗎?以前在互聯網單位,1個產品經理畫個原型圖,搞好排期工作,1個月2W起步,你告訴這種勞動能反映價值嗎?
光我所親身了解的互聯網、金融這2大行業里,很多人的高薪是絕對、一定、鐵定的“德不配位”。你看某個高管領導每個月3 5W月薪,實則9成9都是水分,全是“行業溢價”。即,你的薪酬不是你個人決定,是你的行業水分所決定。
同樣1個人,可能能力差不多,只不過1個進了金融,1個進了土木,前者月薪3W,后者月薪5K,這就是“金融化”。
在今天,工資絕不等于你能力,脫離環境談個人,是1種很幼稚的行為,用過去的市場經濟的條文解釋“金融化”的今天,是1種很過時的邏輯。
分析問題的方法雖然在變,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卻一直都沒變過;馬克思在170年前就已經公布了答案: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比如摸魚)有時公開(比如罷工)的斗爭。
最后,奉勸那些專家趕緊把嘴閉上吧,不知道英法兩國已經開始罷工了么?英國爆發10年以來最大規模罷工,有50W人走上街頭!他們工會代表說“不僅薪資追不上通脹,車費、市政稅和房租都在上漲。即使我們沒有失業,仍然不得不去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
他們上街罷工難道是因為他們都是廢物,水平不夠嗎?當年各國搞罷工,搞共運是因為他們能力太差嗎?看來只有1句話能解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