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遭遇信任危機,是我國獨有的現象。主要因為這些專家并沒有站在專業的角度,而是站在了利益的角度。
近日某高峰論壇上,某“經濟學家”談到年輕人抱怨工資低,斥責稱可能是因為能力不夠,所以工資才那么低。同等工作在泰國、越南可能人家只要一半的工資就能干和你一樣的活。
這位“經濟學家”其實是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明明是老板卻出來裝專家,怪不得出口就是濃濃的職場PUA味道。
歷經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GDP已經世界第二,與歐美日發達國家為伍,談到工資收入,卻要跟泰國越南去比,我們的發展為了啥?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泰國越南的日子嗎?
泰國越南工資低,人家物價還低呢,一半工資可能比我們活的還滋潤。我們啥房價,我們結婚生娃花多少錢,我們租房多少錢,我們一頓飯多少錢?真要就這水平的話,還不如去越南掙一半工資。
在很多行業的平均水平上,我們的工資就是偏低的,和我們經濟發展的程度極不匹配。都說日本衰退20多年了,可人家的大學生起薪一萬多,我們才幾千塊。在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體力工作,跟歐美日等國家更是沒法比,搬磚、送快遞、打掃衛生,同等工作收入都是我們的好幾倍甚至十倍。
但同時,我們的某些行業和崗位收入又是偏高的,甚至超過歐美日同等崗位。譬如一些壟斷國企、金融機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等,這些人咋不跟泰國越南去比了?
我們的收入分配真相是極度不均衡,少數人拿得太多,而多數人拿的太少。一線城市每年統計,社平工資好嚇人,一個經理能跟好幾十個基層員工去平均,領導負責嚇人,員工負責拖后腿。然后其中一個領導出來冒充專家說,你們工資低可能是因為能力不夠。
基層員工要什么能力?大學生出來打雜、敲代碼的,沒學歷送快遞、掃大街的,要什么能力,外國送快遞比中國人效率高么?還是收銀員比中國人動作快呢?為什么人家就能拿一份更高的工資呢?凡有正規工作者,為什么不能獲得一份有尊嚴的底薪呢?
這是個分配問題,日本的經理和員工收入最多差幾倍,而中國的經理和員工可能差幾十倍。你給員工多了,管理層就少了。
收入差距過大是一個社會問題。資本主義國家都走過很慘烈的階段,工人們流血斗爭,爭取權益。最終的趨勢是大家都要好過,員工的底薪得到了保障,而管理層的高薪也受到了限制,另外行業之間的差距也被盡量拉平,這才能夠讓社會和諧一些。讓每個人都有尊嚴,讓少數人少裝點逼,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所在。歸根到底,發展經濟不是培養大富翁,而是培育更多中產小康家庭。
不要無視年輕人的呼聲,這是所有底層勞動者的呼聲,只是有些人年紀太大或者已然麻木發不出聲音,不代表他們心中沒有憤怒。這些情緒,這些構成社會大多數人的壓抑,一定會轉化為社會問題。
經濟發展要造福大眾,而不能把人當螺絲釘。分蛋糕的意義不亞于造蛋糕,如果蛋糕再大沒你們的份,你還支持它嗎。為什么近年來我們不再為GDP增長歡呼,因為增長落在普通人頭上太少,而落到物價房價倒是增長飛快,對普通人來說就是負增長。發展成果在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這是不對的,也是危險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