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還是少放?
“爆竹聲中一歲除”,長期以來,煙花爆竹一直被視為過年過節的“點睛之筆”,在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也在環境污染、安全事故等問題上受到爭議。
能否燃放煙花爆竹,各地態度不同。臨近春節,多地調整燃放政策,引發熱議。比如山東,東營、濱州兩地率先明確春節期間在部分區域和個別時間段可以燃放煙花爆竹。但也有一些地方繼續明確實施嚴格的“禁燃令”。
事實上,相關的討論多年來一直在持續。多位民俗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達過不同的意見。但今年無疑具有特殊色彩。
目前,《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仍在修訂中。近年來,關于這一問題的爭議主要在于“禁”還是“限”。
多地政策調整
2023年兔年春節能否放煙花?近日,在一些政府部門的回應欄上,一些網友提出了這一問題。
一名“來自肥西農村的大學畢業生”提到,現在農村的娛樂方式太少,以前過年家家戶戶放煙花,圖的是喜慶,開心,“他們不能去電影院看電影,不能去ktv去唱歌,燃放煙花是最現實和方便的消遣方式,也有助于街坊鄰居的團結。”還有網友提出,是否改為限定時期或區域可以小范圍燃放。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根據2006年起實施的國務院《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
去年春節前,也有過相關的討論。彼時,云南玉溪市紅塔區信訪局曾在答復網友時透露,有些城市因為疫情的影響,為增加節日氣氛,向國務院提出恢復城市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
今年年關將至,多地作出了回應。在山東,東營、濱州兩地明確春節期間可放煙花。
根據《東營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暫行辦法》,在全市禁燃禁放區域內,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分別是農歷臘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五,以及正月十五。據濱州市政府官網發布的《濱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辦法》,在濱州市主城區(東、西、南、北外環路以內),縣(市、區)城區建成區限制燃放,即自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可以燃放,其他時段不得燃放。此外,部分重點區域全面禁止燃放,包括文物單位、交通樞紐、人員密集場所、醫療、教育、養老、公共文化、機關辦公區等區域和易燃易爆、防火重點單位等等。
山東省平度市委回應網友提問稱,根據平度市政府下發的《平度市人民政府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在平度市城區范圍內,濰萊高速以南、上海路以北、青啤大道以西、柳州路以東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其余區域可燃放煙花爆竹,無時間限制。
在大連,控制燃放區域內,除夕不限時燃放煙花爆竹。1月3日,珠海市廢止了《珠海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稱以各區通知為主。陜西、甘肅一些縣城,在便民年貨市場設置了煙花爆竹攤點。
也有多地重申了“禁燃令”。
12月21日,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委回應網友稱,根據《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禁止生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目前,河南省已部署煙花爆竹“打非”專項行動,繼續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運輸、儲存、銷售及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且截至目前,我單位未接收到市、縣關于煙花爆竹解禁的相關法規和文件,禁放政策,暫未改變。
重慶、武漢、合肥等地也將繼續施行禁限放煙花爆竹規定。據重慶市燃管辦消息,自2019年實施煙花爆竹“禁限放”管理以來,重慶實現了連續4年“禁放區嚴格禁止、燃放區安全有序、社會面平安穩定”目標,4年來主城區空氣質量同期最好,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做出了積極貢獻,但煙花爆竹安全管理隱患依然不能忽視。2022年重慶打擊非法生產、經營、運輸、儲存煙花爆竹行為1600余起,收繳非法產品10萬余件。從打非成效,反映出全市煙花爆竹非法違法行為仍然數量大、涉及面廣、隱蔽性強,嚴重威脅安全生產,打非工作仍需持續用力。
1月6日,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今年春節期間,將繼續嚴格執行全域禁放政策。
此外,多地也明確,煙花棒、仙女棒等內含火藥的冷煙花同屬煙花爆竹,在禁燃之列。據相關介紹,這類產品火花噴射口溫度可高達 700 至 800 攝氏度,同樣能灼傷人體、引燃物品。
年味與火藥味之爭
煙花燃放的歷史不必贅述。在支持燃放的人群看來,這與節日氛圍也與民俗有關。但支持加強管控的聲音則強調,煙花爆竹的燃放可能導致環境問題、安全事故及消防火災。也有民俗專家提出,應“移風易俗”。
河北省沽源縣公安局在發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中提到,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強烈噪聲,并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細顆粒物、硫化物等空氣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炮皮碎屑也嚴重影響環境衛生。
此外,燃放煙花爆竹還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極易造成火災和人身傷害。
疫情同樣加劇了擔憂。煙花爆竹燃放之后,是否會加重新冠患者的癥狀,是否可能加劇醫療擠兌。此外,如果發生大面積燒傷,需要輸大量的血漿來維持血容量,而各地血庫已經頻頻“告急”。有地方消防部門直言,要年味不要火藥味。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安徽大學藝術學院民俗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程波濤曾表示,煙花不分節令、不顧他人感受,甚至不惜驚擾別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時盲目攀比,認為多燃放鞭炮就能達到發財和招致吉祥的功利性目的,不僅是虛妄的舉動,也是陋俗、惡俗和迷信,是擾亂社會生活秩序的不良行為。
在許多城市,煙花僅限于由專業人員燃放或在特定景區燃放,比如各種重大賽事現場和在環球影城、迪士尼等景區的煙花表演。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不應“一刀切”。2021年,全國人大代表成新湘就呼吁,盡快啟動煙花爆竹燃放習俗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則回應稱,煙花爆竹是我國傳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藝術產品,燃放習俗是老百姓表達美好希望、抒發幸福情感的傳統方式。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將在工作中研究參考。同時,將依據職責,積極配合,做好《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黃小玲則建議,優化煙花爆竹行業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整合散、亂、差、小企業,實施關停并轉,推動煙花爆竹企業抱團發展、做大做強。
“過年沒有氣氛的話,也會影響大家對節日的認同感,可以放開的地方還是要放開”,黃小玲的出生地湖南醴陵素有“煙花之鄉”的美稱,她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工藝流程和藥物配方的改進下,煙花正越來越“環保”。
在知名作家馮驥才看來,“‘禁’是一種消滅。如果滅掉鞭炮,被消除的決不僅僅是鞭炮及其污染,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以及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情感。”
也有不少人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宣泄情緒的渠道相對有限。“老百姓有這個需求,傳統文化儀式感需要繼承”,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稱,一年當中任何時間都禁放煙花,本質上屬于一種懶政。
“西方的一些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與年輕人的娛樂感、儀式感的期待相吻合。要想與洋節爭奪年輕一代,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具儀式感、歡樂度和群眾性,必須改變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他表示。
2020年時,同樣來自湖南的全國人大代表張學武則提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煙花爆竹生產和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90%,出口貿易額占世界總量的80%。他還表示,我國煙花爆竹生產縣市多為革命老區,企業基本地處偏僻山區農村,分布在全國13個省、67個地市、197個縣(市、區),2017年年底,煙花爆竹生產、銷售整個產業鏈從業人員近400萬人。
該不該放?怎么放?
“我們也希望行業能發展,但希望是健康、安全、持續的發展,不是追求生產過多,賣得越多,多了以后會泛濫成災。”中國煙花爆竹協會秘書長方華云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火藥是危險品,“其實性質是一樣的”。
方華云介紹,國家對專業燃放產品生產是嚴格管控的,有專業的團隊生產。也因此,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燃放,面向廣大民眾的產品。“專業燃放放大了,老百姓也以為可以放”,他表示,國家對于燃放產品有嚴格的分類,要提高安全教育,個人要嚴格遵守法規標準的要求。
他舉例稱,一些在專業人士燃放和個人燃放之間臨界狀態的產品,比如手拿產品高度控制是25米,但有些產品就做到了25至26米,“標準已經是最低的要求”。他呼吁,一定要從經政府許可的正規渠道采購個人產品,“不知道哪些渠道來的,不是個人采購的東西,要經得起誘惑,不能放,更不能主動去放,要充分認識到危險性,不能一味追求大,追求響聲。”
張學武則表示,當前我國的煙花爆竹產業已有較為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行業標準,從生產到流通每個環節均有法可依。隨著《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GB10631-2013)、《煙花爆竹燃放氣象條件等級》(QX/T354-2016)、《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規范的出臺,我國煙花爆竹生產整體水準已基本達到發達國家的安全和環保標準。
“全世界90%的煙花都是中國生產的,比如德國,每年花高價從我們國家采購煙花”,方華云稱,煙花行業有自身的特點,要聽到清澈的聲音,五彩斑斕的顏色,背后必然有化學品。金屬顆粒物產生焰色反應,肯定有固體。
在方華云看來,并不是煙就一定有毒害性,有沒有污染,也要看濃度。他介紹稱,冬奧會期間,協會根據鳥巢附近的環保站監測煙花燃放期間pm2.5的數據、各種危害物、顆粒物的濃度,“燃放的時候確實稍微高了一些,但仍然在環保部的可接受范圍內。”他透露,之后協會計劃找一批學者、專家團隊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吳必虎則提到,各地可以根據建筑密度、易燃物分布、森林防火特征等具體情況,制定定時、定點、定品等燃放規劃。
“毋庸諱言,燃放煙花爆竹會有消防、環保方面的負面影響,但短時間內、局部規劃好的地點、專業性消防培訓與管控措施配合跟上,這些問題完全是可控的。”他表示,全國交通事故每年大約發生25萬起(死亡約6萬人),但并非就因此停運,加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設施安全性才是解決之道。傳統文化的延續和改善,也一樣需要多動腦筋。
方華云認為,對于煙花爆竹的管理政策,也應該體現風險分級管控,“比如人口密集地區不能有這些,但不應該是整個市,全縣,全區,廣大鄉村都禁放”。
作者:陳威敬([email protected])
編輯:李志全
運營編輯:王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