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可控核聚變”又弄了個大新聞。
美國能源部周二宣布,其下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一支團隊實現了“核聚變點火”,創造了歷史。于是國內的一眾媒體又紛紛跟進,鼓吹美國科技天下無敵,世界燈塔人類希望。
放衛星、騙經費也要講點科學精神啊。
看來美國也擅長用三流文科記者發科技新聞。
你看,除了中美社交平臺上的短暫沸騰,全球股市有任何反應嗎?油價有大跌嗎?沙特王爺們情緒波動嗎?資本主義是誠實的,它的嗅覺也遠比精神美國人靈敏。
什么輸出能量>輸入能量?什么“產生的核聚變能大于輸入的激光能”?不就是個文字游戲嗎。
激光慣性約束裝置的原理是就是用高能激光來加熱氫燃料標靶,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國家點火裝置”由192個激光束組成,通過將激光匯聚在一個氫燃料小球上,可以將靶向目標加熱到1億攝氏度,并產生1000億倍地球大氣壓的壓力,從而實現核聚變反應。
新聞里寫的是:通過“國家點火設施”向目標提供2.05兆焦耳(MJ)的能量,使其超過核聚變閾值,并產生了3.15兆焦耳的聚變能量輸出。但新聞中卻沒有提——整個點火裝置實際上使用了超過 422 兆焦耳的電能.......
我為了點燃個炮仗,先燒了一棟房子,然后撿了一根著火的木柴去點了炮仗,然后宣布炮仗爆炸的能量大于柴火燃燒的能量......激光器輸入的能量算能量,驅動激光器的能量就不是能量了?不需要用電了?那這么說,全是所有燒錢騙經費的項目,都可以說自己“產出大于投入”了。
目前根本不存在“輸出能量>輸入能量”的“可控核聚變”,無論是磁約束的托卡馬克裝置,還是慣性約束的激光點火裝置。唯一能夠做到“輸出能量>輸入能量”的熱核裝置,其實就是傳統氫彈,因為傳統氫彈使用原子彈點燃的,利用核裂變的巨大能量和高溫,實現氫原子的聚變反應......但是氫彈是不可控的。
唯一“可控”的核聚變,不是人造的,而是自然界中的恒星,比如太陽,人家不需要什么磁約束,也不需要什么慣性約束,因為太陽質量足夠大,引力足夠大,自己就能約束自己的核聚變反應,可以持續不斷輸出能量。
人類造不出太陽這種尺寸的聚變反應堆,所以就只能嘗試著搞托卡馬克裝置和激光慣性約束裝置,這本來就是一個“逆天”的行為,想要真正成功,沒那么容易。
美國“可控核聚變”這種套路,已經是第四次了,早在2013年BBC就曾報道過,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宣布實現了首次核聚變反應的凈能量增益,實驗項目和美國能源部最近的宣傳內容幾乎一模一樣。2014年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再次宣布成功完成凈能量增益實驗,又找了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2021年8月,“凈能量增益”又來了一次,這回實驗室還特別發了論文展示成果;2022年12月,又來一次.......一個歷史,創造四次,恐怖如斯。
我看什么美國科研、新聞媒體的工作也挺容易的。
只要嚴格控制數據,按需截取實驗內容,什么沸騰體都能寫出來,完了東方的跟屁蟲們還會異口同聲地“驚呼不可戰勝”。
你要問我這東西有什么商業價值?對不起,我只能說,毫無價值。
靠這玩意兒來實現什么“清潔能源”、“碳中和”,無異于癡人說夢。
別說商業價值了,工業價值、軍事價值都沒有,比如說你怎么在氫彈內部裝這么大的高能激光器?怎么給它供電?氫彈尾巴上連著發電廠和高壓電纜線嗎?一邊輸電一邊點氫彈?
你不如告訴我你們美國真的有曼哈頓博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