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加碼,是指一項政策在實行過程中,從上到下,每一級的標準越來越高,執行越來越嚴格,甚至于不顧現實情況地僵硬蠻干,結果是:一方面并沒有真正完成上面部署的任務,同時下面還“叫苦連天”,浪費嚴重。
為什么會層層加碼呢?看起來,無非是因為官僚主義。干部責任心不強,懶政怠政,做工作只為了應付上級領導,忘記了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這些解釋永遠不會錯,但未免大而化之,泛泛而談,沒有揭示出深層的、具體的原因,當然也就不可能找到解決對策,只是空發一通牢騷而已。
官僚主義古已有之,層層加碼卻是近年來逐漸嚴重。顯然是因為近年來行政體系的某些變化。那么,這些變化是什么?為什么這些變化會導致層層加碼現象?解釋這些問題,需要去深入觀察現實,而不能坐而論道、憑空想象。
《縣鄉中國——縣域治理現代化》就是一本深入觀察現實的書。書中描述和分析了中國基層政治近年來的許多重要變化,其中就包括造成層層加碼的原因。
有兩個因素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干部、官員的選擇和行為,一是包括財政資金在內的種種資源的多少,二是對官員的考核辦法。近年來,我國行政系統里,因為一些改革和調整,這兩個因素有了重大變化,干部、官員的行為方式也隨之有了變化。層層加碼現象的增加,就是變化之一。
這些改革和調整,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地方上權力集中程度提高了。
我國的行政體系,有“塊塊”和“條條”之分。“塊塊”是指某個地區的行政系統,比如某縣的縣委、縣政府及其所屬的財政人事辦公室等等。“條條”則是指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統。
最典型的“條條”部門是四大銀行。四大銀行雖然在地方上有機構,但管理上獨立于地方,人事任免、編制、工資、考核等等,由四大行從總行到分行到基層機構的“條條”管理。其他類似的“條條”部門還有國稅、海關等等。
誰發工資獎金,誰有任免權,誰的話就好使。因此,“條條”和“塊塊”之間,就有一定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對“條條”部門來說,書記縣長的話,人家不太在乎。
比如,縣委書記想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區,找銀行要貸款。銀行一看,縣里沒什么像樣的抵押品,開發區的風險也不小,就不會配合提供貸款。對銀行來說,不提供貸款,冒犯、得罪了書記,固然不好,但沒啥大事。相反,如果隨意發放貸款,形成壞賬,上級銀行卻會來問責,扣工資獎金,影響考核和日后的升職。對銀行來說,何去何從,當然不難選擇。
但是,“條條”和“塊塊”之間的互相制約,有個例外,那就是“政治任務”一來,大家就要一切服從大局,不得推諉扯皮。“政治任務”相當于尚方寶劍,所有人都得讓路和配合。也就是說,面對政治任務,“條條”也無力制衡“塊塊”。
過去,政治任務并不多,主要是計劃生育等少數一兩項。近些年基層政治的一大變化就是,政治任務的數量大大增加。精準扶貧、環境保護、黨建、基層鄉村建設、打黑除惡等等都被列為政治任務。
政治任務多了,“塊塊”也就是書記手里的尚方寶劍就多了。搞開發區找銀行要貸款,銀行可以不配合,但為了精準扶貧找銀行要貸款,銀行就必須合作了。
要知道,書記們都是很聰明的人。一見到這種情形,立刻順風使舵,除了堅決完成政治任務以外,還把很多自己想做的項目,包裝成政治任務。比如,原來想做某條街的改造拆遷,沒有錢,銀行也不給貸款?,F在把項目改成“黨建文化一條街”,錢就有了。
這樣一來,原有的“條條”“塊塊”之間的制約、制衡,就大大減少了。地方上的權力,向“塊塊”集中了。
過去,在“條條”的制約之下,書記要想做個項目,往往很費勁,要辛辛苦苦說服、協調各相關部門,很多時候書記要親自出面拜訪、開會、商談,包括吃飯喝酒。書記一天只有24小時,分身乏術,所以真正能做成的項目,也就那么幾個。
現在有了尚方寶劍,書記能做的項目就多了。書記們都是想多做工作多出政績的,于是,基層接受的任務就大大增加了。財政資金雖然也有增長,但跟不上項目的增加,客觀上,就是包括財政資金在內的各種資源都緊張了。
第二個重要變化是,考核干部從結果考核變為過程考核。
結果考核,是指任務完成了就可以,至于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上級不做過多干涉。
結果考核的好處是,基層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結合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務。但也有壞處,那就是基層有些做法會不規范,打擦邊球。并且,久而久之,基層會有“漸漸失控”的趨勢。
為了糾正這方面的問題,前些年,政府把結果考核改為過程考核?;鶎硬坏瓿扇蝿?,還要嚴格按照規范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上級的考核,不但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為了便于考核,進而又提出“工作留痕跡”的要求,也就是要把各項工作落實在文字上,寫成完整的文檔,以供上級領導監督和考核。
在實踐中,過程考核大大改變了基層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基層的工作確實規范了,上級對基層的控制力度也大大加強了,但另一方面,基層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去撰寫、制作各種工作文檔。而且,因為是過程考核,上級的規定很詳細,基層發揮主動性積極性的空間,不大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勢必在實事求是方面有所損失。各地基層的情況,千差萬別。同一個任務,各地的具體完成過程,本應大不相同??墒?,在過程管理之下,上級不可能充分考慮到各地具體情況,只能籠而統之。如果各地不能結合現實情況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執行中勢必有很多偏差和不合理之處。
政治問題很多都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結果考核,時間長了,基層有漸漸失控的趨勢。改成過程考核,對基層的控制力大幅增加,但又有了執行偏差、不合理的問題。
比如,某省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中規定,各地都要有亭臺樓閣、廊橋水榭。有的鄉鎮根本沒有河流,甚至是缺水地區,怎能做到“廊橋水榭”?可是,驗收時管不了那么多,就是按照標準清單一一核對,缺了一項,就不能通過,就算沒完成,鄉鎮領導就要負責。
說到負責,這是近年來官員考核中的又一大變化。
以前,雖然也有追責、問責,但針對的是單位而不是個人。近年來的一大改變就是,追責、問責的對象指向了個人。這種改變,當然讓追責、問責的力度更大,威懾性更強,但是,也有負面影響。
如果問責的對象是單位,是集體,那么,集體內部就會形成“共謀”,一起應付上級。這并不全是壞事。因為,雖然問責不針對個人,但單位被問責,也不是光彩事。大家還是想要盡量避免。因此,在工作中就會盡量合作、配合,互相彌補漏洞,盡量確保單位不出事情。
問責的對象改為個人,單位內部的“共謀”就被“卸責”取代了。單位是否出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落到個人頭上。所以,即使是同一單位的同事之間,也互相防備,時刻準備“甩鍋”。
“工作留痕跡”、事事寫文檔,讓卸責更加流行和可操作。在這方面,很多跨國公司早有這種現象。電子郵件滿天飛,事無巨細,都有存檔。看上去仿佛工作很規范,其實主要是為了個人卸責。現在,基層政府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總結一下,近年來,基層行政系統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重要的三項是:工作內容大幅增加,財政資金等資源相對緊張;對干部官員的考核,從結果考核變為過程考核;追責問責從原來對單位,改為針對個人。
資源緊張的結果是,基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各種任務,即使把這些任務列為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但資源的硬約束在那里,依然不能真正完成。結果就是各種形式主義大量出現。不能真正完成任務,就只好表面上完成,湊齊各種指標。
政治任務很重要,必須完成。基層要向上級顯示出自己的高度重視和圓滿完成,以博得領導的好印象。而層層加碼就是好辦法。
因為是過程考核,所以,即使有些規定不符合本地具體情況,基層也必須遵守和落實,無法根據現實情況做出機動靈活的調整。同時,為了確保完成,以及全過程合規,每一級向下布置任務時,會預先留出“冗余”“富余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百分百地完成任務。這就造成了層層加碼。
因為問責的對象是個人,所以“卸責”成為干部、官員最關心、最重視的事情。而卸責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絲不茍地按照規定辦事,為了保險,最好主動加碼,這樣,才能確保上級不會問責,才能確保個人不會承擔責任。至于是否真正完成任務,達到目的,反而成為不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層層加碼現象越來越多的原因。而且,政治任務越重大,上級越重視,層層加碼的現象就會越嚴重。即使上級三令五申,反對層層加碼,但只要上述三個基本條件不變,層層加碼就不會改變。
分析了原因,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么看待層層加碼這種現象。
看了上面的分析,很多人可能會有“改革”“糾偏”的沖動。但且慢,事情并非那么簡單。
近幾年之所以在行政系統推行上述改革,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為了糾正此前的偏差。此前,由于相關的管理不嚴格,基層黨組織和政府有渙散之勢。地方上的黑惡勢力、掠奪性資本集團、官商勾結等黑暗面,有抬頭之勢。
糾正這種不良傾向的辦法,當然是加強對基層黨組織和政府的管理。強化政治任務、全過程管理、問責到個人等等改革,就是為了強化對基層的管理。強化對基層的管理,有正面效果,也難免有負面效果。
正面效果是,近幾年來腐敗、黑惡勢力等等受到很大打擊。社會風氣和黨風政風都有很大改善。這種變化從根本上符合我國目前的社會大形勢,也就是經濟長足發展以后的利益多元化、復雜化格局。但另一方面,嚴格管理,也難免會造成活力減少、管制過多等負面影響。層層加碼,正是這種負面影響之一。
那么,有沒有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既能有效管理,又能避免管制過嚴的辦法呢?理論上可以說有,將在現實中恐怕很難做到。現實中可行的,就是發現問題及時糾偏,過左了,就往右調整;過右,就往左調整,整個過程中,盡量不出現大的、不可逆的偏差。能做到這些,就很不容易了。
給人挑毛病,容易,但提出整體上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可就難了。
“縣官”如何治縣?縣鄉政府是如何運作的?國家的各項政策如何在縣域社會落地?縣級黨委政府與鄉鎮黨委政府如何互動?縣級黨委政府如何調動鄉鎮的工作積極性?縣域領導干部如何樹立權威?鄉鎮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做工作?縣域中的基層干部的狀況和發展前景如何?
本書深描中國政治的實際運行,對上述問題做了抽絲剝繭、入木三分的剖析。本書是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楊華教授的新作,是一本展現縣鄉政治生態的寫實白描書。書中真實再現、集中探討了縣鄉政治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經驗,涉及中央與地方、頂層與一線、領導與干部、政治與治理、屬事與屬地、跨級與上級、監督與自主等基層治理的基本主題。書中講述了大量人們耳熟能詳又耐人尋味的真實案例,揭示了縣鄉政治運作的深層邏輯和機理,是“田野的靈感、野性的思維、直白的文風”的范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