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晨,大霧。一大早,就聽到大隊部的喇叭中傳出做核酸的聲音,讓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兩米距離,做好自我防護,做好核酸后在家等結果,上班的也不要去上班了。有的小隊需要入戶核酸,喇叭里喊趕緊起床,等待入戶工作人員登門“服務”。疫情從來沒有這么近過,到了家門口了。
村里忽然就有了“小陽人”,也不知道啥時得的,怎么染上的。熟悉的面孔,老實巴交的農民,突然就成了新冠疫情的受害者,被緊急拉走集中隔離了??只徘榫w蔓延開來,讓村民們“老實”了許多。戴口罩規范地多了起來,不再只捂住嘴巴,或者不戴口罩了。昨天做核酸有個村民沒戴口罩,遭到了村干部及周邊群眾的訓斥。這是好現象,有時候好習慣是逼出來的,群眾沒有那么自覺,但事到臨頭,不這樣做不行的時候,也會自覺起來。
疫情突發而至,是怎么來的。吃瓜群眾議論說,是某些地方盲目解封造成疫情肆意傳播的結果,這讓所有地方都不安全。雖然無根無據,但吃瓜群眾們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感覺他們說的也有幾分道理。有時候“小道消息”其實才是原汁原味的真實,而白紙黑字的新聞報道是經過加工而成的,反而多了若干水分。群眾相信“小道消息”得多,因為這些“小道消息”來自姑姨娘舅、同學戰友以及網絡上的朋友,而新聞報道宣傳味道濃烈,群眾往往抱著“姑妄聽之”的態度。
吃瓜群眾其實是很關心國家大事的,只不過怕被扣上造謠、傳謠的帽子,只是從我口,入你耳,對著空氣發泄一下情緒而已。比方對中央出臺的防疫、抗疫“新20條”,群眾是很關心的,但如何執行,群眾說了不算,那是各級政府的事。群眾最關心的是結果,不管如何防控管理,既要實現“動態清零”讓群眾對健康安心;又要盡可能地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有吃有喝不能餓著,有病能夠得到治療。至于如何在社會面實現防疫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那還真不是哪個吃瓜群眾能夠解決的事。他們能夠解決的,是個人在防疫與居家過日子之間的平衡。
吃瓜群眾最擔心的是什么?是某些地方的防疫態度,不在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和優良作風,毛主席就反復強調“實事求是,力戒空談”,說一套做一套是最要不得的工作作風。能不能在防疫實踐中做到實事求是,是能否做出正確防疫決策的科學基礎,這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次“動態清零”防控戰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的,成敗事關中國共產黨的聲譽。黨領導的“動態清零”戰役已經三年了,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重大戰果,考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但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戰役還沒有最后結束。在抗疫實踐中,在肯定抗疫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若干問題,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反感。比方說前一段時期的“過度防疫”,動不動就“全員核酸”,甚至“一天兩檢”、“一天三檢”,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中央防疫、抗疫“新20條”否定了這些做法,但某些地方在執行“新20條”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具體特征是在沒有達到精準防疫的基礎上機械執行“新20條”規定,對已封控的部分區域一刀切地解封,而這種“解封”還被某些媒體稱贊為“吃第一個螃蟹”,成了所謂的“英雄壯舉”。
對于解封重獲“自由”,封控區的群眾當然是高興的。但如果沒有排除風險而解封,心中沒有底數便盲目解封,是人為地埋下疫情擴散的禍患,眼淚就在后面。如果有疫情不報、假報、虛報、瞞報,對疫情的擴散姑息縱容,那就更是錯上加錯了。對于本地疫情,地方防控部門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缺乏對當地疫情防控的科學判斷,不站在對當地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立場上,只知對上負責,采取盲目、機械執行“新20條”的態度,出了問題便把疫情擴散的責任推諉到上級有關部門,這是嚴重曲解黨中央“動態清零”政策的指導思想,是犯了政治錯誤的,這樣做既害了當地人民群眾,又害了自己。他們越怕得罪了上級丟了烏紗帽,越會因為工作失職、瀆職丟了烏紗帽。
把執行“新20條”比喻為吃第一個螃蟹,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比喻。“新20條”是與時俱進的糾偏、糾錯政策,是對前期某些地方錯誤防控舉措的及時調整,但某些地方的領導干部就愛走極端,讓“新20條”為他們的無能背書。但防疫是看結果的,民心是一桿秤,哪個地方防控住了疫情,恢復了正常生活,哪些地方的主政領導就會受到群眾的擁護;哪些地方防控失利,再怎么推脫責任,也會遭到群眾的指責。
群眾固然對動不動“全員核酸”、動不動封村、封城極度反感,但對躺平式與病毒共存更會深感恐懼,對“一放了之”的工作作風極度憤慨。至于哪個地方從“一封了之”到“一放了之”,請對號入座。有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說得好:“別看廣告,看療效”,群眾的態度很重要。當全國各地對某一個地方來的人“如臨大敵”時,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地域黑”,還是要多反思這個地方發生了什么問題,讓人如此防范為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