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月18日,央視報道了一條新聞,說今年的新疆降水量很大,塔里木河水外溢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一片連綿不絕的湖泊。
土地的水分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是形成沙漠的必要條件,如果降水量大于蒸發量,土地就有重新綠化的可能。
以塔克拉瑪干沙漠來說,以往的年度水分蒸發量達到3000毫米,年降水量卻只有不到100毫米,所以千年以來,塔克拉瑪干沙漠都是不毛之地,今年能形成湖泊,說明降水量是真的大。
人類的生命很短暫,對歷史變遷沒有深刻感知。
如果只關注局部事件,世界的每一個微小改變,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到萬年的尺度,其實都不算什么。
別說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湖泊了,在人類文明早期,塔克拉瑪干始終是水草豐茂的地方,就連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都是湖泊遍布的天選之地。
用修仙小說做類比的話,人類文明早期的氣候環境,應該是靈氣充盈的修行盛世,前些年偏冷的氣候環境,則是不利于修行的末法時代。
現在氣溫持續升高,類似于靈氣復蘇,又適合修行了。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以新聞為引子,聊聊兩萬年來的氣候變化和人類命運。
2
差不多兩萬年前,末次冰期最寒冷的階段結束,冰川逐漸向南北極退去,曾經延申到德國、匈牙利、北京、密蘇里河一線的永久凍土,也變得適宜人類生存。
這樣的環境和鴻蒙初開似的,草長鶯飛百獸爭鳴,充滿生命的氣息。
人類脫下厚厚的獸皮袍子,以家族為單位,在河流山谷之間自由遷徙,餓就采集野果或捕獵,吃飽就睡覺,實在無聊,便男女自由合作生孩子。
能不能養活是一回事,生是必須生的。
而且那時候沒有太多的病菌,人類感染傳染病的幾率很小,再加上不用強制工作,所以《人類簡史》和《槍炮、鋼鐵與病菌》的作者都推測——
那時的人類幸福指數很高,平均壽命也比農業時代的人類高一些。
這個時期是舊石器時代的尾聲。
這也是為什么舊石器時代沒有農業革命,因為走到哪里都有野果和野獸,這里吃完就遷徙,明年回來物種又恢復了,人類完全沒有生存的壓力,不必困在一塊土地上伺候莊稼。
人類就這么沒心沒肺的過了八千多年。
但是到了12800年前左右,世界變了。
持續升高的氣溫導致北美冰川劇烈消融,奔涌而出的雪水匯成大河流入北大西洋,由于注水量太大,結果影響了北大西洋的環流,溫暖水氣不能送到高緯度寒冷地區,造成全球大降溫。
這次大降溫從北美開始,迅速傳遞到歐洲、非洲、中亞和東亞地區,全球氣溫在短短十年間,下降了7、8攝氏度。
黃色箭頭是這次降溫幅度
整個北半球變得干冷酷寒,已經退回北極的冰川重新南下,包括猛犸象、劍齒虎在內的大量動植物不能適應環境變化,遭到徹底滅絕的命運,而已經遷徙到高緯度地區的人類,也在短時間內被凍死或餓死。
由于生長在極北地區的仙女木屬植物,因氣溫降低生長在低緯度地區,所以這次全球大降溫,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仙女木
動植物大量消失,采集捕獵便不能適應新世界了,為了生存下去,那些殘存下來的人類,開始收集植物的種子,找一塊開闊的土地開墾耕種,順便馴養一些溫順的動物。
人類就此開始了一場農業革命。
所以哪有什么靈光一閃的事啊,人類的每一項進步都是惡劣環境逼出來的,如果能自由自在的混日子,誰愿意撅起屁股種莊稼?
但是沒有辦法,在氣溫大降的環境下,不種莊稼就得餓死,只能適者生存了。
氣溫降低冰川南下,白令海峽的陸橋也暴露出來,最寬的時候能有1600公里,于是西伯利亞的一些殘存人類,追著獵物,懵懵懂懂的越過陸橋,來到北美的阿拉斯加。
這些人類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新仙女木事件”持續了1300年左右,從11600前開始,只用了短短數百年,全球氣溫便陸續恢復到溫暖濕潤的狀態,甚至比大降溫前的氣溫更高,更適合人類生存。
但經過“新仙女木事件”以后,世界已經變了,人類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農業對土地是有要求的,不是什么土地都能種莊稼,于是為了爭奪平原沃土,人類的部落便要征戰殺戮。
采集捕獵可以不管明天怎么辦,農業卻要求有存糧,于是剝削剩余價值的首領就出現了。
而有了土地和剩余價值,人類部落很自然的出現了階級和社群,為了方便管理,便發明了文字和計數單位。
以上條件都具備以后,國家就有了雛形。
你可能會說,別人要搞農業就去搞,反正我就愿意采集捕獵,行不行?
當然是可以的,但這么做的人都死了。
因為農業革命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有兩個,規模化勞動提高組織度,定居造成人口大幅增長,這兩個影響,讓農業部落的戰斗力非常強悍,一旦爆發沖突,可以碾壓采集捕獵部落。
采集捕獵部落要么被趕盡殺絕,要么轉型搞農業,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這就和學生補課似的,你可以不補課,但代價就是落榜,想保持正常的水平,就得加入補課的行列。
可見,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
于是以前與世無爭的時代就回不去了,人類以農業革命為起點,開始瘋狂的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卷了幾千年,終于卷出四大文明——
水草豐茂的北非撒哈拉地區,有成片的淡水湖,農牧漁三管齊下,古埃及文明嶄露頭角。
兩河流域的新月地帶,馴化了小麥和綿羊,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
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出現了古印度文明。
黃河和長江流域馴化了小米、水稻、豬、蠶,便有了葷素食物和奢侈的衣服,中國文明從此走向輝煌。
可以說,人類文明的起點就是“新仙女木事件”大降溫。
而那波遷徙到北美洲的人類,隨著氣溫轉暖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峽的大陸橋被海水覆蓋,他們和歐亞大陸徹底失去聯系,便以采集捕獵的方式,從阿拉斯加向南遷徙,僅僅一千年時間,就到了南美洲的阿根廷。
遠古人類遷徙是很正常的,但這波人在遷徙的過程中,竟然把美洲的馬、大象等大型哺乳動物給吃滅絕了。
從此以后,他們的后代失去馴化大型哺乳動物的條件,做什么都是靠人力。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力肯定不如畜力,于是美洲的人類便沒有迅猛的交通工具,進而沒有長途的商貿,每個部落都在小范圍圈地自嗨。
他們就這么沒心沒肺的活了一萬多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他們抵抗不了歐洲傳來的天花等病毒,幾百年內基本滅絕。
遇上一群吃貨祖宗,印第安人倒了八輩子血霉。
3
在氣溫適宜的環境下,人類的農業革命持續數千年,到了42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00年左右,世界的氣候環境再次改變,發生了一次大降溫。
現代學者稱為“四·二千年事件。”
采集捕獵時期,人類可以搞農業革命躲避災害,現在農業文明已經穩定,不可能跑步進入工業革命,所以這次大降溫,對全世界的打擊非常大。
道理很簡單。
大降溫的直接影響是寒冷的冬季變長,溫暖的夏季變短,那么農作物的成長必然受到打擊,結果就是糧食減產,傳導到人類社會,便是不可避免的大饑荒。
在大饑荒的環境下,富裕的奴隸主肯定要囤糧食,饑餓的奴隸和貧民則要搶糧食,而大降溫導致的草原擴張、農田減少,又會造成周邊游牧部族向農耕文明遷徙。
內憂外患之下,戰爭就不可避免。
于是繁榮昌盛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進入王權衰落、國家分裂的亂世,混戰了將近200多年,古埃及才重新統一起來。
但因為經過“四·二千年事件”的摧殘,撒哈拉地區的水草開始退化,成片湖泊逐漸干涸,重新統一的古埃及,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黃金歲月,慢慢的走下坡路了。
換句話說,撒哈拉地區有水草湖泊的時候,古埃及相當于中國的漢唐,當撒哈拉地區的水草退化湖泊干涸以后,古埃及就進入中國的明清時期。
雖然還是統一的國家,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
不僅古埃及衰落了,兩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國也在國內叛亂、將領擁兵自重、周邊游牧部族入侵的三重打擊下,一夜崩潰。
可以說,“四·二千年事件”的大降溫,橫掃了兩個農業發達的古文明國家。
而北歐的雅利安人受不了嚴寒,開始到處遷徙。
他們有的到了西歐的法德地區,有的到了中亞占領兩伊地區,有的到了印度經過不懈努力毀滅古印度文明,最遠的到了中國新疆,和當地游牧部族融合,留下的混血后裔就是吐火羅人。
那個喜歡看女生大腿的大師季羨林,就擅長吐火羅語。
而且據國內外的學者考證,兩漢時期活躍在西域的月氏、烏孫都是吐火羅人,這樣看來,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其實是和雅利安的后裔打交道。
世界歷史的線條就這樣交織在一起。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了宣揚種族主義,說雅利安人征服了歐亞大陸,是最高貴的種族,其實吧不是雅利安人征服了歐亞大陸,而是歐亞大陸的農耕文明遭遇大降溫崩潰了,讓雅利安人撿了便宜。
從源頭上說,這就是一群到處流浪的臭要飯的。
“四·二千年事件”大降溫席卷全世界,歐亞大陸的最東邊卻因此受益了。
那段時間中國爆發大洪水,舜帝命令大禹治水,而就在大禹接過治水任務的時候,全世界大降溫來襲,直接影響就是降雨減少,洪水逐漸退潮,再加上大禹用了“堵不如疏”的正確方法,成功治理了泛濫的大洪水。
炎熱的東南亞原本物種豐富,那里的原始人類不愿意搞農業,大降溫開始以后,整個中南半島出現大范圍干旱,豐富的物種大量減少。
沒辦法,老老實實搞農業吧,從此以后,東南亞也進入農業文明。
同樣遇到大降溫,東西文明的命運截然不同,可能這就是民族的氣運吧。
不過這次大降溫過去以后,全世界都開始復蘇,進入青銅器的時代,兩河流域出現古巴比倫王國,中國出現夏商王朝,古埃及垂垂老矣,古印度......就那樣吧。
4
此后全世界又出現三次大降溫、三次大升溫,都對世界歷史的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第一次大降溫開始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到公元前800年前后氣溫降到最低。
按這個時間點來算,大降溫開始的時候,中國爆發了“武王伐紂”,即整個黃河流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糧食牲畜減產,商紂王又征戰不休,關中平原的周部族順勢搞統一戰線,趁商紂王東征的時候,不講武德的偷襲朝歌。
周部族便建立起姬周天下,大量分封同姓諸侯和異姓功臣,讓他們帶著部隊到封地建立統治,一來保衛鎬京,二來同化各地的部族。
但西周時期,世界氣溫始終在降低,犬戎等游牧部族不停向中原遷徙,終于在公元前771年,以“烽火戲諸侯”為導火索,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
隨后周平王東遷洛陽,開始東周列國時期。
而在西周同時期的歐洲,地中海周圍被饑荒和戰爭席卷,無數人口死亡,部族消散,城市也破敗不堪,歐洲稱之為“希臘黑暗時代。”
第一次大升溫出現在公元前700年前后。
那段時間全世界都很混亂,但人類農業文明經過近萬年的傳承,終于在氣溫回暖農業增產的刺激下,量變達到質變,再加上帝國覆滅知識流落民間,全世界都進入知識大爆炸的軸心時代。
中國有諸子百家,印度有釋迦牟尼,希臘有亞里士多德等人,他們構建的知識體系保護了人類文明的星火,并指導著此后兩千年人類的前進方向。
孔子·周潤發飾
這次溫暖濕潤的氣候持續到公元前29年,那年中國下了一場大暴雪,意味著第二次大降溫時期到來。
氣溫降低導致農業減產,饑餓的農民和腐敗的諸侯,催化了歷史周期律的過程,農民起義軍為改革失敗的王莽送上一曲葬歌,隨后建立的東漢,一直處于氣溫下降的大環境里。
于是游牧部族向農耕區遷徙的劇本又上演了。
南匈奴滲透到山西臨汾,烏桓和鮮卑遷徙到內蒙古陰山一線,羌人在涼州作亂百年,不知不覺就在關中住下不走了。
公元168年,名將段穎和漢桓帝匯報說:“自云中、五原西至漢陽兩千余里,匈奴、諸羌并擅其地。”
也就是說,游牧部族定居在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在漢末三國到來以前,已經把中原農耕區給包圍了。
隨著漢末三國的亂世殺戮,曹操和袁紹都用過游牧部族的騎兵,那些人口不足的地方,他們繼續內遷游牧部族,用來填充人口。
到了西晉,司馬家的“八王之亂”打的赤地千里,內遷的游牧部族發現機會,立即起兵爭天下。
經過三百年的醞釀,五胡亂華就這樣來了。
西域大國樓蘭也是這個時期消失的。
因為隨著氣溫降低,天山的冰川蔓延,導致羅布泊干涸。沒有了水源,城市和農業自然不能維持,于是樓蘭迅速衰敗。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路過樓蘭故地,發現“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曾經繁榮的樓蘭古國,消失的無影無蹤。
樓蘭古城遺址
歐洲也差不多,日耳曼部族忍受不了嚴寒和饑餓,順著草原遷徙到羅馬邊境,軍力強盛就搶劫羅馬村鎮,打不過的就加入羅馬做雇傭軍,最后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日耳曼部族東征西討,歐洲進入“蠻族入侵”的黑暗時代。
阿提拉的上帝之鞭,只是給歐洲的棺材釘上最后一顆釘子罷了。
第二次大升溫是公元600年前后的事了。
全世界恢復溫暖濕潤的環境,農耕區重新向草原擴張,中國長城附近的地區,也能經常豐收并儲備糧食,從而成為軍隊遠征的前沿基地,中國便迎來輝煌絢爛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馬躍飾
氣溫升高對青藏高原很有利。
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現在有很多氣溫低下的無人區,但在那個時候,這些無人區都是肥美的牧場和農田。
有農田就有糧食,有牧場就有戰馬,而農牧經濟又能促進人口增長,所以岌岌無名數千年的吐蕃,迅速崛起成強勢政權,和大唐在四川、西域、河西走廊展開全方面的競爭。
不止吐蕃崛起,黃沙漫天的阿拉伯半島也出現大量新綠洲。
這些綠洲養育的人口和糧食,和伊斯蘭教的教義結合在一起,便打造了東征西討的穆斯林大軍,他們的兵鋒東到撒馬爾罕,西至西班牙,南抵波斯灣,北占土耳其,建立了橫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
歐洲也結束混亂的戰爭,開始恢復生產,進入漫無邊際的中世紀。
這個時期的世界,可謂是神仙打架,各大帝國都強的離譜,雖然是數百年亂世后的能量大爆發,但我覺得和氣候升溫也有極大關系。
第三次大降溫從公元900年前就開始了。
隨著這次持續千年的大降溫,中國和古埃及一樣,走向漫長的下坡路。在這個大周期里,有兩次氣溫低谷,分別發生了1127年的“靖康之變”,以及1644年的“滿蒙聯盟入關。”
也有三次氣溫小幅回調,一次給了元朝百年國運,一次發生在張居正改革時期,一次塑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
而隨著這三次小幅回調結束,中國氣溫再次下降,無一例外都發生了因饑餓爆發的農民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晚清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
當然了,發生這些改變國運事件的時候,宋元明清都已經腐爛了,但每次爆發大事件的時候,都和氣溫的升降同步,要說完全是巧合也不客觀。
還是前文說的那句話,氣溫下降導致農業經濟受損,催化了本就腐敗的王朝政治,加速歷史周期律的到來。
至于這次大降溫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則是埃及徹底荒漠化,更加不適合人類居住,青藏高原的農田和牧場退化成無人區,此后再也沒有青藏高原政權崛起,和唐朝爭鋒的吐蕃成為高原僅有的絕唱。
阿拉伯地區的遍地綠洲消失,穆斯林失去農業經濟和人口的再造功能,再加上歐亞大陸的東西端開辟了海洋航線,穆斯林也不能做歐亞大陸貿易的中間商。
穆斯林世界便徹底衰落,只能用伊斯蘭教的教義,維持著最后的體面。
那為什么歐洲不受影響呢?
其實歐洲也受影響,只不過歐洲國家無意間找到新出路。他們為了尋找香料和黃金,發現了美洲的“新大陸”,而歐洲國家的農民因糧食收成不佳,被迫到溫暖的“新大陸”謀生。
他們在“新大陸”見到失散一萬年的老鄉,一咬牙一跺腳,含著熱淚把老鄉都消滅了,然后占了老鄉的土地。
結果就是,歐洲國家向美洲輸送了大量人口,不僅緩解了歐洲的人地矛盾,還額外增加了國家和人民的經濟收入,甚至開創了資本主義新世界。
歐洲國家很少受歷史周期律的影響,根本原因在這里。
歷史書上說,歐洲人移民美洲是新教徒受到迫害,其實吧,宗教問題是淺層邏輯,經濟問題才是深層邏輯。氣溫下降最厲害的1800年代,同時也是歐洲人移民美洲最瘋狂的年代。
你能說,這都是巧合?
從這個角度來看,4200年前的大降溫成就了中國,這次大降溫成就了美國,風水輪流轉了屬于是。
第三次大升溫是1850年左右開始的,到現在已經170年了,并且將繼續進行下去。
所以我們能看到,新疆的降雨量暴漲,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成片的湖泊。西伯利亞凍土層消融,俄羅斯人可以挖掘猛犸象賺錢。
今年的反常高溫,只是和最近幾百年相比反常而已,放到千年乃至萬年的時間跨度上,其實是世界升溫的小插曲。
現在的氣溫,遠遠沒到漢唐的最低氣溫,和“四·二千年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以前的適宜氣溫相比,差距更大。
也就是說,以后還會更熱的。
5
文章寫到這里,我們把氣候變化和人類命運簡單捋了一遍,最后做個總結吧。
兩萬年以來,每次出現重大氣候變化,人類命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
“新仙女木事件”大降溫,催化了人類的農業革命。“四·二千年事件”導致歐亞大陸的種族大遷徙,并且給人類神話提供豐富的素材。此后的三次大降溫和大升溫,成為游牧部族和農耕文明戰爭的幕后推手。
大降溫的時代,游牧部族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強勢崛起,從四面八方圍攻農耕文明。
大升溫的時代,農耕文明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隨著農耕區的擴張,屢次深入不毛之地圍捕游牧部族。
世界的主導權,就在氣溫的操縱下反復易手。
現在的氣溫持續回升,意味著未來可耕地擴大,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對于緩解世界糧食危機甚至增加人口,都是利好消息。
再過幾十年氣溫回升到漢唐時期,更有利于我們開發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將國際影響力輻射到歐亞大陸的腹地,大出于天下。
但也有很多國內外學者發出警告,說工業化導致的氣溫急速升高,會加快冰川的融化速度,萬一冰川消融影響洋流,可能造成“新仙女木事件”重演。
一旦發生這種事,人類的文明將毀于一旦。
未來的世界會向哪個方向演變,沒有人可以預測,我們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讓時間來揭曉答案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