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公司今天為引發廣泛質疑的新品設計發布了致歉信,但個人真是不太看好這封致歉信的效果,很難起到挽狂瀾于既倒,拯救李寧品牌社會形象的作用。
這封致歉信的問題還不只是時間上來得太晚,已經無法讓大家忘記公司之前在回應方式上的傲慢表現,更大的問題還是在致歉的內容本身。
雖然名為致歉,但主要篇幅和重點還是為解釋那款服裝的設計靈感是“源于中國古代頭盔,戶外防護服及棉帽”,而且還不忘強調這種設計的好處:“產品以多種顏色、款式進行呈現,兼具防風保暖等專業功能”。
聯系上下文,致歉信的內容很容易讓人讀出這樣一層意思:雖然李寧公司為“相關產品的設計和造型給大家帶來了困惑和疑慮”而致歉,但還是認為這種“困惑和疑慮”的產生原因是大家對產品設計理念的誤讀。
致歉信也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印象:公司是在迫于壓力做出致歉的姿態,但并不真的認為錯在公司。
因此公眾感受不到公司認錯的誠意,反而會認為這封信雖然以致歉開頭,姿態上看上去好像沒有致之前那么居高臨下,但還是在換一種姿勢繼續給公眾上教育課,
這對于拯救李寧品牌的形象會有正面的作用?
李寧公司既然在致歉信中把自己定位成“中國的專業體育用品公司”,也承認“中國經濟和和中國體育事業的發蓬勃發展是李寧品牌成長的基石”,公司也應該知道李寧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收入占比一直不高,就更應該關注、了解和尊重中國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對有可能傷害到中國人民族情感的設計理念和方案,更應該避而遠之。
這對于一家有著豐富營銷經驗的公司來說,并無什么難度,中國人的消費觀包容且多元,并沒有那么刻板、更不會故意雞蛋里挑骨頭,只要不觸碰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和利益底線,設計師可以表達的空間很寬廣。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李寧公司非要采取這樣一款讓社會公眾看到后就容易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元素的設計并隆重推出?
難道李寧公司那么多身為中國人的工作人員,以及那些管理層,看到這款設計后,就不會產生跟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的聯想嗎?就沒有人提醒過這樣的設計會讓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產生嚴重的不適感嗎?如果有人提出,公司為什么還要支持這種設計,難道是公司就那么自信能夠說服中國人相信他們的解釋?如果整個公司上下都沒人做這樣的提醒,那問題更嚴重。
國人特別不能容忍吃中國人的飯,砸中國人的鍋的事情一再出現。你不能賺錢的時候以中國品牌自居,宣傳的時候強調中國屬性,又做著挑釁中國人民族底線、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做到這一點很難嗎?只是愿不愿意做而已。
只要尊重這個底線,即便是公司不是故意為之而只是犯錯,被公眾發現并提醒之后,難道不應該是第一時間進行反思、立即承認錯誤并馬上整改嗎?
結果公眾看到的是什么?李寧電商總經理充滿不屑的教導和那高高在上的姿態。
還有公司第二大股東、執行董事李麒麟用圖片對消費者進行教育。
這樣的回應,很容易會讓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公眾,懷疑李寧公司出現這種設計到底是不是單純的管理失誤原因。
這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結果一查,發現李寧公司的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是一個赴日留學后就加入日本國籍,還果斷改為日本名字的華人高坂武史,原名錢煒。
很多人就自然產生疑問,這個人對日本得有多深的感情,才會在更換國籍的同時連名字都改成原汁原味的日本名。
而且,也有人提醒,在上個世紀90年代,能夠在日本讀書畢業之后就迅速加入日本國籍,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
這很自然又讓網民想起了李寧公司的一些往事:
2021年10月,李寧公司在臺灣打出“歡慶雙十”的促銷廣告,文案開頭就是“國慶來襲,狂歡開啟”。
李寧公司品牌經銷商分布地圖多次出現中國地圖不完整的情況。
并不是網民對這些以前的事健忘,而是說明中國的網民對待李寧公司并不苛刻,發現問題就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了很多次繼續觀察以觀后效的機會。
但李寧公司珍惜了嗎?
有網友給李寧公司出招,正確的公關方式應該承認錯誤,立即處理相關責任人。即便真的不是故意有人設計帶有日本軍國主義元素的服裝惡心中國人,那么因其容易讓人產生相關的聯想,在設計上也是失敗的,會給公司的品牌力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是滅頂之災,正常情況下,公司也應該第一時間處理相關責任人。
如果公司沒有在問題暴露后的第一時間采取這樣的動作,就不要怪人浮想聯翩。
在這種問題上企圖大事化小,是很難的。越是想回避問題的實質,就越容易暴露問題的嚴重性。
見識過瞇瞇眼,問題教材等文化滲透現象,現在國人的警惕性和辨別力已經不同以往了。
中國人現在的消費觀念已經是很包容了,但包容不等于沒有底線,不等于要容忍那些影響國家形象、危害國家利益,傷害民族感情,特別是那些往中國人的歷史傷口撒鹽的行為。
時代在前進,國家在發展,民族在覺醒,誰把中國人當傻子,誰就會成為那個真正的傻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