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北溪1號和北溪2號,居然同時發生了疑似爆炸導致的“泄露”。
這件事情被爆出后,馬上引發世界廣泛關注。
因為大家都知道,當前圍繞著俄烏沖突之外,還有俄羅斯和歐洲和美國的博弈。
其中包括俄羅斯把俄烏沖突拖到冬天,也是為了通過天然氣來威脅歐洲,逼迫歐洲就范,從而能讓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談判,占據有利位置。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北溪1號和北溪2號的硬件還保持完好無損。
9月20日,俄羅斯駐德大使表示,“北溪2”天然氣管道已完全準備好運行,并稱普京已經確認,俄羅斯“甚至準備明天就啟動它”。
而俄羅斯方面后半句話還沒說,就是啟動北溪2號的前提條件是,德國得能答應俄羅斯方面的條件。
也就是說,俄羅斯方面一直試圖拿北溪1號和北溪2號,作為跟歐洲談判的籌碼。
等到今年冬天,歐洲天然氣庫存見底,而冬天如果還沒結束的話,那么就是俄羅斯對歐洲獅子大開口的時候。
然而,北溪1號和北溪2號這離奇一炸,讓歐洲和俄羅斯本來就很狹窄的談判窗口,一下子就被徹底關上了。
可以說是,美國直接拿著斧頭直接把歐洲的船給砸出一個大洞,逼著歐洲“破釜沉舟”去跟俄羅斯硬拼。
美國這是不但把烏克蘭當槍使,還要放干歐洲最后一滴血。
狠,真的是太狠了。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這事情就是美國干的。
但從諸多跡象看,這事情99%就是美國干的,剩下1%,我只是因為寫文章不能在沒有明確證據之前太過于肯定的下結論,但單從我個人來看,我覺得這事情基本跟美國是脫不了干系。
我也不是憑空隨便亂說,還是有很多懷疑的理由。
1、離奇的地震
在“北溪”泄漏發生的同時,丹麥地質調查局宣布,在波羅的海記錄到了兩次地震。
其中一次震級是2.3級。
這么小的地震,一般在地底下,分散在一個較大范圍之內,是很難對海底的天然氣管道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但假如,這樣的地震是能量比較集中的定點“爆炸”,那么爆炸的影響也是可以引發地震監測到小規模的地震。
路透社消息中說:“周一在丹麥、瑞典和德國的地震臺記錄到了兩次比起地震時記錄到的更像是爆炸的地震沖擊。”
瑞典國家地震中心則更直接的說,周一在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地區記錄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
可見,北溪1號和北溪2號發生“泄露”的時候,該水域是出現比較明顯的水下爆炸。
2、北溪1號和2號同時“泄露”
假如北溪1號和2號是其中一個出現泄露,要當做是巧合的事故,還勉強說過去。
但北溪1號和2號,居然同一時間發生這樣的泄露,并且泄露點達到3個,這基本就不可能是自然引發的事故。
因為天然氣管道出現泄露本身就是極其竿見。
丹麥首相也都已經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
既然不是自然引發的事故,那么究竟是誰蓄意破壞?
3、泄露發生的位置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泄露發生的位置,是在德國和瑞典中間海域的部分,并且是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邊上。
這塊海域,首先是比較遠離俄羅斯,更靠近瑞典和丹麥。
我看到在泄露發生后,居然還有人懷疑是不是俄羅斯干的,這個其實有點離譜,因為發生泄露的位置離德國和瑞典這么近,有一處是在瑞典境內,一處是在丹麥境內,要是俄羅斯的潛艇能深入到這片海域去破壞北溪1號和北溪2號,那北約也就不用出來混了。
而且出事的這塊海域,地底情況極其復雜,平均水深在50-100米,這么淺的深度,基本不太適合軍用潛艇展開。
除非有對這一塊海域的地底地形、水文環境極其了解的國家,通過高科技微型潛艇來安裝炸藥,進行定時爆破,才有可能實現。
德國安全部門還認為,考慮到泄露的具體情況,很可能是“潛水員或小型潛艇”在管道上安裝了地雷或炸藥,而“只有國家行為體”才能做到這一點。
我覺得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只有美國。
4、美國軍艦出現過附近海域
在本次爆炸事件發生之前,美國兩棲作戰的巨型戰艦 USS Kearsarge曾高調訪問波蘭,并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域以訓練的名義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停留。
而這次發生泄露的3個泄露點,均在博恩霍爾姆島邊上。
此外,德媒《明鏡周刊》援引幾名知情人士的話稱,早在幾周前,聯邦政府就收到了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警告,稱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可能會遭到襲擊。德國政府拒絕就此置評。
這個套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我還是很早就說過那句話。
美國作為拱火潑汽油的人,自然知道未來這把火會不會燒起來。
這不是美國情報部門能力有多強,而是潑汽油的人,肯定是知道這汽油潑下去,會不會被點燃。
畢竟美國不但潑汽油,手上還拿著打火機。
據《紐約時報》9月27日報道,美國中情局6月向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國發出了“模糊的警告”,稱“北溪-1”和“北溪-2”未來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更早之前,早在2022年2月,美總統拜登就曾稱若俄烏沖突升級,北溪-2將“不復存在”。當時拜登被問及如何做到這一點時,拜登回答:“我向你保證,我們有能力做到。”
總的來說,美國肯定是有多個方案來“保證”讓北溪2號“不復存在”。
這次只是美國啟動了其中某一個方案來執行而已。
綜合上面這些信息看,這事情我覺得基本上99%的可能性就是美國干的。
其實正常人基本也都會把懷疑目光看向美國。
比如,波蘭前外長是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寫著“謝謝你,美國”,配上天然氣泄露的圖片。
面對各方的懷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9月27日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有初步報告表明“北溪”管道受損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攻擊或是破壞,美方尚無法證實,但布林肯表示,管道泄漏“顯然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就這樣,還要繼續惺惺作態。
其實單純從誰獲利的角度來看,美國也是最大的嫌疑對象。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從美國進口的LNG天然氣就大幅度增長。
2021年,歐洲通過LNG進口液化天然氣,按照氣態計算進口量每天約9600萬立方米。
今年已經大幅增長到每天1.95億立方米,增加了整整1億立方米/日的進口量。
這增加的1億立方米/日的進口量,大部分是從美國進口。
而且這些增加的進口量,都是高價進口。
美國公司裝滿一艘LNG液化天然氣船,要花6000萬美元的成本,而歐洲的收購價格則已經飆升至2.75億美元。
一艘LNG天然氣船運到歐洲,美國企業就可以賺4倍的利潤,一艘船可以賺2億美元。
這簡直就是暴利中的暴利。
這種情況下,美國是有這個動力,來不停拱火俄烏沖突,來不停給歐洲放血,要把歐洲收割干凈、徹底榨干。
而對于歐洲來說,這次北溪1號和2號被人這蓄意破壞,無意是一個噩耗。
雖然歐洲之前嘴巴很強硬,說這個冬天的天然氣是夠用的。
但誰都知道,也許歐洲的民眾這個冬天還可以有天然氣用,前提是高價,是去年天然氣價格的十幾倍。
同時,這個冬天,歐洲的工業和化工企業的天然氣肯定是不夠用的。
在電價和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下,歐洲很多冶煉和化工企業,都被迫停產,甚至已經開始轉移產能。
所以,萬一這個冬天,歐洲氣不夠用了,那么歐洲至少還有一條退路,就是去跟俄羅斯談判,做一些妥協,來換取俄羅斯天然氣的供應。
北溪1號和2號,雖然停止供應,但只要硬件設施還在,就隨時可以重啟,這就是一條退路。
但現在,這條退路就這樣被美國直接砍斷了。
這等于說,對歐洲來說,只能“背水一戰”,只能跟俄羅斯死扛到底,只能用更高價格去跟美國買高昂的LNG天然氣。
對俄羅斯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北溪1號和2號,本來就是俄羅斯跟歐洲談判和要價的籌碼。
現在這個籌碼等于被美國打翻了,讓俄羅斯在談判桌上失去了這個籌碼,并且還要面對可能沒有退路的歐洲,去跟俄羅斯死扛到底。
其實俄羅斯一直以來的目標,都不是去跟歐洲死扛到底,而是打算抓住歐洲天然氣的軟肋,去跟歐洲要價。
如果歐洲要跟俄羅斯死扛到底,對俄羅斯來說,也是比較糟糕的一個結果。
美國這一招,確實太狠了。
同時把歐洲和俄羅斯,都逼到一個沒有退路的環境里,只能互相死扛,被不停放血。
而美國按照當前架勢,不把歐洲榨干是不肯罷休的。
美國不但通過拱火地緣危機來收割,更是通過美聯儲激進加息來高舉收割鐮刀,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腥風血雨。
本周一,英鎊出現單日一度暴跌5%的插針行情,英鎊最低的時候居然貶值到1.022,都快跟歐元一樣,貶值到跟美元1:1的匯率。
而我們今天人民幣匯率貶值破了7.2這個重要關口,這是200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首次貶值跌破7.2,對市場情緒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以至于央行出來喊話,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
我在去年就一直跟大家說,美國未來會通過加息和拱火等方式,來對全世界進行收割。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明顯感受到,美國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已經有些瘋狂。
這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說明,美國當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多嚴重,要不然美國絕不會采取如此極端的手段,來這樣鋌而走險。
包括美國這樣極端加息,對美國自身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很大。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漲破4%大關了。
現在這場全球大博弈,已經充滿硝煙,全球金融市場到處是腥風血雨。
未來何去何從,沒有人能知道。
我們作為普通人,只能在今年這個“落地”之年,靜待結果落地,見證歷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