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檳榔這一話題屢上熱搜。
一方面是湖南籍歌手傅松因長時間咀嚼檳榔罹患口腔癌而去世,另一方面,則是多地對在售檳榔進行嚴格管束,典型的比如浙江義烏、四川南充營山、四川成都新津等。
而三地對檳榔銷售進行管理,乃至下架,則是因為近期兩省省一級主管部門下發通知,禁止檳榔作為食品進行銷售。
這一切其實在2020年就埋下了伏筆。當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目錄》未將“檳榔”收錄在內。這就意味著,檳榔生產企業食品許可證到期之后,嚴格來說,就不能繼續生產經營。
這也意味著,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地方對檳榔行業進行“整治”。
當然,目前進行“整治”的針對的僅僅是不合理的食用,而非正常的藥用。
這種不合理食用,即目前以湖南為制作、銷售中心,逐漸向全國蔓延的咀嚼方式。其制品,用的是幼果,再加上生石灰等各種大量的添加劑而成。其危害有二:一是社交屬性+檳榔堿導致的成癮性,形成習慣之后會每天吃很多;二是添加劑尤其是檳榔干制之后的粗纖維會反復破壞口腔黏膜,最終誘發口腔癌。
藥用檳榔,用的則是成熟的檳榔種子,然后加以炮制。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絳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等病癥。入藥每次只用3-10克。
近幾年來,國家層面對于檳榔的監管趨嚴,正是因為咀嚼檳榔誘發口腔癌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具體可參閱《嚼檳榔6年的36歲歌手罹患口腔癌去世,愿天堂里沒有檳榔》。
當然,這已經有點晚了。
雖然,2013年央視就專門做過一個節目,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患口腔癌的60%與吃檳榔有關”。相關產業因此利益大為受損,被推到前臺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底層”——種植檳榔的農民。然后,架不住兩地的“公關”,同年九月央視又請“專家”做了“澄清”,稱“檳榔致癌沒有科學依據”、“檳榔所含致癌物“檳榔堿”僅占0.5%”、“咸魚、油條、燒烤食品、反復燒開的水、香煙、白酒,都比檳榔更危險”。
之后,伴隨著芒果臺的各類綜藝節目及電視劇,檳榔迅速擴張,從原產地海南、傳統嗜好地湖南一路暢通無阻的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終于形成了近千億規模的產業鏈——這個如果僅僅靠傳統中藥的有限度使用,是壓根不可能消化掉這么多產能的。
這也難怪主產地海南急了,其檳榔協會強調“中國檳榔”、“海南檳榔”與“湖南檳榔”是三個不同的概念。這份切割的報告,其實并不太專業,連藥用檳榔和食用檳榔的區別都沒有提及。
報告中還稱:為了加快拉開“海南檳榔”與“湖南檳榔”的區別,近年來海南省檳榔協會積極推動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力度研發健康的、沒有粗糙纖維的、不傷害口腔粘膜的、檳榔堿含量較低的檳榔口香糖,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鑒于目前全國流行的食用方式是湖南的,檳榔加工企業也主要集中在湖南,如果海南當地能找到一種安全的替代方式,讓中毒成癮者逐漸減弱對檳榔的依賴,相信沒有人不會樂見其成。
然而,哪怕這樣,它依然是利用檳榔堿使人上癮,習慣性的使用,從本質上來說依然是換湯不換藥,與治病之時小劑量、偶爾使用炮制過的檳榔并不相同。
這就類似于用香煙替代傳統的水煙/旱煙,用低尼古丁和焦油含量的香煙替代老式的香煙一樣,只能是給重度成癮者一個效果有限的緩解與替代。
說到香煙,有人可能會問,明顯這個引發的后果更加嚴重,涉及的人群更廣,怎么就沒像檳榔這樣遭遇近似“一刀切”的方式。
說到底,是因為發展的階段不同。煙草行業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加上綜合高達65.6%的高稅率,某種程度像是膏肓之病,自然只能病去如抽絲,先把公共場合禁止吸煙及減少青少年吸煙作為重點。但是,檳榔,如果不算臺灣省,內地傳統使用大省就海南和湖南,其中海南鮮制、湖南干制,目前湖南干制也僅僅屬于在全國各省鋪貨的拓展區,要禁止相對容易,等到各地成癮的人群比例接近湖南,加上娛樂節目的導向以青年群體為主,以及日益做大的利益集團,真到那時候,恐怕就是另一種煙草了。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
據對“毒品”頗有研究的專業博主“陳敏-CS”介紹,目前世界各國對檳榔的管理政策主要分三類:一類嚴格管理和逐步禁止食用;二類通過制定管控政策積極促進檳榔產業轉型并降低檳榔銷售;三類因為本地經濟原因,不限制檳榔生產與銷售。
筆者理解,此前我國除了極個別城市(例如1994年就禁售檳榔的廈門)之外,基本處于第三類的狀態,“聽之任之”。
最近幾年,隨著嚼食檳榔引發的危害逐漸凸顯,在政策層面開始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徘徊。其危害,去年《中國牙科研究雜志》的一篇論文預測,到2030年,湖南與檳榔相關的口腔癌患者將累計超過30萬,在全國則可能超過100萬,造成的醫療負擔可能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任其發展,到時候檳榔產業會不會發展到2000億規模都難說。
隨即,各地近兩年逐漸收緊對檳榔的管控。
然而,只要主要產地海南、湖南兩省沒有按第一類進行管理,并積極引導產業鏈各環節轉型,只要兩地還按照“地方特色農業”、“地方特色產品”來搞,那么檳榔產業必然會類似過去十年那樣,雖然屢經風波,但是越戰越勇,逐漸壯大。各地哪怕想堵,以目前發達的物流和交通體系,是壓根堵不住的,最終至多是由商超、便利店的公開銷售變成地下流傳罷了。
個人認為,在目前的加工條件和食用方式之下,檳榔只有作為藥品,強附加條件的有限度使用才能避免相應的問題出現,而不是繼續在藥食同源上調和、折中。
否則,總有一天,全國三甲醫院都會變成為擅長治療口腔癌的“湘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