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州市作家協會發布“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獲獎名單”,其中《我的縣長父親》一文獲得征文比賽一等獎。這篇文章題目和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我的區長父親”撞梗,由此引發了一部分網友的嘲諷。隨后德州作協刪除了獲獎信息和鏈接。
但看過原文之后,大家才發現這篇作品中的“縣長父親”和電影嘲諷的內容截然不同,這位“縣長父親”是一位來自毛澤東時代的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而本文作者即縣長于志明女兒于忠東也已經退休,應該根本不清楚這種互聯網梗。
看過《我的縣長父親》全文后,再看看這次德州作協和網絡上的輿論反轉,我只能感嘆:這真是一個時代變遷后的無奈巧合。
首先,我非常理解為什么網友們一看到這樣的題目就先是嘲諷的態度。現代互聯網用戶大多數是80后、90后,我們生長在全新的21世紀,對“我的區長父親”的認識是——這是憑借著上一輩的蔭蔽獲得特殊對待的群體。
就像賈淺淺的屎尿詩歌被嘲諷一樣,她如此庸俗的詩歌獲得追捧不過是因為父親賈平凹的名氣而已。前一段時間曝光出來的周公子也是類似的。他們不勞而獲,憑借著家族中某些人的權勢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無數勤勤懇懇的打工人無法想象的財富和權力。
文藝來源于現實,電影《夏洛特煩惱》里,袁華的作文可以得獎,不過也是憑借著“我的區長父親”而已。所以,互聯網用戶把這句經典臺詞當作一個梗來映射這種不良社會現象。
而當網友們沒有查看原文,只是看到“我的縣長父親”這個題目時,心里可能認為這大概率又是一個憑借著父親權勢獲獎的典型。但我們要知道,存在這種心態的根本原因恐怕是,近些年里這種不良社會現象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
但網友們沒有想到,這篇獲獎作品的作者是一位已經退休的阿姨,她的縣長父親是一位來自毛時代的好干部。于志明,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入黨,1955年成為新中國山東省禹城縣第一任縣長,1988年去世。他不屬于我們互聯網一代熟悉的現代干部,他是一個我們沒有經歷過卻真實存在的毛時代的干部。
在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抱怨”自己的父親經常不管不顧家里人,就算是家人生病了也不急著趕回去看望,似乎有些“無情”。但在父親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日志時才發現,那時候他正忙著和百姓秋收秋種。
父親雖然是縣長,但從來沒有給自己的孩子們謀過一點私利,在去世后除了129本工作日志,沒有留下一點物質財富。生前,家中的親人想要接他的班,他只是說“我是黨的人,違反政策的事咱不能做”。就算是組織上為了照顧他的身體主動提出安排一名子女在他身邊工作,他卻說,組織上調動他的工作,子女摻和啥?
但正如毛岸英同志在給自己的表舅向三立的信中寫的:
“反動派常罵共產黨沒有人性,不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做官發財的人情的話,那么我們共產黨正是沒有這種“人情”,不講這種“人情”。共產黨有的是另一種“人情”,那便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在內。”
于忠明正是這樣一個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的好干部。當人民的利益和自己親人的利益相抵觸時,他選擇的是人民。
所以,在子女親人眼中,他似乎“一根筋”、“摳門”、“無情”,但在百姓心中他卻是有情有義的好官。無論是救助生活困難的百姓還是帶頭到農村研究抗澇救災的辦法,他心中始終裝著的都是老百姓。日志中出現最多的也是種樹、抗旱、改堿等,一心想著如何讓老百姓吃上飽飯。
看到這樣的干部,我們誰能不動容?
樸實無華的語言里,最有力的是這位縣長的所作所為,這樣的作品獲得“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一等獎,實至名歸。
要我說,不僅僅是廉潔,這位縣長父親的所作所為是如今所有黨員干部的楷模。他表現出來的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該有的氣節!
我看到新聞報道稱,作者于忠東最后告訴記者,“那一代的人都是這樣,像焦裕祿式的干部,這種精神應該發揚光大。我們這一代的人要是不說的話,下一代的人就不知道了。”
我很感謝作者把她父親的經歷寫了出來,讓我們知道了毛時代又一位焦裕祿似的好干部。于志明雖然不像焦裕祿一樣有名氣,但正說明這樣的干部在毛主席時代可能還有很多,并不一定為我們全部知曉。那時候,干部被稱做“人民公仆”,毛主席倡導干部要參加勞動,倡導干部要下基層調研,倡導干部要學點馬克思主義,最終要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干部在如今已經是鳳毛麟角。如今的“縣長”似乎已經變成了烏紗帽、通行證。因此,也就出現了這樣一篇樸實無華的“我的縣長父親”撞梗“我的區長父親”的無奈巧合。但某種程度上,作者用了撞梗的題目反而擴大了此文的影響力,在這篇文章和撞梗電影的內核對比之下,也引發了更多人對毛主席那個時代和當今現實的思考。。
最后順便說一下德州作協的做法。關注網絡輿情是沒錯的,但明明是一篇可以理直氣壯拿出全文來回應一看到標題就感到不適的網友們,這里的“縣長父親”不同于電影里的梗,這位“縣長”完全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好干部。但德州作協卻選擇了簡單粗暴的刪除。這樣的做法和這篇文章里描述的“縣長父親”恐怕是相去甚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