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作家協會有點慫!
咋慫了?
卻說,德州作家協會舉辦了一個“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一等獎《我的縣長父親》。
標題中的“縣長父親”,噌噌噌竄上了熱搜。
網友拿出電影《夏洛特煩惱》調侃,“這是拼爹呢!”
這些網友覺得,文章的標題就是一種炫耀,而一等獎也是“走后門”得來的......
當然了,一小部分網友的吐槽,也不過是表達對所謂“特權”階層的不滿。
但是,主持“網絡正義”的前提是實事求是,認真地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捕風捉影、人云亦云。
很快,很快很快,德州作家協會就把《我的縣長父親》的獲獎信息刪除了。
你看,你看,網友就是議論議論,吐槽吐槽,你德州作協就把獲獎名單和文章都被刪除了,慫不慫?不是一般的慫。
德州作協為什么不解釋,不說明?
今天,我通讀了《我的縣長父親》,令人敬佩。
作者的父親,不是現在的縣長,而是“新中國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選舉的縣長”。
縣長父親“在他五十九載的人生旅途中,當過縣長,做過飲食員,干過掏糞工,一生幾起幾落,沒給我們子女留下任何物質財富,卻給我們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記……”
作者的這個“縣長父親”,“無情”又“摳門”。當年,戰事一觸即發時,把年僅16歲的大兒子送進軍營。后來,把二兒子也送去參軍,只因為父親堅信,只有國家安寧,小家才能安穩。
“縣長父親”雖然有工資,但是作者和其他兄弟姐妹從沒體會過身為縣長子女的“風光”。
作者的姐姐上學時,每個星期要步行走七八十里路,姐姐想要父親給她買輛自行車,但是父親不同意,因為不能搞特殊。
這樣“無情摳門”的父親,在鄉親們眼里,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60年代,他把自己平反復職后補發的1000多元工資,全部上交給國家,而家里窮得只剩下幾件家具,飯桌吃的是麩皮饅頭……
這樣一位一心為公、舍小家為大家的老革命,難道不能作為廉潔典范嗎?
《我的縣長父親》的作者叫于志明,她是“縣長父親”于忠東的小女兒。她通過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副具有優良作風的老革命形象,難道不能獲獎嗎?
《我的縣長父親》,是真正的“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
但凡能夠耐心看完第一段的人,就不會亂噴。
沒辦法,一些鍵盤俠就是這樣,一些網絡噴子就是這副德性。看見標題,就先“定性”:作者是不是官二代,獲獎是不是“走后門”?
此時此刻,德州作協只需要實事求是地說明真相,“非議”自然平息。
遺憾的是,他們嚇得屁滾尿流,當了縮頭烏龜,趕緊刪除了名單和鏈接。
作協的這種騷操作,多少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致使本該平息的輿情,風波再起。
也許,德州作協是受賈淺淺“屎尿屁”詩的影響,不想做“出頭鳥”,但為正能量站臺發聲,本就是文人風骨的體現。與其做縮頭烏龜,還不如和噴子們正面硬剛。
德州作協呢?不僅不敢回應,還刪除了信息。
刪掉的理由荒唐而好笑:害怕引發爭議。
難道說,我們的文化領域,連實事求是的精神也不要了嗎?
“屎屁尿”詩能登大雅之堂,小黃文能公開出版,難道一篇實事求是地懷念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征文都容不下嗎?
請問:我們的文藝,究竟是為誰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