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的“國恥日”。91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蓄意制造事端,自己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突然發動了并吞東三省的戰爭。令人痛心的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對日軍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軍不放一槍一炮撤出東三省,致使不到五個月時間東北全境淪陷,使東北3000萬同胞做了長達14年的亡國奴。
令人欣慰的是,東北軍沒有反抗,但并不代表所有生活在東北的中國人全無骨氣。抗日英雄馬占山,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他率領愛國官兵發起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槍;另一位抗日英雄楊靖宇,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兼政委,率部戰斗到最后一人,當投降了日軍的一個農民勸他也投降時,他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此言一出,驚天地,泣鬼神,催人淚下。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的,是十四年抗戰;而不是從1937年7月7日開始的八年抗戰,這個歷史一定要糾正過來。
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各地都要拉響防空警報,警醒中國人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拉響警報只是為了永久的紀念嗎?這不只是一個形式,而是要我們牢記一個道理,一個“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表面上地大物博,實際上只是肥大、腫大而非強大,從國力上比日本差了許多。國民黨反動政府“不抵抗”,是因為考慮到國力不如日本,打也打不過,先失了抵抗的勇氣。而馬占山、楊靖宇們之所以敢于反抗,并不是因為實力優于日本,而是“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正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始終有馬占山、楊靖宇們存在,所以才會延續五千年文明而不倒,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九·一八的教訓是深刻的,《司馬法》“仁本”第一篇中說:“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們國家已經維系和平幾十年之久,人民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仿佛已經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還會有殘酷的戰爭存在。這種心態很危險,不扭轉過來,將來會吃大虧的。我們牢記九·一八,并不是要延續與日本人的仇恨,而是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并未消亡,而且有可能會死灰復燃。君不見,日本右翼一直在祭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君不見,日本右翼不承認侵略中國歷史并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君不見,日本右翼至今仍然在與中國爭奪釣魚島的主權;君不見,日本右翼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至今還在覬覦殖民臺灣;君不見,中國的小學課本上赫然出現了“731”標志;君不見,中國21個城市居然都在舉行日本“夏日祭”;君不見,日本右翼一直在試圖修改“和平憲法”,重建日本武裝……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同時也是千年來對中國形成極大威脅的國家,明時倭寇犯邊,晚清甲午海戰搶走了臺灣,民國時期更是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妄圖吞并我大中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對于日本這個反復無常的國度,一定要慎之又慎,防之又防。這個對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國家,慣于偷襲,不但對中國是這樣,對強大的美國也是這樣,偷襲珍珠港就是明證。防火防盜防日本軍國主義,這個警鐘當然要長鳴。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日本東京練馬區文化中心大劇場9月16日上演了一場“一衣帶水、共創未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晚會,中日兩國人民都希望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都希望遇到天災時那種“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情懷永存。中國實際上是一個包容性十分強大的國家,擁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我們對日本提的要求其實并不過分,承認那場戰爭,承認曾經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改了就是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著眼于未來,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警惕的是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這些人是生活在日本的魔鬼,一不小心就會誘導日本人民走上邪路,不但中國人民要反對他們,日本人民也要團結起來反對他們,如此,中日兩國人民才能攜手共創一個和平美好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