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種觀點:讓佩洛西8月2日順利飛來,8月3日又順利飛走,我們8月4日對臺灣6區域包圍式軍事實戰演習,是我們一套高超的“請君入甕”策略。意在防范西方的輿論攻擊,又把對臺斗爭的步驟向前推進一步。證明美國違規在先,我們反制在后。雖然丟了面子卻得了里子,功莫大焉!
我覺得好像不完全是這樣。權威人士說,8月2日佩洛西從馬來西亞起飛后,我們就有機群伴飛,迫使佩洛西繞道菲律賓;到巴士海峽,我們的蘇-35戰機“亮劍”,飛越臺灣海峽攔截。但是,人家仍然安全著陸臺北。我分析,這里面一種可能是,臨門一腳我們的腳踝骨崴了,沒踢著或踢偏了;另一種可能是,猛有別慮,緊急收腳,沒踢這臨門一腳。詳情不得而知。
我認為,我們沒有擊落佩洛西的預案,攔截的意圖則是明確的,“且走且看”也有可能,但完整的“請君入甕”,完全是事后的掩飾。
至于8月4日對臺灣6區域包圍式軍事實戰演習,是人家飛走以后的事。我認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國行使主權天經地義,美國橫加阻攔無理無法。應盡量減少美國的擾亂,但不是只看美國的臉色,也不一定要美國提供什么口實和契機。不管佩洛西來不來,我們都有權在任何時間對臺采取軍事行動。不要把不堅持原則、不敢斗爭的機會主義者,當作講究契機的戰略家。8月4日6區域包圍式軍事實戰演習,以后的各種文韜武略,都不應否定以前的多次嘗試,更不能否定毛主席的偉大戰略決策。你不也認為:“人家今天(3號)上午10點就走了,“你”4號12點顯示你是如何嚴陣以待,浪費彈藥”嗎?難道不能有既得里子又保面子的策略嗎?當然也很難,只是不要怪罪群眾。
你讓我不如看的那篇文章,是作者認為自己被“打臉之后的醒悟”。但有些人做事后諸葛亮,以教師爺的架勢,無視群眾高昂的反帝革命熱情,指責群眾短視、浮躁。我是不贊成的。
現在網上又鼓噪 :大反擊來了,網民紛紛發聲:我膚淺了,向祖國道歉。 我也不贊同。
“致敬一位偉人”,“64年前毛主席筆下雄文原稿,拿到今天可再告臺灣!仍然震撼!”......這些文章是否反映了群眾的真實情感?
事情已經過去了,那就請把高超的“請君入甕”策略制定的過程告訴大家,具體地、仔細地、有針對性地對群眾進行教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