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很多人失望。事前大多數人說佩落西不敢來,來必被擊落或驅離(這只是民眾的期許,官方并未這樣說,胡錫進出于某種考慮由原先的伴飛變成后來的擊落),甚至有人說,一覺醒來,臺灣就統一了。事后卻是那樣。
事后特別今天,輿論變了樣。有人解釋說,不要太在意當時,應注意事后發展態勢,解放軍在臺島周圍的部局等等。事前那只是輿論戰而已。
說到輿論戰(按有些人的說法),不妨簡單說說。
有人說,輿論戰嗎,真真假假。官方和民間各有說法,互相配合。關鍵事前不能說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事后不能把自己繞進去了。那就說明有些事是不能去真做的。這且放下。
既然是輿論戰,自然是希望打贏的,達到某種效果,并不只是別人說你說得有理而已。嚇阻敵人是最好效果,還有亂其軍心,瀉其士氣弱其戰斗力。具體到本次事件中,昨天晚上或更早時,就是使佩洛西不敢來臺,顯然沒有達到目的。
既稱輿論又名戰,顯然不能止于輿論,或僅止于輿論戰。還要有其他準備。就是還要有軍事準備,軍事戰的準備。不戰而屈人更好,但得有軍事力量的存在,有軍事戰的準備。這一次不能說沒有軍事力量的存在,但沒能阻止佩洛西訪臺,民眾是不滿意的。
前面說的不愿做的就是武力阻止驅離甚至擊落佩洛西。那就要僅靠外交發言,民眾輿論去阻止了。那為什么沒有阻止成功?不怕嚇阻不成,反倒把自己逼到墻角嗎?再反制難度增大,不反制前面造的輿論怎么辦?恐怕會顏面無存,民心盡失。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無非是對敵人威懾力的喪失。他們不相信我們的威懾,不相信抗議,不相信我們會去真做。而這種威懾力的喪失,不是一天兩天才喪失的。到了最后,真要反制,反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長時期只是抗議,到了最后,反而是在倒逼自己,做出更艱難的抉擇,做不做?所以昨天未過審文章中說,倒底是誰更糾結,騎虎難下?這也是昨天文章中一個敢來,一個不敢真做反制甚至擊落飛機的原因。
雖然在打所謂的輿論戰,卻沒有說明確的軍事反制,驅離甚至擊落這種嘴炮都沒有。這是雖然在打輿論戰,卻對輸羸(能否不來)沒有自信的表現。所以連嘴炮都要民間去打的原因。要是自信真能威懾住敵人,何妨說狠一點。也算一種機會主義吧。
至于有人說更激烈措施的輿論,只是民間聲音,自己當真了,做不到又失望??峙虏荒苓@樣筒單切割。說只是打輿論戰的人,自應明白,既然是輿論戰,官方是允許民間這樣說的,甚至引導這樣說。嚇阻了敵人沒話說,阻擋不住了又是一種說法,天下沒有兩頭甜的甘蔗。再說僅靠抗議輿論嚇阻敵人,這種局面又是怎樣形成的?
還不是不愿放棄現有生產方式,不忍脫鉤才形成的?
至于有人說的后繼的做法(下大棋),就算你說的有道理吧,那又何不放在前面去做呢?如封鎖臺島,同樣又利于攻臺準備,又能阻止佩洛西。不行的話,做在后面也行,但要說在前面,說你佩洛西敢登島,我就如何如何。為何要放那不可靠的嘴炮呢?內不侮民意,外不掉臉皮。
今天文章還是未過審,重寫在郵箱里發給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