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這是在城市里奮力打拼的年輕人遇到挫折時,常常用來調侃的一句話。
然而,如今的年輕人真的能自由自在的選擇回農村嗎?我想答案恐怕不言而明。
從一開始,選擇去城市,還是回農村,年輕人就遇到了諸多困擾,這背后反映了這樣一種不確定性:年輕人到底是選擇拼搏,還是選擇安穩。
相信,對于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去繁華的大城市長見識,掙大錢才是他們的選擇,回農村能干什么呢?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剛好最近是各地高考出分的時間,我們此時來討論經濟學家任澤平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關于“選擇城市還是農村”的爭論,是再好不過了。
任澤平有這樣一些觀點:
一二線拼才華,三四線拼關系拼爹。
人口流入都市圈城市群是文明的象征和力量,大家都到鄉村里面去是倒退到農業文明。大城市是移民社會,三四線城市,低能級城市是熟人社會,只有大城市才有有創新活力,有充足的流動性,才能帶來公平,實現階層躍升。
所以他勸說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大城市房價高、擁堵、空氣差,你們還是要來。因為這里有你的夢想,這里能夠給你提供一個公平的舞臺,這里讓你的奮斗能夠有收獲。
▲任澤平
而俞敏洪則認為有視野格局的年輕人可把知識用于農村發展。
首先,咱先說個結論:這兩人基本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立場、觀點。
先說說任澤平的觀點。
一個所謂“大經濟學家”,認為只有大城市才是拼才華,小城市/農村是拼關系、拼爹,這就有點不切實際了。現在哪個年輕人還不知道,甭管走到哪兒,你沒點關系,沒點“爹”的,還想混出頭?白日做夢!
等著被996/007壓榨吧你!
任澤平,典型的精英主義,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什么叫到大城市就是文明的象征,回農村就是倒退,就是回歸農業文明了?
我就問問,沒有農業,沒有農村、農民,你吃的糧食從哪兒來?天上掉下來的嗎?
把大城市捧得賊高,農村貶得賊低,又說什么創新活力,又說什么公平,奮斗有收獲。
不就是為了忽悠年輕人都去大城市里,乖乖充當廉價勞動力,充當耗材,為房地產泡沫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維持大城市的運轉,喂飽資.本家,也喂飽任澤平你嗎?
去一線城市奮斗吧
獻了青春獻子孫
把繁榮托舉起來
畢竟大佬們也住里頭
作為經濟學家,任澤平當然希望年輕人去大城市發展,為大城市發展帶來機會,至于年輕人犧牲與否,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人口紅利才是經濟學家關心的。
但大城市能給年輕人什么?又從年輕人那兒拿走什么?
給的是錢,拿的是命。
普通年輕人不就純純的耗材嗎?
雖然去大城市,客觀來講的確有更多的機遇、更大的平臺,更容易實現階層上升,然而年輕人是否真的能在大城市立足,還是個未知數。
大城市的高房價使得如今的年輕人想要定居,就要付出全家六個人的錢包和二三十年的房貸。在持續的疫.情之下,能不能保住工作都難說,更別提要買房、每月還房貸了。
在大城市工作,也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高工資,高福利,都能娶到白富美,嫁給高富帥,走向人生巔峰。只有少數精英才能混得好點,大部分人還不是苦苦掙扎在貧困線上。
更何況,如果打工人都覺得大城市能賺錢,勞動力全都集中到大城市,排著隊要給老板打工,那老板們開心死了,這工資能高得起來嗎?
一旦等到35歲,耗材沒了使用價值,還不是會被大城市的資.本家一腳踢開?
說句不好聽的,大城市想要留住的是你年富力強干出的勞動成果,而不是身體老化的你和不產生價值的你的家人。
隨著青春的消耗,打工人在大城市越發變得舉步維艱。
可這個時候,還能回得去農村嗎?不能了。
一不會種地,二沒有資源、人脈,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打工人就夾雜在這樣一種現世下苦苦掙扎。
由此,我們再反過來看俞敏洪。
自從教培行業被砍掉之后,俞敏洪就轉型做起了助農直播。
當然能選擇農產品也說明俞敏洪有一定的情懷,想要為農村、農民做點事,但從實際來看,農民這一群體不會因為俞敏洪手下高情商的主播董宇輝多賣出幾箱玉米,就得到根本的生存環境的好轉,他們依然逃脫不了外出打工的命運,因為種地是養不活自己和家人的。
▲董宇輝直播賣玉米
農民手里的農產品價格,和直播間賣出去的農產品價格一樣嗎?不一樣,經過中間商收購,經過層層包裝,經過董宇輝的妙語連珠,此玉米早已非彼玉米了。俞敏洪的助農直播很大程度上賣的是情懷,而非農產品本身。
俞敏洪,希望年輕人可以把知識用于農村發展,這個觀點本身沒錯,尤其是在國家倡導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之下。
然而結合俞敏洪目前做的事情來看,很難不說他也有“為自己”考慮的一方面。畢竟如果更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到新東方,參與到助農直播里來,那么新東方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用于農村發展”,不一定就是要回農村。)
假如俞敏洪是希望年輕人去農村發展,在目前的現實條件下,也是難以實現的。
其一,俞敏洪的號召力,畢竟不像從前國家號召“上山下鄉”那么大,有多少年輕人會真的選擇回農村很難說。其二,就算年輕人真的想回農村做點事(比如做農產品,助農),也很難做。
▲上山下鄉
一方面,他們靠什么養活自己和家人?
農村不斷的凋敝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種地養不活自己和家人(很多人連地都沒有),農村又沒有發達的產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崗位選擇,所以導致勞動力都往城里跑。
另一方面,如果要回農村創業,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沒有足夠豐富的閱歷,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沒有足夠的人際關系,沒有足夠的身份地位(政.府背書),沒有足夠優秀的支撐團隊,怎么做得起來?
▲并非所有人都能成李子柒
當然也有少數人確實扎根農村,哪怕沒有以上這些也踏踏實實做了些事,但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還是在“生存”和“情懷”之間選擇了“生存”,有基于現實條件下自身的選擇,也有周遭親朋好友壓力下無奈的選擇。
在“知識改變命運”“逃離農村”的思想觀念之下,農村老一輩拼命想把兒女往城里送,好讓他們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認為只有“進城”才是有出息,待在農村的人都是不上進、沒前(錢)途的。
因而,假使某個年輕人讀了名牌大學出來,竟然想要回農村,一定會被認為是沒出息,書白讀了。TA的父母親戚,絕對會蜂擁而上,輪番轟炸式的勸阻。(從農村奮斗到城里的老一輩,是絕不愿女兒再嫁回農村的。)
有幾個年輕人能抗住這種壓力呢?
俞敏洪,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一直在大城市打拼,如今功成名就,財富自由。
▲俞敏洪
他可以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每個月高額的房貸,不缺孩子的教育資金,不用擔心贍養4個老人的費用,尤其是不用為身體不好常年生病的老人的開銷發愁。
他的財力足夠讓他從這些煩惱中擺脫出來,從而看問題更有視野,格局打開,可更多的年輕人只能悶頭努力,苦苦奮斗,他們有什么本錢去支付這格局呢?
總的來說,近些年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環境壓根就沒想著給年輕人留在農村就業的機會。
無論是任澤平還是俞敏洪,他們都脫離普通人太遠,都很難真正站在年輕人、打工人的角度,為他們謀利益。
直白點,勸你去xx的人自己去了么?自己孩子去了么?如果都沒有。呵呵。那你……應該明白了吧。
至于年輕人,去大城市卷還是去農村找不到好工作,結果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區別。
大家都是妥妥的無產者。
想要真的實現公平,那還是得靠走社會主.義道路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