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又反彈了,最近的新增確診已經由兩周前的兩三百每天上升到千余人級別。
作為對傳染病的應對手段,必要的核酸檢測是必須的。因為可以在風險地區快速篩選出感染者,從而控制感染者及潛在感染者,從而達到阻斷傳播鏈條的目的。
筆者此前寫文批評過度、反復核酸,單次核酸精度不夠/形式化核酸,核酸檢測公司弄虛作假、官商勾結牟取暴利等等,但并不是要徹底否定這一方式,而是希望好鋼真的能用在刀刃上。
香港也在鼓勵市民應檢盡檢,但是結果要24小時之后才能出,有議員認為承辦商這24小時出結果還是太慢,理想應該是6-8小時出結果。
相比這個,更麻煩的是,按照付費來設置出結果的等級。
據大公網報道,全港現有19個社區檢測中心和數十個流動采樣站,市民鄭先生于上周六下午2時,到達鲗魚涌社區會堂社區檢測中心,以「工作需要」為由檢測。在門口的工作人員解釋,無論何時前來檢測,自費240元可確保翌日早上8時半收到檢測結果;免費檢測則會在48小時內有結果,但不能保證確實時間。
交了錢的鄭先生,果然在第二天早上收到了短信鏈接,得到了一份核酸陰性的文件,采樣28小時候,又收到了陰性結果的短信通知。
這種免費48小時出結果,自費固定時間出結果的現象,在當地并不是個例。
收費越高,出結果越快,這“差異化服務”果然很capitalism。
鲗魚涌社區會堂社區檢測中心的營辦商有著不一樣的說辭,它們的發言人稱,無論自費或是免費檢測,都是在24小時內有結果,沒啥差異,員工培訓時已經講明了的,并且收費240元的是政府規定的。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沒有差異化,免費和自費240的的區分在哪里?以什么理由來收那240元?另外,難道員工的做法僅僅是攬客,誘導來檢測人員必須出這240元的話術?
當然了,這是自己去采樣點檢測核酸的情況。
當地部分私家醫院和醫務中心也有體用檢測的服務,收費390元至2200元不等,最快采樣2小時后有結果——這收費往往不包括醫生診金。
雖說,收費價格高低與出結果時間不完全呈正比,但的確,收費較高的,出結果一般都較快。
說到底,還是錢說了算。
檢測如此,得病也如此。
3月中旬,第五波上升高峰期的時候,網友“禾幾日月”基于港府的公開數據做了一份可視化地圖(數據盡量細致到樓宇),地圖顯示,富人區確診的幾乎沒有,窮人大面積確診,緊接著是普通家庭和小康家庭大面積爆發。
原因很簡單,高密度居住+人員高流動性。
“東方之珠”香港的兄弟城市“東方明珠”,其實也類似。
從零散的網絡信息看,當地最容易發生聚集性yi情的地方,除了發生院感的醫院,就是養老院、老小區、蔬菜批發市場、工地等等。
在六一重新逐漸回歸正常之后,該地最先備受詬病的依然是核酸檢測。72小時核酸有效,然而并沒有這么多地方可以檢測,于是前三天,幾乎所有檢測點都是爆點,然后還經常出現排了兩三小時后,突然通知沒試劑了/下班了,不測了的狀況。
然后檢測結果也遲遲出不來,于是當地發布了一個只要24小時內采過樣就可以進出公共場所的公告。這不等于測了個寂寞?
應運而生的是,“快人一步,足不出戶”。
個人上門快檢一時成了“熱門”,單人單管檢測費用+綜合上門服務費用,最后個人上門快檢的價格在200-3000元不等。
其中,超級豪華套餐是3000元/人的上門檢測服務+2小時出報告,平民套餐則是百人成團。
無論豪華套餐還是平民套餐,好處是綜合的:一是不管采樣是否規范、結果的精確性如何,但保證按時出結果;二是省了排長隊還不一定能測到的鬧心;三是不用擔心排隊的時候人擠人帶來的感染風險;四是在高風險的地區,單檢也避免了一人陽十人全拉走的風險,終于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相比5月下旬,國家醫保局要求各地6月10日以前單檢降至不高于16元每人份,混檢不高于5元每人份,而多地的混檢都是3.5元/人,這簡直就算搶錢了。
當然,比直接搶還是要好一點,畢竟人家還幫著做了個核酸。
這操作,就連capitalism的香港都自嘆弗如。
小時候課本上學到的那些關于XXXX的東西,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了眼前。
其命運可想而知,很快,6月10日,該地衛健員、醫保局、發改委員、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行為的通知》。
通知要求,醫療機構包括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必須按照“醫療執業許可證”上核準的地點開展相應服務,不得擅自或委托第三方上門采樣,同時不得收取加急費、上門費等。
于是,這一“鬧劇”就這么戛然而止了。
然而,其動力和源頭并沒有消失,并隨時準備著卷土重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