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之間是否必有一戰?這用不著專家來研究。并且,有些“專家”研究來研究去,把簡單問題弄復雜了,可是還沒有弄明白。
可靠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我把它歸結為兩條定理:
定理之一、戰爭源于財富爭奪。匈奴人和漢人的戰爭,源于匈奴人搶奪漢人的糧食。即使打著意識形態旗子的戰爭,背后也往往有資源爭奪的動機,例如,十字軍東征,名義上是征討不信耶穌的異教徒,實際上是在掠奪財富。實行同一社會制度的國家,也會發生戰爭,戰爭與社會制度、價值觀并無直接關系。同一民族和政權內部的分裂戰爭,也是為爭奪較大財富份額。正如孟子所說,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定理之二、戰爭起于被剝奪者的反抗。匈奴人要糧食,漢人拱手相送,就不會有戰爭。匈奴人不打仗能得到所要的東西,為什么還要打仗?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因為中國人不愿作亡國奴,進行了反抗。不是有“明白人”總結歷史經驗,教導我們說,如果中國不進行激烈反抗,南京大屠殺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嗎?
要發生戰爭,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
用這兩條定理來審視當前中國和美國的關系,可以得出結論:打不起來。證明如下:
∵ 中國和美國沒有財富爭奪,雖然美國奪取中國的財富,但中國并不爭。是人有奪而我無爭也(定理一)。
且:中國不會反抗美國,如反抗,便沒有“和諧世界”和“中美合作大局”(定理二)。
∴ 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
證明完畢。
如果發生財富爭奪時,被剝奪一方首先采取不反抗態度但不能堅持到底,則后來的戰爭必定付出很大代價,并且難以勝利。中國抗日戰爭代價巨大,是因為蔣介石對日本的姑息并抱有幻想。南宋時,中國完全有能力打敗金朝的武裝力量并收復失去的北部河山。但堅持韜光養誨政策的南宋朝廷對主戰派采取打壓態度,堅持韜光養誨近150年之久,并取得國民總產值(GDP)的巨大增張,在蒙古軍隊來到時放棄了韜光養誨政策,采取抵抗,為時已晚,終于亡國。
“中美必有一戰”說是否錯誤?也不盡然。依定理一,戰爭條件已經存在;依定理二,就看中國是否永遠接受美國對自己財富的剝奪。如不能保證永遠順存美國,則必有一戰。如必有一戰,則晚戰不如早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