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問題上,人們所普遍看到的一個事實是,“臺獨”勢力擁有強大的外援,外部反華勢力同“臺獨”之間的勾連越來越嚴重,對“臺獨”的支持也越來越強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把爭取外部支援,作為實現中國統一的重要工作來加以推進,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理論邏輯上說,相關的準備工作應該同其他方面準備工作一樣卓有成效。因為道理非常清楚,這是奪取戰略優勢的重要一環,想要壓倒對手贏得勝利,己方的力量越強大越好,這其中就包括來自外部的支援。不管怎樣的統一方式,情形都一概如此。
但實際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就目前情形而言,大陸方面對這件事似乎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有些人對自己的力量極度自信,似乎大陸對臺已經擁有絕對性的碾壓優勢,統一大業做起來可以十分輕松。于是乎大肆炒作什么“24小時結束戰斗”“三天之內拿下全臺灣”等等,還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找外人幫忙非好漢所為。總之,把解決臺灣問題當成武俠小說里的“手到擒來”或“打擂臺”一般,這些說法有何依據不得而知。
這樣就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強烈印象,即總體上看不到大陸方面在外援方面有怎樣堅實的基礎,也看不到有多少相應的謀劃與具體準備,似乎主觀上也并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以至于在外界看來,大陸方面幾乎只是孤身一家,而對面的“臺獨”則是身后呼啦啦站著一大堆,并動輒還打著所謂“國際社會”的旗號對我們吼叫恐嚇!
這樣的情形當然不能否定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但對實現國家統一卻相當不利。因此,要想實質性推進中國統一事業,使之走在具體可見的實際進程上,就必須堅決扭轉這樣的態勢。
同任何事情一樣,做好這個事情也需有破有立。
在“破”的方面主要有:一是要破除教條的禁錮與枷鎖,即所謂“不結盟”的羈絆。一些人動輒拿什么中國是不結盟國家來說事(其實中國從來都不是不結盟國家),這樣的說辭要么完全錯誤,要么別有用心。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在解決臺灣問題上中國必須結成廣泛的戰略同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避免陷入單打獨斗的被動局面;二是丟掉幻想。一些中國人始終都以為能夠通過中美“合作”來沖銷美國對中國統一的干涉,也始終以為可以通過“威嚇”來嚇阻美國對臺灣問題的介入。美國到目前為止沒有直接軍事介入俄烏戰爭的現實讓他們燃起了更大的希望,以為中國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其實這些統統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事實上根本不可能,這些幻想必須丟掉;三是鼓足勇氣樹立信心,做到敢打敢戰。一些中國人對戰爭十分畏懼(參閱筆者2012年6月文章《懼怕戰爭,當代中國的戰略軟肋》),并沒有樹立敢于一戰的起碼的勇氣與信心,往往高高在上的人恰恰色厲內荏、外強中干,被人家看得一清二楚。這種膽怯心理思想必須予以破除。
與此相對應,在“立”的方面則是:一要爭取最廣泛的道義支持,這是面向全球所有國家都要加以努力的事情,要使一切秉承公正立場的國家都理解同情中國的統一大業;二要爭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戰略支持,同他們結成最廣泛的和平與發展聯盟,支持中國反霸權反霸道反霸凌的斗爭,努力發展同這些國家的戰略聯系,最大限度地讓霸權集團對中國的制裁歸于落空無效。中國再也不能繼續像過去那樣在經濟貿易嚴重依附美西方的道路上跑得歡,否則將來必然要倒大霉、吃大虧;三要同那些堅決反霸的國家結成可靠的軍事聯盟,造成在幾個戰略與地緣方向上對霸權集團形成強有力牽制,使之力量分散、不能專注,從而對我形成直接或間接的戰略支援。在這個問題上,不要動輒就說這個靠不住、那個靠不住,關鍵是在別人眼里中國是否靠得住。如果在反霸問題上中國能靠得住,那么像俄羅斯、伊朗、朝鮮等一些國家就靠得住;反之,如果中國自己在反霸問題上患得患失、妄想幻想不斷,總把希望寄托于同霸權的勾兌交易上,那就不要指望任何別人能靠得住。因為人家也不會傻到只有一根筋的那種程度。
總之,推進中國統一大業,我們需要強大的外援。現在已經到了把爭取廣泛的外部支持作為推進統一的重要環節和重要內容的時候了。這也是戰略斗爭的有機組成部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