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10月5日《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目是:《美國要把臺灣變成巨型軍火庫》。
文章稱,美國政府的現任和前任政府官員最近研究了8月份佩洛西訪臺后中方在臺海所進行的軍事演習,他們認為中國有可能封鎖臺灣,作為入侵臺灣的前奏,美國有必要把臺灣變成一個龐大的軍火庫,一旦爆發戰爭,在國際的干預力量到達前,臺灣應有足夠的能力堅持抵抗。
美國“智庫”人士一般認為,一旦爆發戰爭,中方將以壓倒優勢的兵力,速戰速決取得勝利,“生米煮成熟飯”,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即便想介入,也“措手不及”。美國不主張臺灣和解放軍打傳統的正規戰爭,也不主張臺灣耗費巨資購買戰機、軍艦、坦克等重型武器,他們主張臺灣變成“獅子也不敢侵犯的豪豬”,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轉而購買更多、更小、更靈活、更便于分散儲存的武器。
由于缺乏來自鄰國的地面路線,美國無法像烏克蘭那樣輕松地向臺灣提供補給。官員們說,現在的目標是確保臺灣即便被封鎖,仍有足夠的武器自衛,直到援助到來。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研究員雅各布斯托克斯說:“在臺灣囤積物資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討論點”,他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就亞洲政策向他提供過建議,他說:“如果你有它,你可以加固它、分散它,使中國導彈無法摧毀它?”他補充說:“我們的觀點是,我們需要延長臺灣可以獨立堅持的時間”,“這就是避免中國采取‘既成事實’戰略,在我們到達那里的前一天就已經贏了。”
美國官員越來越強調臺灣需要更小、更機動的武器,這些武器可以對中國軍艦和戰機造成致命打擊,同時能夠躲避攻擊,這是“不對稱戰爭”的核心。本周在弗吉尼亞州里士滿舉行的臺灣工業會議上,國防部官員Jedidiah Royal在演講中表示,五角大樓正在幫助臺灣建立“島嶼防御系統,以對抗具有常規優勢的侵略者”。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前國務院官員詹姆斯·蒂姆比和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小詹姆斯·O·埃利斯表示,臺灣需要“大量的小東西”來進行分布式防御,而臺灣最近購買的一些來自美國的“魚叉”和“毒刺”導彈符合這一要求。臺灣也生產自己的威懾武器,包括布雷艦、防空導彈系統和反艦巡航導彈。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武器制造商希望在承諾增加產量之前看到訂單的可預測性。上周,來自美國和其他40多個國家的武器主管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討論長期供應和生產問題。
美國的幾位高級參議員正試圖推動擬議中的《臺灣政策法案》,該法案要求將臺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將在未來四年內向臺灣提供6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更快、更穩健地向臺灣運送武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