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志指出,今天反美、罵美固然已經上升為一種“政治正確”,但不要忘記了,當年——老實說,是沒幾年前,崇美、頌美也曾經是“政治正確”,并且看起來也是那么的根深蒂固。
是這樣。
對這種“(輿論)氣候短期變化”的原因,如果僅僅從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去做分析,那就無異于掉進了機械唯物論的泥坑。有的“公知”據此大罵什么“網絡民粹”,除了暴露其根深蒂固的反群眾階級立場,以及所謂“自由”主義的雙標性、虛偽性,也暴露其根深蒂固的反辯證法的機械思維方式。
從辯證唯物論、唯物史觀社會矛盾論的角度觀之,應該看到:第一,決定性的一點在于,占支配地位的階級,(官僚權貴派)資產階級本身具有著主導、驅使、塑造這種輿論環境變化的十足的政治需求,他們不但不能寬容被剝削階級的文化革命訴求,而且也不能寬容本階級其他集團、政治上不完全有權的集團(自由派)的思想文化和輿論主導權。
第二,隨著近年來內部無資矛盾、外部中美矛盾等一系列矛盾的激化,也不可否認,中國群眾的政治熱情自90年代以來經歷了一個“復興”;這其中青少年一代的存在感不容忽視,是每個階級、每個階級內部的集團或派別都可以憑借、運用的一股正在生長中的力量。
在當年的氣氛里產生的某些東西,放到今天來,在今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里,且被放到政治熱情上升的群眾跟前接受檢驗——你不涼,誰涼?這種“兩極反轉”效應,并不奇特。
從網民評論區來看,其實,不管是歸結于“民族”還是“階級”,都是一種政治熱情、政治敏感度上升的體現;而據筆者觀察,歸結于“階級”的群眾,雖然所采取的具體話語不同,但其存在感已不容忽視,甚至某些慣于被視作“民族主義”者的粉紅或五毛大V在“深挖”中客觀上是觸及了階級矛盾、階級問題的。
這恐怕就不能不歸結為,隨著資本主義中長期發展帶來的種種典型癥候的出現、深化,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以貧富兩極分化為代表的典型“西方式”社會不公正情形的擴展,人們越來越多在主觀上感受到了客觀存在并深化、鞏固中的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特定階級主導的秩序,包括思想文化和輿論上的壓迫和秩序。
當然了,主觀感受還遠不是科學認識和完整的階級意識,還有待于列寧所說的“灌輸”或稱引導。
又當然,這個“群眾檢驗”遲了,也遠遠不夠……
毒教材、毒插畫這個事兒,閉著眼睛都能看見,又成了各方輿論宣泄的舞臺了。陰謀肯定有,但萬事都搞成陰謀論,就值得商榷;陰謀肯定有,但是,從歷史演進的中長期角度來看,如果不患健忘癥的話,就不難發現好多東西早就不是什么陰謀了,而是赤裸裸的、肆無忌憚的陽謀,是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進行的、可謂之“文化反革命”的陽謀。
甚至,發展到今天,既得利益者及其自覺或不自覺的追從者,還要“欺負到頭上,再踩一腳”——資產階級文化反革命之深,已到這個最新地步了。你不是唱《國際歌》么?好,我給你改歌詞兒,比如改成這樣:
國際歌,熟悉。去年,我評論過。我當時說了句,國際歌其實帶有“準禁歌”的性質,立即得到知乎er瞎噴的口水待遇。
禁,啥叫禁?直接禁已經low了,甚至有“反向打廣告”之嫌;高明的叫改,這一點自然有清專制皇朝及其順從文人作出“榜樣”了。假如,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唱的就是閹割版國際歌,請大家想想:這個世界會怎樣?
令人憂心的傾向是,在今天,在今天的反美民族主義“政治正確”氛圍中,很多輿論爆點引起的、本應導向“改變”的議程,到最后,都僅僅成為替資產階級服務的特定民族主義敘事的進一步加強——就是不敢揭破。對階級問題,輿論只是偶然地零碎地觸及,比如提出“學閥”,這個可以說觸及到了階級問題;但是,并沒有“階級”的總體性認識,或者說很弱。這說明,群眾對階級問題的認識普遍還在自發階段,相反對所謂“民族”卻是高度自覺的,動不動就上升到“米國陰謀”就是自覺過頭了的體現。
說到教材,這個問題,我尋思,難道不是爭論多年的問題了么?比如魏巍《最可愛的人》的命運,比如魯迅、毛主席文章的去留,比如其中革命文化元素的增減,比如“讀者”“意林”體的“愛迪生救媽媽”、“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類偽故事引起的不滿,……再到今天的插圖。
教材問題為什么重要?這是一個意識形態問題,這是一個文化面貌的政治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孩子目之所及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直接關系到我們到底是在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集體主義英雄,還是諷刺性地在“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口號下培養合格的資產階級雇傭奴隸、“精致利己主義”者。當年導師就一直高度重視教材問題,不僅在建國初指示抽調人才編教材,更在后來發出“教材要徹底改革,有的首先刪繁就簡”的偉大指示。
當然,這些道理,不僅無產階級政治家,資產階級政治家也懂得。只不過,資產階級政治家往往十分虛偽且慣于愚弄群眾,他們決不會像毛教員那樣旗幟鮮明、極其坦誠地向群眾宣講“政治掛帥”、文化領導權的重要性罷了……
教材問題、插畫問題的核心是什么?是編纂權的問題,是編纂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上、是不是被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所掌握的問題,是無產階級、馬列毛主義者能不能影響、多大程度影響、能不能主導其編纂的問題!有人“開玩笑”——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玩笑——假如僅僅讓最普通的幾個群眾,代替什么專家、什么官僚去審核教材,那么,會有這樣的問題么?!百分之八九十都不會!
文化到底要不要革命?別的都可以革、應當革,怎么就文化、教育就不能革?
文化要革命,教育要革命,教材也要革命。
沒錯:教材要革命!
以及:
救救孩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