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Phone創始人自殺事件,還在繼續發酵之中。關于這一事件本身,在全部的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我無意說更多的什么。我想說的只是這一事件的附帶效應:輿論對“蛇蝎女人”的審判。
2016年發生了王寶強馬蓉離婚案。在這一案件引發的輿論風波中,王寶強一條短短的微博,就將馬蓉標定為潘金蓮之后,中國歷史上最歹毒的女人。隨之出現了全民圍觀“潘金蓮”的狂歡 。
在這一類的案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悖論:在具體的案件中,女性似乎非常強勢的,是陰謀的策劃者、罪行的實施者兼受益者;但在輿論的漩渦中,她們卻處于絕對弱勢的被審判地位,百喙莫辯。
同樣與此呈鮮明對照是,如果案件的施害者是男性,圍觀的規模則會小得多。
經常上網的人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各種花式“當街打小三”的視頻在網上大肆流傳,且都能收到不少點贊。在視頻中,打人的“正妻”都理直氣壯,似乎被注滿了正能量,“小三”通常以手遮面,不敢抬頭。
“小三”這個今天被廣泛使用但充滿貶義,在道德上被標定為下賤的指稱,是從“第三者”轉化而來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當小三還被稱為“第三者”時,這個稱呼還是中性的,甚至約略帶有前衛、思想解放的意味。當年有一本暢銷書《絕對隱私》,講的就是第三者們傷感、浪漫的故事。
和二十世紀初伴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出現了追求個性解放、沖出封建家庭的潮流不同,21世紀初,我們遇到是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家的地位也被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滿大街都能看到二十四孝圖,孩子們被從小要求背誦《弟子規》、《三字經》,看場電影,也會在正片之前,看到一眾明星,滿口子曰詩云,向你宣講他們自己也未必明白的四書五經。
當然,在今天社會已經原子化的背景下,家的地位提高是有合理性的,因為這是唯一能夠向我們提供保護和安全感的地方。八十年代之前,“單位”——無論是企業還是機關、學校——作為基層社會的共同體可以向我們提供安全感和保護,但今天單位已經不存在了,只有“領工資的地方”,家的地位就凸顯了。
我無意對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做總體性的評價,畢竟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面對傳統文化,我們還是不要忘記毛主席的提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傳統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甚至完全沒有地位。
比如,男孩子出生,叫做“弄璋之喜”;女孩子出生,叫做“弄瓦之喜”。“璋”是美玉,“瓦”是原始的紡錘。這很明顯是歧視性描述。“弄瓦”一開始便把女性固定在“內務”的角色上,限制了她們的活動范圍,從而便于進一步控制女性的思想,操縱她們的肉體。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亞圣孟子說:“婦人,伏于人也。”“無違夫子。以順為正,妾婦之道也。”班昭說:“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違,夫固不可逃也。”
傳統的七出之罪(即可以把妻子趕出家門的七條絕對律令)都是女性單方面的義務。比如第三條所謂“淫佚出”就是徹底的單向道德。只要求女性守節、守貞操,否則就“嫁賣”。丈夫則可以納妾、嫖娼、偷情、給人戴綠帽子,妻子卻不能因之提出離婚。
所有這些(當然遠不止這些),當然都是糟粕,如果我們對這些不加警惕,全盤接受,中國有可能再次變為“孔教會長”們主導的令人窒息的社會。
弘揚傳統文化,應該建立在五四以來我們取得的進步的基礎上,而不能摧毀我們的進步。否則的話,五四以來中國人對個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百年追求,將有可能毀于一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