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市值超越微軟;1億國人“神經”了——簡評兩條新聞的內在聯系
先摘錄兩條新聞:
1、【經濟觀察網 記者 郭文 今日凌晨,最引為關注的蘋果的市值最終超越了微軟。據“24/7 Wall St. 美國最大500家公司實時排名”的數據顯示,蘋果的市值為2220億美元,微軟為2190億美元。來自路透的數據也證明了這個結果。】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
幾年前,曾經提出中國的經濟結構主要由兩大支柱組成,一是“權貴經濟”,二是“買辦經濟”。“權貴經濟”是“權”和“貴”的結合,主要以基建、房地產為核心,帶動鋼材、水泥等相關產業;而“買辦經濟”主要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資源,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以電子、成衣、制鞋、日用商品等輕工產品為核心,以外貿出口為目的,積極賺取外匯。
這兩大經濟支柱高速運行一、二十年之后,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權貴經濟主導下的城市建設世界一流,即使是中國的二級城市,拿到國外去與世界知名城市比,在硬件設施上也不遑多讓;高速公路象瘋長的葡萄藤,似乎一夜之間就延伸到了祖國各地的犄角旮旯;各級地方政府更是反復折騰各種名目的工程項目,有項目就有GDP,有GDP就有政績,有政績就有前途,當然,更關鍵的是有項目就有很多不可言說的各種“實惠”,總的來說這些成就的正面意義還是更大一些。“權貴經濟”讓中國難受的是房地產業,房地產在制造一大批超級富豪的同時也制造著“拆遷”、“上訪”、“房奴”、“貪腐”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另外房地產業吸收了中國社會過多的資源,一枝獨大的同時是其他行業的極度“貧血癥”,所以房地產就象是中國身上的一個巨大腫瘤,怎么治療考驗“醫生”的水平。當然,癌細胞一般是基因變異產生的,房地產這個腫瘤產生的原因同樣也是權力“基因”的變異而來的。另外,“買辦經濟”這根支柱取得的成果也很巨大,而且更容易量化。“買辦經濟”體系最大的成果就是外匯儲備,2萬多億美元的外儲是這二十多年來中國的環境、資源與勞工的血汗換來的,但美國政府及金融結構透過國內的金融代理人,很容易的將這筆賬目的實際價值劃走了一大截。提到這些讓人沮喪,不說也罷。下面還是回到標題內容吧。
蘋果的市值超過微軟,這并不讓人吃驚。蘋果以他們的設計、營銷為核心競爭力,在世界范圍內塑造出他們自己的“蘋果消費文化”,以時尚、絢麗取悅消費者,培養消費群體的精英、貴族意識;而對內則追求超級利潤,瘋狂削減硬件采購成本,將“血汗”的污名掛在供應商的頭上,而自己身上卻是干干凈凈一身炫麗的時裝。蘋果公司在這方面是有先例的,幾年前蘋果的墨西哥供應商也曾傳出類似的新聞。從企業角度來說,蘋果這種行為可以理解;但如果就人道主義來看,追求利潤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是邪惡。那些把玩著iphone手機、摸著眼淚同情勞工的小資們是否會想過,自己對“時尚”的追求其實正是“血汗”產生的一個原因?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任志強,坦誠、直接,雖然很殘酷。
中國人病了,病得很多,各種各樣不可理解的行為層出不窮,具體事例這里不談以免有違和諧。但大家只要不是聾子,那么應該知道。最近讓人悲傷的新聞太多了,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對啦,“喘不過氣來”、“壓力過大”,正是一切精神病的起因。以“壓力”促進“效率”,這是改開專家們的唯一“武器”,從厲以寧到吳敬璉,他們的理論體系(如果有的話),無一不是建立在“壓力變效率”這個基礎之上的,這實際上也是資本主義產生效率的源泉。當然,現代的、不具有特色的、正規的市場經濟,已經弱化了這個概念,只有我們還當寶貝一樣的在使用。
國際商務資本透過國內的代理人(不好聽的說法就是買辦),將利潤來源主要放在制造商這一端,而將主要的成本花在自己的本部,而中國不幸的是正充當著世界工廠的角色,于是資本的利潤壓力主要就由中國流水線上的小弟弟小妹妹們承擔了,于是中國就病了。
蘋果成功了,蘋果的“利潤源泉”被逼瘋了。道理其實就這么簡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