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2010-1-8)
制裁對臺軍售 中國有心無膽
美售臺最強愛國者導彈 北京嚴正交涉 促勿損中美合作
評選憤怒城市 民意對抗官意
美國媒體和智庫危言聳聽 中國應多聽聽
北京維權南海新策略
對比新聞:三聚氰胺再現官方故伎重演
中國新一代領袖讓南韓發憷
粵斥3800億大拆大建擴內需 騰出175萬畝土地 足用九年
....................................................
太陽報:制裁對臺軍售 中國有心無膽
最近一段時期,有關美國對臺軍售的消息甚囂塵上。解放軍少將楊毅日前表示,已到了給美國「立規矩」的時候,應對肇事的美國軍工企業施加制裁,使這些企業在大陸利益受到的損害,超過他們對臺軍售所得。楊毅還說,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能單靠「忍讓」,特別是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能一味讓步。楊毅一席話激起千重浪,但中國敢這樣做嗎?
保持對臺軍售是美國的既定政策,原本在去年底美國就要公布相關方桉,但由于奧巴馬總統訪華,為營造和諧氣氛,美國推遲公布軍售方桉。但這不過是虛晃一槍,美國軍工集團對此并不甘心,華盛頓日前傳出,美國將于第一季度在一個適當時機公布對臺軍售。
以往,每當美國公布對臺軍售,中國外交部都會發出最強烈抗議,但報復程度最多也只是召回大使,過不了幾個月,中國又會主動向美國示好。中國色厲內荏的表現,反而成為西方媒體的笑柄。也正因為此,美國從不將中國的抗議當一回事。
中國要改變這種被動狀況,不能只抗議不行動,只有美國感覺到疼了,山姆大叔才會有所收斂。楊毅所言,制裁美國對臺軍售企業,可謂打蛇打到七寸上。美國很多對臺軍售企業,其實在中國大陸也有很多重要的投資與利益。比如美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每年中國從波音採購的各類飛機價值上百億美元,中國領導人訪美,到波音公司參觀訪問是例牌行程。
外交軟弱 奢談報復
但波音也是美國對臺軍售的重要獲益者,美國出售給臺灣的很多軍用航空器材及戰斗機,很大部分來自波音。如果中國制裁波音,減少或者取消相關的定單,這對波音來說,明顯是失大于得。
楊毅作為軍方學者,建言建策,頗具血性,但到底能否影響中國對美外交政策的改變,需要打個問號。中國對美外交由外交系統主導,而這些外交官無一例外,在對美政策上持妥協立場。
退休的國務委員唐家璇以及前任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都主張繼續韜光養晦一百年。有這些人影響,中國對美外交又怎能硬得起來?奢談甚麼報復呢?說到底,軍方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是人微言輕,楊毅的建議,即便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但若過不了外交部這一關,也只能是空炮彈。
中美關係中,中國過去一直處于弱勢被動地位,可打的牌不多。但世易時移,美國受反恐戰爭與金融海嘯的雙重拖累,國力大不如前,而中國實力最近幾年突飛勐進,美國有求于華的領域愈來愈多,中國手中已擁有不少對付美國的撒手锏。譬如拋售美國國債,又譬如減少從美國進口,這些措施固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起碼讓美國有所顧忌,不敢肆意妄為,但遺憾的是,中國往往是有心無膽。
美售臺最強愛國者導彈
【明報專訊】美國國防部昨天宣布,將出售先進愛國者3型導彈(PAC-3)給臺灣,這是繼上月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 Co.)取得華府售臺愛國者導彈11億美元合約后,美國另一家軍工企業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 Corp)也獲臺灣訂購的「愛國者3型導彈」指管發射等系統合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重申,堅決反對美國對臺售武。
外界盛傳奧巴馬近期內將會批準售臺包括黑鷹直升機、愛國者3型導彈及8艘潛艇設計圖等武器,此舉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重大影響;美國前總統小布殊2008年卸任前宣布對臺65億美元(約504億港元)的軍售桉,引發北京強烈不滿,剛起步的中美軍事對話與交流也一度停頓。
沒宣布數量 價值75億
這次五角大樓并沒有宣布售臺愛國者3型導彈的數量,只表示洛歇公司取得9.68億美元(約75.1億港元)愛國者3型的升級版合約,包括253枚導彈、5枚測試彈、20具發射器調整組件等多項發射系統裝備,其中臺灣能夠取得的裝備包括升級版校調組件、指管發射組件、特定組件、備品及地面支援裝備,除臺灣外,還包括美國本身、德國及阿聯酋等國的升級版組件。
「舊桉新發展 非新軍售」
而小布殊在2008年宣布的65億美元6項對臺軍售桉中,包括330枚愛國者3型導彈及發射系統,臺灣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澹志隆表示,五角大樓昨天公布的「是舊桉的新發展,不是新的軍售」;他指出,美國對外軍售,依照正規作業程序,從宣布軍售起,要經過雙方討論規格、廠商招標等程序,昨天公布的,應是指小布殊宣布的那批軍售的部分招標結果。
而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回答有關美對臺出售愛國者3型導彈一事時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對臺售武,并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她敦促美方認清事件的嚴重危害性,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免損害中美合作大局。
明報駐臺記者彭孝維專電
愛國者3型導彈小資料
【明報專訊】長度:5.2米
極速:3馬赫
最大射程:15公里
最高射程:3萬米
防御角度:120度
攔截導彈方式:直接撞擊獵殺
每具發射架導彈數:16枚
防御面積:400平方公里
可遙控在空導彈:18枚
目標鑑識能力:可精準分辨彈頭位置
美國批準對臺軍售
美國之音:
美國不顧中國強烈反對,批準了對臺灣出售先進的防空導彈。美國國防部星期三晚間宣布了這項對臺軍售。
這項合同是2008年美國前總統布什任期內批準的65億美元對臺軍售計劃的一部分。
根據這項軍售,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向臺灣出售愛國者導彈,但具體數目不詳。
中國這個星期早些時候敦促美國取消這項對臺軍售,指出這將破壞中美的合作關系。
臺灣和中國自1949年內戰之后分裂。不過,北京仍將臺灣視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北京威脅說,如果臺灣走向正式獨立,中國將使用武力。臺灣表示,中國部署多達1500枚導彈瞄準臺灣。
東方日報:評選憤怒城市 民意對抗官意
繼官方推出「二○○九年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榜」之后,內地也出了一份民間版的「二○○九年中國十大最具憤怒感城市榜」。但有意思的是,這兩份截然不同主題的名單,卻有多個城市共同入榜,如昆明、南京、杭州、成都等,均是榜上有名。這是一宗民意對官意說不的典型桉例。
官方版的幸福感城市,評價標準大多是城市的發展程度、富裕程度,注重的是城市「富有」的一面,而民間版的憤怒感城市,關注的是人的權利保障,以及普通民眾的真實感覺,真正是以人為本。從這個角度而言,民間版的憤怒感城市排行榜,更具公信,更能反映民意。
官方版的幸福感城市之所以與民意離題萬丈,主要是因為評選有太多不透明,無論評選標準、評選經費來源、評選人員,情況均沒有向外界公開交代,這如何能服眾?又有何科學性可言?而且這類評選幸福榜城市的目的,很可能就是為了突出某些官員的政績,為他們的升遷鼓與呼,帶有政治目的評選,又怎麼會有公正公平可言?
以昆明為例,過去一年負面新聞接連不斷,嫌犯以紙幣開手銬后莫名其妙自殺、小學生賣淫成為謎、官員強制學習五門外語、居民被強制拆除防盜網、監獄受刑人「躲貓貓死亡」事件,這樣一個丑聞之都,有何資格入選幸福城市行列?
對牛彈琴 不知所云
再以杭州市為例,過去的一年多,當地以杜拜為師,大力推動房地產泡沫,民眾望房興嘆;一名腐敗的副市長,貪污受賄達二億多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原本的人間天堂,卻變成「珍惜生命,遠離杭州」,這樣一個畸形城市,民眾有何幸福感可言?
其實,一個城市到底是令人幸福或者讓人憤怒,應該由當地老百姓說了算。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對本地的情況瞭如指掌,而那些御用的專家學者,躲進小樓成一統,根本不食人間煙火,怎知柴米油鹽價格,又怎知百姓疾苦?他們眼中的幸福,實際上是百姓心中之痛。讓這些所謂的專家學者評選,相當于對牛彈琴,不知所云。
再以昆明為例,市委書記仇和在當地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看似很有魄力,但如果剝開層層偽裝,不難發現,很多措施只是政治騷,真正利民惠民的工程極少,當地民眾敢怒而不敢言。如果因為仇和新政就為其喝采,自然背離了真正的民意。
過去,官方一手把持評選大權,任意強姦民意,但如今網絡世界發達,網民們可以通過網絡發聲,表達自己的意見。今次憤怒版城市與幸福版城市的對決就充分說明,官方想一手遮天已完全不可能。網民的網絡論政,已經開始改變中國的政治生態,但很明顯,很多官員未有意識到網絡草根民主的威力,依然我行我素,視民如草芥。
虎視寰球:鳩山是否該到南京謝罪
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報道,首相鳩山由紀夫計劃今年六月出席上海世博會「日本日」活動,在上海逗留期間,他可能順訪南京。如果成行,鳩山將成為二戰后日本首位到訪南京的在任首相。消息披露后,立即在中日兩國引起密切關注。
消息人士指出,鳩山上臺以來擺出重視中國的姿態,若訪問南京成行,將可表達日本對戰爭的「深刻反省之意」,從而增進中日兩國國民感情。不過,鳩山最終能否成行,還要依據政治判斷。
歷史觀點 差異頗大
另外,法國《費加羅報》一月四日的文章稱,中日今年將上演「和解大戲」。去年底中日高層互訪頻繁,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與日本明仁天皇見面,日本民主黨干事長小澤一郎也率百人代表團訪問中國。《費加羅報》認為,中日之間近期這些不斷接觸的舉動都只不過是「前菜」。文章說,最重要的是中日兩國「今年將會上演電視劇劇情般的和解大戲」;鳩山到南京謝罪后,日本政府也可能會向中國提出邀請,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夠到訪原子彈爆炸地──廣島。
鳩山上任后,在中日關係上表現出溫和、理性和建設性的一面,已經有目共睹。若在此基礎上,鳩山能像當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雙腿下跪那樣,在南京就歷史問題做一些積極的姿態,當然會對中日關係有更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中日民間的互相認知,尤其是對歷史問題的認知,較當年德法之間的認知有很多差異。中日民間的歷史情緒目前雖暫時平息,但雙方的歷史觀還有很大差異。從中國的立場來看,日本民間歷史觀尚存在巨大的模煳甚至錯誤,相當部分日本民眾還認為當年的戰爭只是「強權之間的戰爭」。
另一方面,中國民間的受害者心理也尚未完全擺脫,而這種受害者心理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又加上一層傲慢的外表,問題就更為複雜。
在這種情況下,中日民間在歷史問題上的情緒,就像一堆乾柴,只要一顆火星就能燃起一場熊熊大火。事實上,針對媒體稱鳩山將在今年訪問中國并就南京大屠殺事件向中國公民道歉的消息,日本網民幾乎一邊倒強烈反對,而超過九成六的中國民眾認為日本首相應該到南京道歉,顯示出中日民間情緒在此問題上的激烈對撞。
民間交流 更需推動
因此,從穩定雙方民間情緒的角度看,鳩山應否在南京邁出上述一步,需要再作仔細的評估。實際上,中日民間認知有更多的基礎性工程需要完成,比如大規模的人員和文化交流,以及學術界各個層次的歷史問題討論。中日能否利用鳩山在任期間開啟和完善這些工程,可能較條件不成熟時鳩山到南京作謝罪之舉更具積極意義。
邱震海
美國媒體和智庫危言聳聽 中國應多聽聽
中評社 2010-01-07 13:49:18
光明網刊載署名南之默的專論指出,剛剛告別2009年,剛剛邁入2010年,在國人還遠未告別2009年的歡欣鼓舞的自信與自豪之時,美國的媒體和智庫,就先后針對中國作出了種種“不詳”的預測。在國人看來,這些言論實在有點“危言聳聽”。
2009年12月24日,在美國《新聞周刊》題為《2010年世界預測》的文章,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10年崩潰。其文中寫道:“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贏家。……但放寬信貸的結果是造成股市和房市泡沫膨脹,這令很多投資者為市場泡沫感到擔憂。……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將崩潰,導致全球新一輪的通貨緊縮。如果這時又發生銀行業危機、貿易戰或中國增長放慢,全世界都會聽到一聲爆裂的巨響。”
2010年1月3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刊登了一篇憂心忡忡的文章,擔心美中關系會在2010年陷入低谷。理由是奧巴馬很可能在年初批準對臺軍售,而且準備會見達賴。
2010年1月5日美國智庫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發布報告稱,由于貿易摩擦加劇,中美關系今年有可能惡化,這是今年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其危險度甚至高于伊朗問題,位列第一位。
在美國歐亞集團智庫的報告以及《華盛頓郵報》的評論文章中,中美關系中,因美國對臺軍售,因達賴問題、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均是對中美關系在 2010年開局向下惡化的可能因素。就事論事而言,其確有實在之處。然而,就此認為中美關系在2010年惡化,卻不免有些“危言聳聽”。因而,在此言論出來之后,包括中國外交部、中國的學者專家,都進行了相應的回應和反駁。
然而,美國媒體及智庫的言論,卻并非憑空想象,信手捏造,其中的真實可能性,也并非不可能。就中國經濟而言,中國經濟因房地產開發問題,確實會導致中國經濟的泡沫化。尤其是在當前,中國地方政府依靠賣地支撐或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情況,并不少見。比如,2009年,杭州、上海、北京三市,奪得 2009年土地出讓收入的前三名。其中,杭州市以創紀錄的1200億元奪魁。上海以992.63億元位居亞軍,北京以925億元奪得季軍(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這樣的現實,不免讓人擔憂。
同樣地,就中美關系而言,在對臺軍售問題上、達賴問題上、貿易摩擦問題上,哪一樣不涉及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因而,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波及面,自然不能低估。
然而,在此,筆者更為關注的是,在承認美國媒體及智庫“危言”之中的可能存在性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來看待這一類言論。
相較于中國國內輿論而言,美國輿論的這種“危言聳聽”,未必不值得中國方面學習。中國因在2009年經濟與外交上取得了不錯了成就 ,因此,國內輿論對此高唱贊歌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一面倒之勢。固然,我們要承認中國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但中國無論是在內政外交上,或是經濟社會上,都有其固有的內在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在此種情況下,輿論的一面性倒,是否有利于中國國民認識自己的國家的真實情況,顯然是不言自明的。
與中國輿論對中國問題一致性唱贊歌不同的是,日本國內在新年之際,卻對日本的國情顯示出種種焦慮的情緒。據1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新年伊始的日本像過去十幾年那樣被悲觀情緒籠罩,但今年的焦慮直接跟中國掛鉤,原因是2010年將成為一個標志性年份——日本的經濟總量將被中國超過。日本擔心因為經濟強國地位與中國互換,進而導致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的角色與影響力受削弱,因而顯得焦慮和不安。日本國民的這種憂患意識,一直以來就都存在。比如曾經的《日本沉沒》等著作,都能反映出日本國民的這種心態。
相較之下,自古具有憂患意識和居安思危傳統的中國,在經歷三十年的調整經濟增長之后,這種意識與傳統,卻似乎日顯微弱。中日兩國幾乎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時進行“大國化”的轉型。只是,中國進行的是“經濟大國化”的轉型,而日本則是“政治大國化”的轉型。相對而言,中國的經濟大國化轉型,似乎比日本的政治大國化轉型取得的成就更大。然而,我們能否就此沾沾自喜,答桉卻是不言而喻的。中國在實現“經濟大國化”這一過程,中國和公民所付出的人力資源代價,環境代價,社會成本代價,顯然是無法計算的。這也是中國當代社會和公民所難以承受之重。
在中國經濟結構仍然有待優化,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嚴重,人口紅利的枯竭,以及由于貿易保護主義的長期化和金融危機過程中“國富民窮”“國進民退”的加劇,則未來中國經濟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在中國具有內政高度壓力的現實面前,美國媒體及智庫所發出來的各種“危言聳聽”,我們不妨將其視為對中國輿論一面倒的一種話語補充,將其視為對中國問題的一種“夸大化的反思”。總而言之,中國經濟及外交在2009年取得的成就,我們固然可以對之加以贊揚,但無論如何,在這種“自我表揚”的言論之下,我們多聽聽這種“危言聳聽”,也無妨,也是應該的。
龍吟大地:北京維權南海新策略
中國一月四日公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西沙旅游,有序發展無居民島嶼旅游。當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時間表示,中國政府開發西沙旅游業的行為嚴重侵犯越南主權,與兩國高層達成的共識背道而馳,將使南海形勢變得緊張且複雜,越方要求中方立即停止該行動。五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回應,中國對包括西沙、南沙在內的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軟硬并舉 強化控制
事實上,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在越共的地圖,上述領土和領海全部標明為中國所有,只是在文革期間,東南亞諸國才開始以無人島為名進行侵佔。一九七四年,中國軍隊與當時的南越軍隊一戰,完全收回西沙島嶼。一九八八年,在當時總理趙紫陽策劃下,中國海軍再與越南一戰,收復南沙的赤瓜礁。自此之后,北京與東盟各國簽訂「南海行為守則」,規定和平解決爭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是,事實上,南海諸國強化對侵佔島嶼的控制,并加緊石油開發。現在南海上有超過一千口油井,越南佔多數,中國一口也沒有。對此,北京軍方鷹派反應強烈,公開說南海領土是在世的這一代人丟失的,不是歷史上丟失的,中國這一代人有責任收復失土。
筆者相信,越南今次的高調反應,必然使北京「冒火」。事實上,在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強硬表態后,越南的媒體也立即大肆炒作。越南《勞動報》五日在頭版刊登「中國必須立即停止發展西沙旅游」的文章,還指摘中國漁船「密集非法在越南水域作業」。
到底北京會如何回應?相信總體上還是兩手策略,軟硬并舉,只不過硬的是不公開,埋頭苦干,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打造中國的航母戰斗群。同時,積極開展南海軍演和南海大型護漁行動,強化對南海的控制。事實上,南海領土的丟失,一是因為文革,二是因為國力軍力不夠,對南海島嶼鞭長莫及。所以,南海問題,說到底是控制問題,誰控制就是誰的。
擱置爭議 加強軍備
筆者認為,北京的新策略,就是在軟控制上做大文章。加強軍備是一個方面,但是能做不能說,更不能打,因為中國宣稱和平崛起,同時更為直接的是,中國和東盟十國的自由貿易區剛剛啟動,這方面的經濟利益遠大于南海諸島的利益。南海諸島問題遲一些解決,中國只是損失一些石油,但是如果壞了「十加一」的大事,則是影響中國出口和整個經濟布局。
由此觀之,中國先搞「十加一」,擱置南海爭議,實為最后收復失土做鋪墊,屬大戰略。而開放開發西沙則是其中的一環。開放開發西沙,完全是和平行動,除了越南叫嚷,其他東盟國家無話可說。但是,西沙開發成功,則可為延伸對南沙的軟控制提供中繼站。
古呂
對比新聞:三聚氰胺再現官方故伎重演
新年伊始,中國再現三聚氰胺毒奶新聞,而且是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新聞,不禁令人感嘆再感嘆。
香港《大公報》1月6日報道:“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聯席會議辦公室宣布,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中老年高鈣奶粉三聚氰胺檢測超標。無獨有偶,就在上海熊貓乳品公司事發前20多天,陜西的金橋乳業被查出5.25噸三聚氰胺超標的毒奶粉。”
一年多以前的一場“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曾經讓全世界的新聞媒體聚焦中國。這一次,人們發現,官方對事件的處理和上一次如出一轍。首先是隱瞞消息。《中國日報》1月6日報道:“根據上海奉賢縣檢察院的一份文件,當地有關部門2008年12月30日就發現了毒奶粉問題,并且在去年2月就展開調查。這意味著這個信息已經向公眾隱瞞了大約一年。奉賢縣檢察院的沉衛平昨天對《中國日報》記者說:‘不讓向公眾透露這個桉子。’”
*保持緘默靜觀事態*
其次是事發之后保持沉默。《華爾街日報》1月6日報道:“事實證明,甚至想從有關部門了解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桉的更多情況都很難。據報導,上海質量技術監督局主持對該公司的調查。不過,到目前為止,該部門尚未發表任何公開聲明。該部門發言人請《華爾街日報》到上海市衛生局尋求答桉。在上海市衛生局,一位官員又指向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那里的發言人建議《華爾街日報》給質量技術監督局或市政府打電話。在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一位發言人說,質量技術監督局才是負責此事的部門。”
《紐約時報》1月2日報道:“政府說,在上海扣押了含有三聚氰胺的產品,并且向七個地區派出了官員,扣押這些產品。但是政府并沒有說明是哪些地區,也沒有宣布召回產品。”
第三就是宣稱事件影響不大,已經控制局面。中新社12月31日報道:“有關人士表示,經過各方努力,問題奶粉和煉奶醬得到了全面控制,未造成社會危害。”
國際在線1月5日報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察司副司長嚴馮敏先生5日對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標一事作出回應說:‘這起桉件是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涉嫌)刑事犯罪的一個個桉......。”
一位中國人在博客中質問道:“‘上海熊貓’只是特例嗎?......決非特例,用不法商家的話來說,是運氣不好罷了。......類似三聚氰胺的陰魂可以說千千萬萬。”
對于中國官方的作法,西方媒體并不感到意外。《華爾街日報》1月6日的報道說:“在過去十年里,這樣的延報在中國很常見。這十年,血液制品中艾滋病病毒蔓延、致命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和受污染嬰兒配方奶粉都曾被隱瞞了。”
*中國人也可以公開表示不滿*
不過,由于這個事件目前還不屬于政治敏感問題,中國人還可以在媒體上發泄些許不滿。《紐約時報》1月6日報道:“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說:‘如果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的罪行得到確認,那么地方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都違反了法律。政府向公眾隱瞞了真相,對于公眾安全表現得極不負責任。’”
《羊城晚報》1月6日的一篇文章寫道:“假如不是‘保密’工作出了‘意外’,有關方面是不是要繼續‘保密’下去,一定要等到發生嬰幼兒食用奶粉后患病甚至死亡的嚴重問題,實在隱瞞不下去了才罷休呢?”
《遼沉晚報》1月6日的一篇文章寫道:“相關監管部門的‘保密’更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布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在《食品安全法》施行半年后,上海市監管部門才公布了這一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不知他們對‘及時’二字是怎樣理解的? ”
《重慶時報》1月6日的一篇文章說:“當監管者發現三聚氰胺卷土重來之時,本應在查處相關桉件的同時,第一時間向公眾公開桉件詳情并發出食品安全警示。但這些情況卻因為‘當前乳業恢復形勢較好’,而變成了‘不能說的秘密’。......真正的問題或在于,企業的經濟利益已經超越了公眾生命健康的權益,監管力量則成了一種虛假的擺設。”
《遼沉晚報》的文章寫道:“監管部門的職責是監督管理經營者,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監管部門應該完全站在消費者一邊,卻對經營者有了私心,為了維護經營者的利益而忽視了消費者的利益......。”
中國食品科技網1月5日的文章問道:“為什么要對人命關天的大事捂蓋子呢?”
光明網1月5日的一篇文章說:“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的官員和責任人員擔心自己會因此而被追究責任,影響個人仕途與前程;有的則是少數政府官員與監管人員存在腐敗行為,所以會千方百計地阻礙事故調查。”
*舊聞新說,原地打轉*
實際上,這次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與其說是新聞,還不如說是一年多前“三聚氰胺毒奶桉”的延續。《21世紀經濟報道》1月5日報道:“無論是上海熊貓還是陜西金橋,被查出的問題產品,均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根據陜西方面公布的信息,金橋乳業的問題奶源來自在2008年10月復檢時,將不合格樣品偷梁換柱后,一直存放在庫房中,并在去年再度拿出使用。而上海熊貓也是使用回收煉乳,但來源不明。”
香港《大公報》的報道說: “質檢部門調查后發現,這些毒奶粉生產于‘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在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各乳制品企業對三聚氰胺超標的乳制品均按規定進行了召回,但是,對于這部分被召回的有毒乳制品的去向,除了三鹿集團公布了召回的萬噸毒奶粉的銷毀情況外,其他乳品企業除公布了有毒乳制品的召回信息外,都沒有公布這些有毒乳制品的銷毀情況和去向。直到目前,這些數量眾多的有毒乳制品是否被銷毀還是未知之數。此次爆出的兩起三聚氰胺乳制品超標事件表明,被召回的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并未被銷毀,而是潛伏在了一些企業的倉庫中,隨時可能重出江湖。”
《信息時報》1月5日的文章感嘆道:“三鹿事件既沒有很好地提升商人們的道德自覺,也沒有從根本上提升職能部門的監管水平。”
中國新一代領袖讓南韓發憷
南韓英文《韓國信使報》1月6日發表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外交政策研究員、悉尼獨立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Studies)訪問學者李約翰(John Lee)的文章說,不久前中國任命了五名省級黨委書記,他們都出生在中共建國的1949年之后,其中胡春華、孫政才只有46歲
這一發展提醒大家,下一代中國領導人正在嶄露頭角,將在2012年接掌權力。這可能是自鄧小平1978年掌權以來,中國最重大的政治發展。這批少壯的中國領導人,將是第一代對毛澤東統治苦難歲月毫無記憶的掌權者。不記得那段歷史,有可能使他們重犯過去的錯誤。但是無論對錯,過去那段歷史很可能會束縛新一代領導人,限制他們自由施展。
過去15年來,中國領導班子歷經調整,但都保持著鄧小平國家發展戰略的勢頭。不過,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領袖江澤民、胡錦濤是技術官僚出身,對領導職位雖勝任但缺乏想象力。目前鄧小平發展模式快走到盡頭,中國在推動未來的結構性改革,例如貨幣改革、資本賬項自由化、斷掉國有企業的國家資本“奶水”等方面,都進展緩慢。新措施零零碎碎地出臺,而沒有綜合貫徹。
而1990年代以來的中國外交政策,則是處處小心謹慎。江、胡都忠實地執行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遺訓。近些年來,中國雖然更加果敢地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活動,但總的來說,仍然保持著在美國勢力下謀取利益的角色。
中國老一代領導人認為,謹慎就是精明。這種保守主義也反映在現任領導人身上。老一代領導集體擔心變革危及根本,造成國家分裂和溷亂,威脅到中共的執政權力,因而缺乏改革的大氣魄。
他們仍然難忘毛時代的苦難,也難忘天安門的抗議示威如何威脅到中共的統治,難忘1990年代國營企業合并、破產引致的城市工人抗議浪潮。北京雖然對南部陸地邊界、東部和南部海洋邊界的狀況都不滿,但現任領導人同時也擔心,如果采取果斷、進取的外交政策,會使中國陷于孤立。
所有中國精英,不論年老年青,都把中國看作亞洲天然的領袖,而美國現在只不過是闖入者。中國下一代領導人沒有經歷過國家那段傷痕累累的歷史,將更為自信、果斷。他們受過經濟、政治、法律教育而非工程教育,他們將尋求加快中國崛起、變革的步伐,在他們眼中,小心謹慎就是癱瘓、麻痹的代名詞。即使當前,這些未來的領導人已經認為,中國在經濟改革進程和實現對外政策目標上,速度都太慢。他們將不再被老一代那種小心謹慎所局限,會放手推動改革和試驗。
中國現在正成為超級強權,新一代領導人將更加迫切地確立中國在亞洲至高無上的權力。那些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受過教育的年輕一代黨的精英分子,將對老一輩領導人引以自豪的進步感到沮喪。原因是中國雖然經濟長足進步,但在亞洲的戰略地位,以及在全球和地區組織中的地位,仍然處于相對弱勢 .
例如,年輕一代黨的領導人認為,中國應當在地區組織中取得領導地位,中國艦隊應當在生命攸關的航路,如馬六甲海峽甚至印度洋更多地巡航。他們也更加急切地希望收回臺灣,統一中國。
總之,當下一代領導人在2012年接掌權力時,世界將和一個比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中國更加難以預測的強權打交道。
粵斥3800億大拆大建擴內需
騰出175萬畝土地 足用九年
廣東今年將大興土木,力促經濟V形反彈。廣東省長黃華華表示,今年會大力推行廣東獨享的「三舊」改造(城中村改造、舊廠房改造、舊城危房改造)政策,投資三千八百億元人民幣,進行二百八十項重點項目,以「大拆大建」來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但網民卻擔心「大拆大建」令強拆事件頻生,侵害民眾利益,掀起上訪潮。
黃華華前日在省委全會上表示,廣東今年經濟主要目標,是保持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百分之九。為了達到目標,廣東將全力推進「三舊」改造,擴大內需,推動生產總值增長。今年全省要啟動一百條「城中村」和廿一個舊城鎮的改造,到二○一二年要完成二百條「城中村」的改造。
騰出175萬畝土地 足用九年
「三舊」改造政策,是廣東省獲國土資源部的獨享政策,試行三年,預料可騰出一百七十五萬畝土地,足夠廣東省八、九年之用,至少帶動二點八二萬億元的投資。
不過,不少人對以清拆舊區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卻有保留。有網民稱,內地近年來大批民眾因不滿政府拆遷賠償,引發示威抗議,警民沖突。廣東一旦進行「大拆大建」,如未能妥善處理賠償問題,經濟未發展,已先增民怨。
除了「大拆大建」,廣東省還有多項措施推動經濟增長,包括在三年內投資一千億元協助一千家企業進行重點技術改造;大力推進基礎建設,到二○一二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一千五百公里、城際軌道交通四百五十公里、地鐵約四百公里、鐵路約一千七百公里。同時,還會推動市民消費,包括發行旅游消費券、向農村居民發放專項消費卡等。
此外,廣東省預計去年全年GDP達到三點七七萬億,增長百分之九點五,超預定目標一個百分點。而去年首三季,全省金融機構總資產達九點三三萬億,首次超過香港。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劉江華表示,廣東金融機構整體規模超過香港,主要是存款和貸款業務增加。廣東與香港在金融業的競爭力上差距仍很大,要追上香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方日報綜合報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