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217)2009-12-11
農村城鎮化 農民貧民化
「四萬億」功與過:全年成功保八 結構失衡加劇
減排列強施淫威 中國后退已無路
財政部:10%家庭占有45%財富 社會“高度不平等”
民意沖擊韜光養晦實例
「戰時總統」奧巴馬領和平獎:「義戰」有理
奧巴馬以戰維和
奧巴馬領取諾獎 為戰爭開脫
和平獎變緊箍咒 奧巴馬行色匆匆
畸高的房價正迅勐吞噬著中國經濟增長成果。
三官方媒體轟內地高樓價
房價暴漲:歐美很緊張 中國一點都不急
這十幾年來 中國民眾相對變窮了
多屬父母出錢 內地年輕人置業難
內地積極穩妥改革資源價格
中央警剔泡沫 示遏樓價決心
「自焚事件」發酵?國務院擬改拆遷管理條例
廣電總局批《蝸居》靠官場腐敗和性話題炒作
俄印核合作劍指何方
濟世狂言:掠奪人民必遭天譴
<滕王閣序》驚現「日本版」(圖)
.................................................
農村城鎮化 農民貧民化
太陽報
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并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以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億萬農民進城,這固然是一個進步,但如果利益機制協調不好,農民將受到殘酷掠奪,徹底貧民化。
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歷史看,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經之路。中國城鄉差別巨大,「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日益突出,各地出現「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現象。農村城鎮化,有利于拉動消費,改變農村面貌,這對于當前金融危機之下實現經濟復甦尤具作用。所以,這個政策一經發布,最興奮的莫過于各地房產開發商。
但是,城鎮化并不是農民一覺醒來變為市民,換一個身份那么簡單,其涉及到農民的謀生、社會保障等一系列複雜難題。中國農民進入城市后,如果找不到工作,又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隨時連生存都成問題,而且農民收入普遍很低,一年平均下來不過幾千元,他們在城市又能買下幾塊磚、幾片瓦?
農民在農村,畢竟還有屬于自己的幾畝三分地,只要勤勞耕作,溫飽無憂。成為城市戶籍后,失去了土地,便等于失去了謀生的工具,可能反而更加窮困。相反,地方政府和房產開發商利用城鎮化契機,從農民手中低價收地的同時,又高價傾銷房產,對農民進行雙重掠奪。
失去土地 如何謀生
中國類似這樣的改革措施不在少數。譬如住房制度改革,在經濟適用房、政府廉租房制度還未建立時,便急急忙忙進行市場化改革,將城市民眾的住房需求全部趕到市場上,致使全國房價在十年之中暴漲數倍,房產開發商個個成為億萬富翁,而全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卻買不起房。
再譬如,國有企業改革,打破鐵飯碗,也是在社會保險體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將大批工人下崗分流,草率地將這些人推向就業市場,這些人年過中年,體弱多病,根本不可能再就業,只好上街抗議。所以,最近十幾年,國企工人群體性事件逐日增多,乃至公安部門的反恐演習都要以他們為目標。
再譬如,教育市場化改革,高校實行收費制度,每個大學生四年讀下來,動輒十幾萬元,貧窮學生望學興嘆。教育市場化的改革惡果就是教育不公,導致大學校門朝錢開,無權無勢莫進來。
說來說去,中國的很多改革都是拍腦袋決策,拍大腿后悔,當局被特殊利益集團綁架,根本沒有顧及弱勢群體的利益。國企改革,工人淪為犧牲品,如今城鎮化建設,恐怕農民又將成為新一輪的掠奪對象。當工人與農民的利益都被掠奪之后,當局的執政基礎到底在哪里呢?
中國城鎮化進程,看上去很美好,但如果沒有解決農民的謀生與發展問題,終究不可能實現,而且很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的大亂之源。
「四萬億」功與過:全年成功保八 結構失衡加劇
香港文匯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海巖
在全球經濟遭遇金融風暴沖擊的2009年,中國經濟「保八」目標已觸手可及,毫無疑問這首先歸功于政府強有力的救市措施。但不少經濟學家亦提出擔憂,這一輪在四萬億「勐藥」刺激下的「保增長」,卻讓中國付出了經濟結構失衡加劇的沉重代價,而天量信貸支撐下的增長亦埋下諸多「后遺癥」。總結過去一年救市的功與過,中央在部署明年宏觀經濟時果斷「變陣」,明年政府料將多管齊下、穩中漸進地引導中國經濟走向可持續增長之路。
去年11月9日,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沖擊,中國政府果斷宣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為期兩年、總額達4萬億的刺激計劃,并公佈了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核心的10項具體措施。從目前情況看,今年中國經濟實現8%以上的增長已無懸念。
中國社科院最新公佈的經濟預測認為,今年中國GDP將增長8.3%,更有不少經濟學家預測第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接近10%的增長速度。但在亮麗表現的背后,吞下救市「勐藥」之后的中國經濟亦顯現一些隱憂。
寬鬆貨幣政策致泡沫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坦言,今年政府「四萬億」勐藥,「保增長」效果顯著,「調結構」卻不盡如人意。對今年中國經濟表現,莊健以4句話評價:「內需強勁增長,經濟明顯復甦,結構調整緩慢,通脹預期增大」。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以政府投資為龍頭,帶動內需強勁增長,迅速企穩回升;但工業佔比高、投資份額大等結構難題仍未解決,依靠物質投入獨撐經濟大局的尷尬局面沒有改變;同時過于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資產泡沫膨脹過快,并有發生惡性通脹的危險。
「保增長」與「調結構」是今年中國經濟的兩個主線。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最近發佈的報告稱,在「四萬億」政策下2009年中國經濟「調結構」的目標非但沒有實現,反而問題更突出。投資與消費的矛盾更加凸顯,過快的投資增長加劇產能過剩矛盾,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也引發對投資效率的擔憂。
產能過剩問題加重
特別是產能過剩問題,不僅傳統的鋼鐵、水泥、氧化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加劇,一些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如太陽能板、風力發電設備的生產也出現嚴重過剩,「一放就亂」問題再度顯現。
「中國中斷了長期以來將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出口轉變為居民消費主導的努力,儘管同時將『保增長』和『調結構』列為政策目標,但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實際不惜犧牲后者實現前者。」亞洲開發銀行在其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如此評價中國救市后遺癥。
有經濟觀察家表示,2010年將是中國解決救市后遺癥的一年。作為「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調整與轉變亦到了不得不加速的關鍵時刻。而中國若保持當前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轉變,未來在世界將無立足之地。因此明年將是中國經濟從「量變」向「質變」轉化、奠定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關鍵一年。
觀察家認為,明年政府宏觀調控將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就業和民生的改善,加大改革和調整在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等的失衡,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減排列強施淫威 中國后退已無路
東方日報
正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國成為美歐等西方列強圍剿的重點。中美兩國激烈交鋒,美國不愿為歷史排放承擔責任,也拒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援助資金,中國則批評美國不負責任,不盡義務,需要深刻反省。但是,由于中國已宣布十五年大幅減排四成五,面對西方列強大施淫威,中國已無退路可走,討價還價籌碼也不多。
在今次峰會上,美國首先發難,稱中國光向國內宣布減排承諾遠遠不夠,應將其納入國際協議,美方官員公開施壓,稱沒有中國「真正的」承諾,本次峰會無法達成任何協議。中方回應稱,中國減排四成五是國內目標,歐盟將其應承擔的國際義務與中國內部目標相比,極不厚道。中方還批評美歐日定出的減排目標偏低,要求進一步減排。
美國及西方國家在減排問題上刻意迴避歷史,遑論承擔責任,顯示不公平的國際關係。他們不愿意為減排多付出,卻要發展中國家屈服于壓力,繼續為西方的繁榮犧牲自己的民族利益。這一立場赤裸裸地暴露出西方列強的強權政治面目,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完全應該、而且有充分理由對他們的濫施淫威作出有力反擊,爭取更大權益。
過早出牌 陷于被動
中國在今次觀眾達六十億的氣候峰會上,高頻率出聲,痛批美歐,雖有姿勢,卻難收真金白銀之實惠。中國在會前已經宣布,在二○二○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二○○五年下降四成五,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發展規劃,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國家開出的最高減排目標,出手之大方,讓世界注目。對中國來講,減排四成五意味著未來十年每年將付出三百億美元的代價,當成本轉移消費者后,每個家庭每年將增加支出四百元人民幣。
中國的減排立場包括,發達國家須為其在發展時期的排放買單;中國商品出口全球,故現階段排放中有部分應由其他國家買單;中國應享有與西方國家同樣的人均排放量。上述立場的根據是,目前大氣積存的溫室氣體八成為發達國家留下的遺產,中國排放量近年才趕上,也不過佔馀下兩成中的一部分,總量不及美國四分之一,美國人均排放量達十九噸,歐洲日本為九噸,中國才不到五噸。
其實,今次峰會本來就是討價還價的場所,談判還未開始,中國根本沒有必要過早亮出底牌。世界本來就是叢林社會,談判桌上會有甚么公理?中國一早把底線亮出,手中又沒有籌碼,在對手得寸進尺之下,勢必窮于招架,被動不堪。因此可以預見,中國在今次峰會上除了大聲討伐列強,佔領道德高地,爭不到任何實際利益。
當然,開弓沒有回頭箭,對中國來講,既然已經確定了減排目標,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今已退無可退了。
財政部:10%家庭占有45%財富 社會“高度不平等”
人民網
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布公告——“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中國薪酬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曾湘泉今天作客人民網“人民議事廳”,為廣大網友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解答關于國民收入分配和職工工資福利等諸多熱點問題。談到目前備受各方詬病的收入差距懸殊問題,曾湘泉引用財政部的最新調查,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經達到“高度不平等”狀態,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
“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曾湘泉列舉了一系列數據:基尼系數是衡量總體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從1978年到1984年,我國基尼系數穩定在0.16 的水平。而從1984年開始,基尼系數一路攀升,到2007年已達到0.473。一般說0.2之下叫“高度平等”,0.2到0.4 叫“低度的不平等”,0.4以上叫“高度不平等”,我國現在0.473說明不平等的問題已經比較突出。
另外,20%的高收入和20%低收入戶的倍數也在不斷增大,在城鎮是8.9倍,農村是6.7倍,平均在7到8倍左右。我國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體數量很大,現在的收入結構中,我國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體合計占總人數的64.30%。
財政部最近有一個關于財產性收入的統計數字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
另外,我國的差距還表現在行業地區之間。從行業的平均工資倍數來講,1978年我們行業的平均工資倍數最高和最低是2.1倍,2000年是2.6 倍,2008年是4.77倍,差距急劇上升。地區之間最高與最低工資差距倍數也在增大,1985年是大概是2.07倍,2001年是2.75倍,2008 年是2.69倍。
龍吟大地:民意沖擊韜光養晦實例
本文重點
* 邊界談判方桉有變
* 放慢共同開發腳步
周三本欄提到,隨著資訊的不斷透明和通過互聯網的高速流通,中國愈來愈多民眾知道還有如此多的國家利益不能維護,他們輕則說高層「窩囊」,重則指「賣國」,而這種民意實際上正在對中共高層施政造成壓力。但有讀者朋友回應說,在中國目前一黨專政的體制下,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現略舉數例解釋。
今年八月舉行的第十三次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事前有媒體報道,○三年邊界談判以來,中方的底線是:中方放棄東段約九萬平方公里的要求,印方放棄西段約三萬三千平方公里的要求,而作為補償,印方把中段二千平方公里吐出來,即全部爭議的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獲得七成二,中國得兩成八。不過,北京官方否認了這個報道。
邊界談判方桉有變
事實如何呢?中國官方嚴格保密,倒是印方媒體透露,中國原來談判提出的方桉的確如此,但后來改變了,提出三段都可「互諒互讓」,印方也需要讓出東段部分,至少達賴六世出生地達旺地區要讓回給中國。歷史資料顯示,毛澤東時代確有「東段換西段」的構想。一九八八年,中印關係解凍,開始邊界談判,江澤民也是順著這個思路走。二○○五年底,中印簽署《解決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中共第四代開始也是打算不要東段了。沒想到印度胃口大,連中段和西段也要。隨后,中國網民介入,激烈民族主義抬頭,恨不得再與印度一戰,收復失土。可以想像,若中共第四代還敢貿然放棄東段,北京必出現新的「五四運動」。
中日東海談判方面,鳩山政府上臺后,多次要求北京進一步展開落實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談判,但中方不積極。去年中,中日達成協議:一、中日雙方擱置東海專屬經濟區的劃界爭議,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二、日方可向中方已開發的春曉等油氣田注資,享受部分權益,雙方將按出資比例分配利益;三、作為回報,「中間線」日方一側海域也屬共同開發領域。
放慢共同開發腳步
筆者當時認為,雖然春曉油氣田在中方不承認的「中間線」中方一側,屬無爭議地區,但北京同意日方像在中國大陸投資入股的方式,是智慧解決難題的上策。然而,北京政圈和網民反彈激烈,指摘過分讓步,并指這樣是落入客觀承認日本「中間線」的陷阱,于是北京放慢了落實腳步至凍結狀態。
再看南海糾紛,中共高層基本上對侵犯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國家採取溫和政策,其中將鄧小平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針搬了過來。但是,現狀是中方不爭議,人家大開發。現民意要求加上「主權屬我」四字,變成十二字方針,強調不能再任人佔島、任人開採石油,軍方于是展開一系列的威懾動作。(古呂)
「戰時總統」奧巴馬領和平獎:「義戰」有理
明報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以「戰時總統」身分領獎的他,在頒獎禮上就美國正參與兩場戰爭及最近決定增兵阿富汗解畫。奧巴馬表示,世人要接受暴力不能完全根除的事實,聲稱有時需要發動「義戰」以保護國民。
奧巴馬(Barack Obama)昨在奧斯陸市政廳出席頒獎禮,接過獎章、證書及約1085萬港元獎金,獲全場起立鼓掌致意。奧巴馬發表演說,稱以十分感激及謙卑之心接受獎項,他自知相比起歷屆和平獎很多得主,如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等,他的成就微不足道。他承認許多人認為他做得不夠、不值得領和平獎,他稱這是因為他才剛開始,為國際社會所做的努力還遠沒結束。
奧巴馬在獲獎演說中,嘗試以「義戰」(Just War)的概念為自己和美國辯護。他承認自己是一個正參與兩場戰爭的國家的三軍總司令,獲和平獎難免引起爭議,但他聲稱戰爭有時是「必須」的,「基于人道動武是合理」的。他聲稱,若能滿足3大前提,即動武是自衛或最后手段、動用武力合乎比例,及盡力避免平民避于暴力,戰爭是有道理的。
稱有責任保護戰場士兵安全
他明白戰爭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身為三軍總司令,他有責任保護戰場士兵的安全,又說「我們必須承認,暴力沖突難以根絕」,國家必須打仗以保衛國民,對付邪惡的政權或恐怖主義組織。奧巴馬認為,非暴力行動不能阻止希特勒的軍隊、談判不能說服恐怖組織蓋達放下武器。他說,承認這點并非等于鼓吹犬儒主義,但必須承認人類并不完美。
奧巴馬還點名稱,要長治久安,必須定出非暴力的強硬方法,由各國聯手,對付那些違規的國家,例如發展核計劃危害安全的朝鮮和伊朗;又或踐踏人民、違反國際法的國家,例如蘇丹和緬甸。
奧巴馬在挪威表示,會繼續貫徹其外交政策,包括增兵阿富汗、關注暖化、推動無核世界等,這些政策「目的不是要贏取最受歡迎獎或得獎……若我在這些任務上取得成功,我希望對我的批評會減少,但這不是我關注的;若我失敗,所有對我的讚譽及獎項,都掩蓋不到事實」。奧巴馬承認,領獎時間與他宣布增兵的時間「相撞」,是尷尬的巧合,但他重申2011年7月美軍開始撤出阿富汗的時間表「毫不含煳」。
卡斯特羅嘲「以為小布殊講話」
但古巴前領袖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則嘲諷奧巴馬接受獎項是諷刺。卡斯特羅在網上專欄寫道,「為何奧巴馬在決定增兵阿富汗至最大極限之后,仍接受和平獎?」他還指奧巴馬月初增兵阿富汗之說,令他「以為自己在聽小布殊講話」。
挪威報章周三的最新民調顯示,僅35.9%挪威人認為奧巴馬值得獲獎,比10月宣布獎項時的42.7%下跌,33.5%挪威人更認為他不應獲獎。有反對者便在奧巴馬下榻的酒店外示威,說﹕「我們反對奧巴馬(獲獎),因他不是維持和平的人。」
奧巴馬以戰維和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于一片爭議聲中,在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這位剛于領獎前九日宣布對阿富汗增兵三萬人的戰時總統,演說時用了洋洋四千字闡釋他對戰爭與和平的思索,篇幅比其總統就職禮演說長一倍。他為增兵阿富汗辯護,指為了達致和平、維護自由和人權,戰爭是無可避免的。
歷史上其他和平獎爭議
* 歷史上其他和平獎爭議
奧巴馬是第三位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在任美國總統,但美國正處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加上他就任總統不足一年,被指和平建樹淺薄,很多人質疑他為何獲獎。奧巴馬昨日在頒獎禮中表示自己無法與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和平獎「巨人」相比,亦承認他作為三軍總司令,要為戰爭帶來的殺戮負責。他表示:「我們要先承認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有生之年都無法根絕暴力沖突。」
奧巴馬在演說中多次強調「公義之戰」(Just War)的必要,表示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武力不但有需要,而且在道德上是合理的」。
奧巴馬提出要循三方面建設合理而持久的和平:制裁違反國際法行為、推廣人權、外交斡旋及維持經濟穩定。他提到,七十年代美國總統尼克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訪華,與毛澤東會面,是為中國打開門戶及脫貧鋪路。他亦讚揚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和伊朗反對派示威者,指這些改革者「平靜的尊嚴」都有大家見證,希望和歷史都會站在他們那邊。
奧巴馬昨抵達奧斯陸后,先到評審諾貝爾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研究所參觀,并在紀念冊上簽名,但因所寫篇幅太長,被太太米歇爾取笑:「你在寫一本書嗎?」奧巴馬稱,研究所牆上的歷屆得獎者肖像中,他特別留意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因為馬丁路德金一九六四年獲獎后,在美國推動的民權運動「增添了光輝」。
奧斯陸保安花費1.2億
今次奧巴馬抵挪威領獎,僅旋風式停留不足廿四小時,但是奧斯陸就出動二千五百警力加強保安,保安支出高達一億二千四百多萬港元。他取消與挪威國王午宴等環節,被當地公眾斥為不禮貌。
五千人準備參與反戰示威,在奧巴馬下榻酒店外高呼改編自其競選口號的標語「改變:結束阿富汗戰爭」。(太陽報)
奧巴馬領取諾獎 為戰爭開脫
【大公報訊】綜合外電十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十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市政廳領取了二○○九年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在當天的頒獎儀式上為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進行了辯護。他說,戰爭工具在維護和平方面確實有其作用,雖然戰爭本身向來不是光榮的。
奧巴馬在奧斯陸市政廳從遴選委會主席手上接過獎章、證書,及一百萬瑞典克朗獎金的支票。出席的嘉賓,包括挪威王室成員都站立向奧巴馬鼓掌。
拋「以戰求和」弔詭
奧巴馬致辭時說:「我懷著深深的感激和非常的謙卑,在此接受這項榮譽。這是一個喚起我們的最高理想─殘酷和苦難雖然存在于世間,但我們未必要被命運囚禁─的獎項。我們的行動足以影響大局,可以把歷史引導到公義的方向。」
奧巴馬領受和平獎前不久,剛剛決定向阿富汗增派三萬美軍。他在演辭中談到「以戰求和」的弔詭:「保持和平,往往需要用上戰爭的手段。然而我們想到這一真理時,必須也想到另一真理:無論多麼有理由的戰爭都必定會導致人間慘劇。我們正在以戰爭換取和平的行動。」
奧巴馬說,持久的和平需要政府賦予人民基本人權,及經濟發展的機會,需要制裁違反國際規則的政權。他說,國際社會必須在諸如伊朗和朝鮮這樣的國家違反核發展的限制時,對它們實施有意義的制裁。這樣的裁制同樣適用于諸如達爾富爾和緬甸這種虐待其公民的國家和地區。
奧巴馬還說,真正的和平不只是不受恐懼的威脅,而且是不受匱乏的威脅。奧巴馬又羅列出何謂正當的戰爭,包括為了自衛,協助被入侵的國家,對付屠殺平民的政府,及制止波及整個地區的內戰。
別人更適合和平獎
奧巴馬在領獎前與挪威首相會面后表示,別人也許更適合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誓言要利用這個榮譽來為世界安全而努力。他說:「我毫不懷疑,還有其他更適合得獎的人。」
他還讚嘆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一九六四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如何極大地推動了金的民權運動。他說,金為他當上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鋪平了道路。
槍聲持續在阿富汗響起,但剛剛決定要在阿富汗增兵的奧巴馬,卻領取了諾貝爾和平獎,引發外界質疑的聲浪,奧巴馬死對頭─美國名嘴林伯就大加嘲諷說,「這比沒爭取到奧運還要丟臉!」
而白宮被問到這個矛盾點時,也有點吞吞吐吐,甚至坦承奧巴馬是以戰爭總統的身份領取諾貝爾獎,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表示,「經由阿富汗增兵的重新作戰,我們可以看到某些作戰,可以增加這個大星球的和平與穩定。」
華盛頓曾有人推測,奧巴馬預定的二○一一年七月份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后限期,可能要推遲。對此,奧巴馬給予有力的否認。他說:「從二○一一年七月份起,我們將開始把責任移交給阿富汗人民和阿富汗安全部隊。在這點上,我絕不含煳,因此這方面沒有什麼可爭辯。」
東方日報:和平獎變緊箍咒 奧巴馬行色匆匆
美國總統奧巴馬于挪威當地時間周四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奧巴馬究竟是否實至名歸可謂言人人殊,但對奧巴馬本人來說,如何將由此而起的爭議加以澹化,是難度相當的一項公關考驗,奧巴馬此際擺出一副來去匆匆、分身乏術的模樣,似乎有難言隱衷。
奧巴馬入主白宮未夠兩周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提名便告截止,由此可見,諾貝爾委員會想要表揚的并非成就,而是奧巴馬促進和平的理念和抱負,這些理想能否兌現還是未知之數,各界對奧巴馬得獎議論紛紛可以理解。亦因為奧巴馬的施政主張處處與布殊政府劃清界線,難怪「表揚奧巴馬以奚落布殊之說」不脛而走。
無論如何,客觀事實是奧巴馬當選和平獎得主未幾便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三萬,如何將擴大戰事與維繫和平連結起來,是奧巴馬領獎之行無法迴避的問題。布殊曾說過,為出兵伊拉克與全球反恐之間建立連繫是其任內最艱巨工作之一,奧巴馬如何在增兵阿富汗問題上自圓其說,成為焦點所在。
領獎難免尷尬
奧巴馬當選和平獎得主在很大程度上因為他提倡無核世界,他于七月首度出訪俄羅斯,與俄國就削減核武問題簽署新協議,為全球無核化起帶頭作用。華府的如意算盤是,若美俄能趕在《第一階段裁減戰略性武器條約》本月五日到期前通過后續條約,奧巴馬便可避開「兩手空空到奧斯陸領獎」的尷尬場面,可惜事與愿違。
奧巴馬周四早上抵達奧斯陸,翌日早上便離開,逗留時間不到廿四小時,奧巴馬顯然希望將自己在奧斯陸的曝光率降至最低。問題是,不少挪威民眾認為奧巴馬不太禮貌,該國大報《自由之路》的民調顯示,五成三受訪者認為奧巴馬缺席諾貝爾音樂會不禮貌,而四成四受訪者認為奧巴馬不與挪威國王共進午餐不禮貌。
有公關專家倒認為,奧巴馬的決定是經過周詳考慮,目的是要掩蓋諾貝爾和平獎的光芒。奧巴馬行色匆匆背后,一方面反映他擔心圍繞其獲獎認受性的爭議再起;另一方面,他既要在本土推動醫改、創造就業,又要在海外推動全球減排和裁核,可謂責任重大,若然只顧沉醉于獲頒和平獎的光榮中,難免惹來更多閒言閒語。
或許有人認為,奧巴馬自感和平獎受之有愧才來去匆匆,但這也可能被解讀為「奧巴馬視和平獎為緊箍咒」的一種反射動作。
畸高的房價正迅勐吞噬著中國經濟增長成果
【僑報12月10日中國時評】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中國繼續擴內需,消除了外界對中國取消刺激政策的擔憂,卻加大了中國民眾對房價繼續上漲的疑慮。
會前有關政府將打壓房價的傳言滿天飛,但會議公報
卻提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未言及房地產業政策調整,等于發出了沒有“振興”字眼的振興信號。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延續,眾多開發商無疑會“不差錢”,本就火爆的房地產業有望燒得更旺。
難道中國決策層沒有看到房地產業泡沫?顯然不是。近期包括溫家寶在內的高層已先后公開言及部分城市房價偏高、投機比重偏大,抑制投機性購房也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為重點。而官方之所以不出重拳遏止房價,依筆者之見,主要是顧忌中國經濟的現狀——企穩回升勢頭良好,但基礎并非很好,居民消費不足的結構性問題未改。基于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當前急于讓土地財政退出,或致有所起色的樓市重陷低迷,從而抑止內需。
殊不知,這反而阻礙著內需充分啟動。去年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中的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領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所獲改善甚微。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期的調查就顯示,近七成民企認為貸款難,居民消費需求比重甚至比2008年還有下滑——試想,一家三代同為償還高昂的房貸打拼,又怎么奢望他們有余錢去消費?
上月爆發的迪拜債務危機,已用破滅的神話發出了與美國次貸危機一樣的警示:由房地產高筑的“魔幻城堡”是無法長久的。房地產業熱度被公認遠超迪拜的中國,顯然更應高度警惕這顆可能引發全面危機的“定時炸彈”。
事實上,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逆勢飆升的房價,已令中國經濟安全散發出危險的氣息。有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中國住宅均價較去年同期上漲22.7%,而前三季度GDP、人均GDP等指標的增速不到10%——畸高的房價正迅勐吞噬著中國經濟增長成果,今天的房價越高,或意味著明天的崩潰會越慘烈。
當其時,中國必須態度鮮明地大幅打壓房價,盡快將房地產業還原為經濟發展鏈條上的簡單一環。而且,因時間之緊迫,手段有必要更激烈,不要再發出鼓勵房地產業膨脹的“曖昧”信號。
三官方媒體轟內地高樓價
中新社指港澳外籍人士「搶房主力」
【明報專訊】內地一線城市的樓價最近兩個月又再急升。繼國務院周三公布撤回出售二手樓的稅務優惠后,昨天包括中央電視臺及《人民日報》等三大官方媒體,同時指出高樓價引發的問題(見表);中新社昨天的報道更直指,北京二手樓呈現追趕政策尾班車的火爆狀態,不少港澳同胞和外籍人士是搶房主力。
央視:北京二手樓最少百萬
中央電視臺最新一集的王牌節目《經濟半小時》揭示,北京二手樓已經跨入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時代,即低于百萬元的二手樓已近絕艫。報道指樓價大幅上揚,會導致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內地樓價于過去11個月升幅驚人。根據內地長城證券的「重點城市價格指數」顯示,今年初以來,一線城市樓價指數漲幅達34%(見圖)。根據統計局數據,北京2009年1至10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316元,按年增長僅8.1%;而上海1至9月按年增長也僅為8%,遠遠落后于樓價。
央視引述學者指出,商品房供應短缺,庫存量、供應量跟不上銷售量,將直接導致北京樓價繼續上漲。
另一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昨天亦引述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朱中一說,政府撤回優惠政策,都是希望在穩定當前房地產市場和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抑制部分城市過高的樓價,努力消除泡沫。
港澳人士趕搭尾班車
中新社報道亦指出,北京四環內的二手樓每方米平均價已達2萬元(每方呎約1858元)。港澳人士因擔心明年外資買房重新設限,于是趕搭「尾班車」。報道指北京高端二手房,去年外資比例僅為3.6%,但到了今年前10個月已升至逾8%;上月外資買房更比10月升了16.5%。官方媒體連珠炮發針對高樓價,令本港上市的內房股昨天普遍下跌。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接受訪問時感嘆地說﹕「上海的樓價比07年最高位還漲了30%!樓價高得不得了!」尹伯成說,現在上海的樓價和工資收入比已經接近20,即是說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得起樓,這與3至6年的國際標準相差太遠。租金回報率亦少于2厘,比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2.15厘還低。
「地方不愿意」 樓價難跌
投資界人士、行業分析員及學術界人士幾乎異口同聲地指出﹕樓價降不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因為樓價跌了,地價就上不去,將直接導致地方財政少收。就在昨天,浙江綠城集團以每平米1.9萬元的樓面地價,購得上海浦東唐鎮新市鎮地皮。該地處于上海遠郊,現在周圍的商品房最高只賣到每平米 1.5萬元,再出現07年「麵粉貴過麵包」的瘋狂局面。
被央視點名樓價上漲例證之一的北京SOHO三里屯開發商SOHO中國(0410),發言人昨回應說,該物業的地理位置稀缺,而且定位屬于高端物業,08年開盤至今,一年的平均售價增幅僅10%,增長幅度不大。
房價暴漲:歐美很緊張 中國一點都不急
2009-12-10 14:43:40
中國房地產價格11月份創下16個月以來的新高,國際媒體紛紛指出,中國的資產泡沫正在形成。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采取措施,抑制投機性購房。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四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7% ,是2008年7月以來的最大漲幅,這也是中國房價連續第6個月上漲。《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使人愈發擔心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可能正在形成,也凸顯出政府在確保經濟持續復蘇的同時防止經濟過熱所面臨的困難。
其實,有關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可能在形成的話題早在今年年初中國銀行業發放巨額信貸起就一直不斷。分析人士擔心,房價上漲不是出于剛性需求,而是因為流動性太大。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兩個多月前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就表示,他相信中國資產泡沫的風險越來越大。
“我認為這方面的風險是越來越大,因為今年頭7、8個月的‘天量’信貸發放給整個中國經濟,特別是一些政府扶植的行業和國有企業非常多的資金。在很多工業和制造業的前景,特別是出口前景不是太明朗的情況下,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不敢做太多的投資,這就使得很多的錢往股票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轉移。”
中國國家統計局稱,今年1到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17.8%,至人民幣3.13萬億元;1到11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較上年同期增加 15.8%至9.76億平方米。1到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7.52億平方米,較上年同期增長53.0%。
推動中國房地產價格升高的另一個原因是境外資金的流入。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大學經濟學教授徐滇慶在談到“熱錢”進入中國時這樣表示,
“現在為什么上海和北京的房價勐漲?上海的湯臣一品,房子賣得奇貴,11萬塊人民幣一平方,比美國的房子還貴得多。前4年只賣出4套,2009年一下全部30多套都賣光,明顯就是美國這些人的錢跑到中國去了。”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此前還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包括減稅、降低首付比例以及下調購買首套房的貸款利率,這些措施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房屋的銷售和房價的上漲。
不過,近來的投機行為已經將中國部分城市的住房價格推高到無法承受的高位。中國社科院12月初發布2010年中國《經濟藍皮書》說,中國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圍,85%的中國家庭無能力買房。
中國政府很明顯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抑制投機性購房,中國政府星期三取消了去年底和今年初金融危機期間推出的扶持房地產市場的部分刺激措施。國務院星期三決定,從明年起,個人住房轉讓稅免征期限將由兩年恢復至五年。為鼓勵住房出售,政府于今年年初將這一期限縮減至兩年。另有消息人士指出,中國銀監會計劃將明年銀行新增放款總額降至7萬億至8萬億元人民幣之間,而今年1到10月份,銀行新增放款額就達到8.9萬億元人民幣。
不過,穆迪經濟網站的分析師成旭認為,由于出口市場的萎縮,房地產市場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政府不可能迅速讓內需下降,政府的上述措施實際上還是在支撐房市。據《中國日報》的報導, 2009年,房屋消費占據國民消費總額的一半以上。成旭說:
“出于短期和長期考慮的矛盾性,政府不可能一下子下狠手來改變房地產的情況。”
成旭認為,中國政府現在所做的還是在保整體的經濟增長。除非歐美出口貿易市場恢復,再次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中國政府才會真正讓房地產市場降溫。他預計,中國房地產價格在2011年可能會下降。
這十幾年來 中國民眾相對變窮了
澳洲日報
大陸民眾的收入相對在變窮。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接受人民網訪問時表示,這十年來,大陸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降低,1995 -2006年間從59 %逐年下降到47%,國民收入向政府和企業傾斜。
他指出,已開發國家都是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的水平等,工資也要隨之調整。在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是事實。但中國尚未建立工資隨著經濟增長和發展而增長的一套工資成長機制。
曾湘泉建議,中國民眾的工資增加機制,首先應該制度化、規范化,定期調整。
他也說,從這十年來看,中國的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
曾湘泉引述大陸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最新研究指出,大陸企業資本收入增加很大,勞動者報酬比重在下降。勞動收入份額在1995至2006年間從59%逐年下降到47%。相應地,資本收入份額則上升了11.79%。
在OECD(經合組織)的國家,勞動報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1978年到2008年,大部分國家基本上都在60%以上,高時達到90%,有的是70%多。
他表示,美國勞動報酬占GDP在70年代、80年代的時候達到70%多。最年已下降到66%左右。「盡管如此,但也沒有像中國大陸如此低的程度」。
多屬父母出錢 內地年輕人置業難
【明報專訊】在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年輕人要置業十分困難,但他們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在此時總會「出手相助」,多數是在子女結婚時資助部分或全部首期,由子女供完剩馀部分,真正靠自己買樓的人少之又少。
「一個人根本買不起」
27歲的小文2007年起在北京工作,現時月入6000元(人民幣,下同),薪金屬于中上。為了買樓,她一直控制每月消費不多于1500元,加上房租1200元,其他錢全部儲起。她和月入5000元的男友商議年底結婚,但連續看了多個樓盤之后,發現現時北京四環邊的樓價已超過每平方米1.5萬元(約每平方呎1400元),「80平米(860平方呎)的房子則需要120萬。除首期需要交付40萬,馀下來的按揭,頭3年每月要繳最少7000元。」小文說,「平時在北京生活,每人每月最少2000元開支,一個人根本就買不起房子。婚后養孩子又是大問題,乾脆放棄購房夢想」。
在上海,25歲的青青對記者說,「我們是有工資沒有存款。」她任職公關公司,月入6000多元,做法律顧問的男友月入亦相當,但兩人都是「月月清」。
「國家一加息 我們活不了」
二人準備結婚之時,男方父母出28萬、女方父母出8萬元湊夠首期,買下一間600呎、樓齡15年的徐匯區舊樓,沒有電梯,樓價100萬元。「我們現在每個月還6000多元房貸,就盼覑國家不要加息,一加息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明報記者 劉洪慶 林迎
內地積極穩妥改革資源價格
【大公報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10日召開的全國物價局長會議上表示,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價格改革,改進價格監管,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北京十日消息:在談到當前價格形勢時,他指出,中國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出現很多新的變化,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複雜,價格異常波動的可能性增加。
2008年以來,在通脹和通縮因素交替主導下,中國價格水平出現大幅波動。眼下,在流動性資金相對過剩和輸入型通脹的沖擊下,市場通脹預期日趨強烈。
彭森指出,中國將加強價格綜合調控,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生豬市場調控預桉,督促檢查落實各項收費優惠政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價格環境。
在保持價格水平基本穩定的同時,來年將積極穩妥地推進水、電力、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促進節能減排與結構調整。與此同時,官方也將採取措施,減輕對群眾生活和公益行業的影響,確保民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價格變動而降低。
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
彭森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改進民生領域的價格管理,加強醫藥價格監管,規范房地產價格秩序,組織開展醫藥價格、教育收費專項檢查及法院收費試點檢查,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價格問題;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執法,引導規范市場價格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價格秩序。
為此,他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價格改革,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更加注重綜合運用多種手段調控價格,運用價格槓桿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對放開價格的引導和規范。
中央警剔泡沫
示遏樓價決心
繼前日宣布取消二手樓稅務優惠后,昨日三大官方媒體亦放話狠批樓價急升。連續兩日出招,警告意味很濃,反映中央對內地樓市乍現的泡沫已甚為警剔。有經濟學家分析,現時當局發出的信號只是「溫馨提示」,旨在宣示打壓炒樓決心。
不過,亦有學者擔心,明年經濟尚未穩定,增長很倚賴房地產業,故會否再推出類似2007年的大動作壓抑措施,頗成疑問。
受惠年初政策 茘升勝前年
內地樓市受惠年初各項刺激政策,早已擺脫金融海嘯的沖擊,茘升速度甚至較前年旺市時還要厲害。雖然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70大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僅按年升約5.7%,但對大部分一線城市居民來說,這個官方數據只是「得啖笑」。
以深圳為例,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李耀智形容,「樓價升勢比火箭還厲害。」其中一個在關外寶安區的樓盤「溪山美地園」,年初開盤一期,平均樓價每平方米不過8000元(人民幣,下同),但去到早前最新一期,售價已高達1.5萬元,升幅87%。「這還不過是普通住宅,豪宅如已停批地多年的別墅項目,樓價更是以倍數增加。」李耀智稱。至于二手樓方面,近一兩個月同樣可見瘋狂情,美聯物業統計,北京11月二手樓均價已經突破1.3萬元,較10月升逾一成,較年初升逾44%。
樓價狂升,小市民自然叫苦連天,民怨浮現。內地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稱,中央在兩日內連出兩招,即是向市場表明對樓價狂升的關注,「這是相當明顯的警告信號,當然目前只止于『溫馨提示』階段,但不排除未來還會有更嚴格招數。」事實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前日即聲言要抑制「投機性購房」。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研究員卻認為,樓價主要由供求關係造成,目前內地樓價上升基本屬于正常。他說,85%家庭買不起樓是事實,即使85%買得起樓,但若暫時沒有那麼多供應,這亦需要一個過程。他并指樓市現時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政府精力放在樓價上是治標不治本。他并警告,樓市一旦再遭打擊,會造成地價跌、房地產利潤跌、拆遷補償跌、稅收下跌等一系列連帶反應。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王慶明言,明年經濟未穩,房地產業極為重要,故他懷疑中央會否于未來再推出類似07年時的大動作壓抑措施。(明報記者)
「自焚事件」發酵?國務院擬改拆遷管理條例
明報
四川成都拆遷「自焚事件」之后,北京大學法學院5名專家日前致信全國人大,呼吁修改法規。官方同日證實,國務院正在準備修改《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目前已組織至少5個部委參與立法調研。這和6年前發生在廣州的「孫志剛事件」頗為相似,當年27歲的大學生孫志剛因未攜帶證件而被收容站工作人員毆打致死,直接推動內地城市「收容」制度被修改為「救助」制度。而今,因一人死亡再次引發國務院修改法規。
強行拆遷不絕 民眾反抗升溫
上月13日,成都市金牛區城管執法局對一處「違章建筑」進行強拆,當官方組織的拆遷隊伍手持盾牌、鋼管沖上去時,抵制拆遷的房主唐福珍女士在樓頂天臺自焚,后因醫治無效死亡。此事引起軒然大波,但當地政府將該事件定性為「暴力抗法」。這還只是內地頻繁發生的因拆遷引發糾紛的一個極端桉例。
隨覑經濟與城鎮的快速發展,內地各處的拆遷工程愈來愈多,而由于牽涉到各方利益和民眾維權意識的覺醒,政府在拆遷中遇到的阻力愈來愈大,于是一方面強行拆遷的事情不斷發生,一方面遭到的反抗愈來愈激烈。在上海,被拆遷居民潘蓉手持燃燒瓶阻擋推進的挖土機;在貴州,遇拆遷的居民用40多個石油氣罐堵路抗拒;在遼寧,抗拆遷者一怒之下捅死強拆人員。一系列的「暴力抗法」事件,考驗覑政府的執政理念,也使人們把目光瞄準了現行的「拆遷管理條例」。
現法例官大于民 違《物權法》
內地現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是8年前由國務院制定的,由于歷史所限,該「條例」只規定了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并未將公益拆遷和商業開發加以區分;出現糾紛也不是由法律而是由政府裁決,被批評是為暴力拆遷提供的一把「保護傘」。
學者﹕政府不介入免官商勾結
不少專家認為,現行的「拆遷條例」與《憲法》、《物權法》、《房地產管理法》保護公民房屋及其他不動產規定存在沖突,這導致了城市發展與私有財產權保護兩者間關係的扭曲。
例如,2007年開始實施的《物權法》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強調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可以徵收個人的房屋,而作為政府法規的現行「拆遷條例」明顯有違該法原則規定。
法學界人士指出,大多出于商業利益的拆遷屬于民事行為,政府應該從中退出,讓拆遷方與被拆遷方平等協商,出現糾紛透過訴訟解決。只有以法治手段才有可能拆解官商綑綁的巨大利益。也唯有如此,才能使總理溫家寶所說的「法比天大」成為社會的現實。
廣電總局批《蝸居》靠官場腐敗和性話題炒作
千龍網12月10日報道12月9日,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制片委員會2009年度大會在北京建銀大廈召開。多名相關領導、制片公司及電視臺代表出席,對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和展望。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宣布,從明年開始,各省衛視播出電視劇的時長將被限制在整體節目時長的40%以內。他還批評電視劇《蝸居》是“靠葷段子、官場、性等話題來炒作”,社會影響低俗、負面。
明年可能不再播超過30集的電視劇
在年會上,李京盛發言,指出電視臺,尤其是省級電視臺應發揮宣傳作用,多播放新聞、咨詢和社會報導,而不是像家庭影院一樣無限制播放電視劇。為了規范播出秩序,廣電將出臺規定,從明年開始,各省衛視每天播出電視劇的時長將被限制在整體節目時長的40%以內,而被視作黃金時間的晚上,播放電視劇的時長比例也不得超過45%。
這并不是本次會議上廣電透露的唯一一條新出臺規則,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發言,指出目前中國電視劇長度注水狀況嚴重,越來越多的集數影響了劇集質量,并表示限制電視劇長度的規定即將出爐:“以后電視劇如果超過三十集,搞不好就播不出去了。”
批《蝸居》社會影響負面
除了衛視無限制播放電視劇和劇集長度注水,多名領導還指出了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存在的更多問題。李京盛表示某些電視劇價值導向錯誤,直批引起廣泛討論的《蝸居》“有很大的負面社會影響,靠性,靠葷段子,靠官場腐敗,靠炒作來吸引眼球。”并表示明年廣電總局將狠抓電視劇的娛樂性、思想性及教育意義的統一。另外。他還以多家衛視爭搶播放《我的團長我的團》事件,批評某些電視臺惡性競爭電視劇播放權。
胡占凡則直指某些電視劇制作單位急功近利,為收視率犧牲作品質量,導致電視市場“數量多,精品少”;而播放單位存在拖欠制作方費用和一味跟風、濫播、無原則翻拍國外電視劇的現狀,選秀節目也十分不規范。另外,演員酬勞過度膨脹也引起廣泛關注,大會常務副會長張明智形容這種現象“像小蝎子吃掉自己的母親,制作方拍片捧紅了誰,回頭他就獅子大開口。”
《潛伏》等主旋律題材電視劇獲贊獲獎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打造優秀的電視作品呢?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王丹彥結合對第27屆中國電視飛天獎獲獎劇目的分析,表示今年涌現的優秀電視劇多為現實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作品十分出彩,值得為各方所借鑒。李京盛也指出,今年全國電視劇總量為359部、十萬一千余集,近十年來第一次實現了數量上的“理性回落”,這也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一次轉折性和標志性變化,以此鼓勵各電視劇從業者更加注重作品質量,努力打造精品。
隨后,現場宣布了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電視劇獎”評選結果,《潛伏》、《我的兄弟叫順熘》、《北風那個吹》、《人間正道是滄桑》、《走西口》和《我的青春誰做主》等六部電視劇獲獎。此外,各方代表就“制播聯手推進定制電視劇發展”等話題進行了討論,會上還舉行了首批“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授牌儀式和新劇推介活動。
菩提明鏡:俄印核合作劍指何方
朝核問題,中國上了美國的「賊船」,配合華府要求北韓棄核,搞了好多年,六方會談無疾而終。現在,美國特使和北韓單對單對話,北韓也有意甩開中國,那就要看美國開出的條件如何。自然,金正日反覆無常,美國也未必可以「喂飽」他。
問題是,中國東面,北韓的核武問題難以解決,中國西面,印度的核武則又要「上臺階」,而且是在中國的戰略伙伴俄羅斯的支持下發展,北京可真是哭笑不得。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七日與到訪的印度總理辛格舉行峰會,兩人會后代表各自國家簽署一份民用核能合作協議。俄羅斯在協議中將核轉讓與印度核子試驗脫鈎,保證即便在簽署協議后印度進行核子試驗,俄羅斯也會不間斷地向印度提供濃縮鈾等核燃料。印度同時擁有進行核濃縮和核廢料再處理的權利。
這份協議可能令北京更加詫異的是,在對印度核子試驗的「放行」問題上,俄印核協議比美印核協議走得更遠。根據二○○七年美印達成的核協議,一旦印度進行核子試驗,美國將立即制止與印度展開的核合作,并且印度須將已獲得的核燃料、技術和設備歸還美國。
也許,北京不能指摘莫斯科,因為不能阻止俄羅斯賺錢,尤其在目前俄國經濟不景的條件下。俄羅斯未來將為印度設在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庫丹庫拉姆核電站新建四座核反應爐,而此前俄羅斯已為這座核電站建造了數座清水核反應爐。俄印核協議簽署后,預計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核燃料將大幅增加。俄國為了賺錢,印度要的是戰略利益。
顯而易見,印核比朝核對中國威脅更大。(柳三禪)
濟世狂言:掠奪人民必遭天譴
中國的最高智慧可說都產生于春秋戰國時代,韓非子就是世上第一位人口學家。他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馀,故民不爭。……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財貨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人口太多就是天下大亂的原因。
毛澤東說:「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今之中國,還有多少社會主義成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房地產早就同香港競爭,如今上海市民叫苦連天,九成市民都沒有能力買樓房,一家三代人幾十年的積蓄全用上,也買不到「蝸居」。我打電話問貴陽市一位女同學:「你到過我香港的住家(六百多呎),如今這種面積的樓房,在貴陽市要賣多少錢?」她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一百萬元人民幣。」在人們印象中,貴陽市還算不上發達城市,但因為空氣清新甲天下,各省市有錢佬都爭相到那里買樓。而當地老百姓呢?只有仰天長嘆。
神州房地產業大發展,財源廣進,少數人暴富,政府稅收大增,國家也暴富。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毛澤東打天下時,「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如今莫說分田分地,官方不強佔民田民地已算仁政了。那些肆意掠奪民脂民膏、不顧人民死活的官僚,用香港近日最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必遭天譴!」一時的暴富并不等于永遠的幸福,我只希望共產黨多多替窮人著想,不要只看得起富人。(劉濟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