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安全突破警戒線 外資控制超過三分之一
2009年11月30日 來源:中國廣播網 趙明明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6時47分報道,北京交通大學產業安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09中國產業外資控制報告》稱,近10年來,外資對中國第二產業即工業的市場控制程度穩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超過一般行業市場控制度的警戒線。
目前,中國的外資企業已多達60多萬家,世界500強幾乎悉數來華。在工業領域,外資對中國采礦業、電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的市場控制度較低,而控制度最高的是制造業。近10年,外資對制造業市場控制度基本在30%以上。
以汽車產業為例,外資企業市場控制率1998年以來穩定在30%左右,鋼鐵行業,外資市場控制度2008年為12.9%;石化產業外資市場控制度18.8%;激烈競爭的紡織產業領域,外資市場控制率超過28%,其中服裝、鞋帽制造領域,外資市場控制度在45%至50%之間;輕工業產業外資控制率近10年也超過了37%。
特別值得警惕的是,電子信息產業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度2004年以后均在80%以上,外資在該領域發明專利控制度平均達到36%。另外,作為經濟發展新的決定性因素,高技術產業總體外資控制度近幾年已經達到近70%的水平。
北京交通大學產業安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09中國產業外資控制報告》提出,中國必須建立引進外資的國家產業安全管理與預警機制,在保持吸引外資合理增長的同時,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并加大鼓勵外資實質性轉讓技術的政策支持力度。
有多少企業成為跨國公司的盤中餐?
邱林
北京交通大學產業安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09中國產業外資控制報告》稱,近10年來,跨國公司對工業的市場控制程度穩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超過一般行業市場控制度的警戒線。目前,中國的外資企業達60多萬家,他們主要通過市場控制、股權控制、品牌控制、技術控制等途徑對中國的產業安全產生影響。(12月1日《北京日報》)
北京交大公布這個數據,表明跨國公司在中國經濟中的控制力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而且這些跨國公司并購的案例大多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制造業、流通業以及高科技產業。有數據顯示,盡管被稱為“世界工廠”,但中國工業品出口的55%以上、高技術產品出口的87%以上由跨國公司完成,其核心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基本上掌握在他們手中。
跨國公司憑借壟斷主導產業和戰略產業的核心技術,獲得了中國巨大的競爭優勢和利益空間。例如在中國汽車業,由于大量的所謂“合資”,現在國內很難看到國內自主品牌的汽車,絕大部分都是“合資”的國外品牌,這些“合資”汽車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基本上是由外方說了算,這些車無論是品牌,還是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而與外方合作的中資企業卻沒有什么話語權。
更重要的是,當前跨國公司進入國內各個產業的力度、深度、廣度和所追求的目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其目的已不僅僅是占領中國市場,其用心是把中國各產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進而從根本上消除將來我國企業與之一爭高低的可能。現在,“必須控股”、“對方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收益必須超過15%”,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并購企業的基本要求。
以世界裝備制造業巨頭——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為例。2003年,該公司宣布要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建立全球的競爭性生產基地。2006年,一份卡特彼勒并購名單被媒體曝光。其中,廈門工程機械公司、廣西柳工機械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機械公司、濰柴動力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業都是其狩獵目標。
而在一份由卡特彼勒公司提交給國內某企業的“投資合作意向書”中,它有如下要求:合資要在它全球戰略下進行,并服從它的全球戰略;它要求擁有品牌,強調全球一體化,限制使用原中國企業品牌;將把該企業建成具有能生產卡特彼勒產品技術的企業,成為其在我國的生產基地。
觀察近幾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并購行為,我們就會發現,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后,首先注入其在中國的業務、技術和產品,打擊跟進者,以圖壟斷中國相關行業,從而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性;其次,中國企業被卡特彼勒掌控后,其產品價格就會由跨國公司定價,進而形成壟斷價格,這樣往往損害國內相關企業的利益。
有專家在研究中國引進外資問題時得出結論,中國的外資對有效率的內資的比例在0.29和0.58之間。這樣一個比例十分接近于目前世界公認的外資依賴國,如新加坡、荷蘭和愛爾蘭等。不過,其中區別在于,這些國家都是小國,容易形成外資依賴,而對于中國如此龐大的經濟體,比例達到這樣的高度,卻是反常的。即便是在經濟更為自由化、更為開放的美國、韓國等國家,內外資比例也遠低于中國。
我們注意到,所有發達國家的開放都不是自由開放,而是選擇性地開放,其訣竅就是要別國無條件“自由化”以打開市場,而對自己的核心利益寸步不讓。美國對外國資本進入本國“敏感行業”實行最嚴格的控制機制,直至提交參眾兩院審查。俄羅斯規定數千家戰略性企業及國家戰略資源,決不允許外資染指。西方國家不拒絕國外公司到本國投資辦廠,但都嚴守一個底線,就是不允許外方獨資、合資企業占據自己產業的主導地位。
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引進外資政策對中國具有借鑒意義。當前,國內究竟有多少家企業成為跨國公司的盤中餐,我們不得而知,但對于跨國公司掠奪式的并購行為,各級政府不能大開方便之門。而應根據《反壟斷法》和《國家安全法》等保護產業安全的基本法律,提高跨國公司進入國內關鍵行業的門檻,建立國家對外資控制行業資產的審查機制,特別要防止觸及中國產業安全的并購案頻繁發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