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意見函
尊敬的xxx:您好!
前段時間我給您寄去的《特別起訴狀》可能收到或轉收了吧?
一份關于國企改革的《特別起訴狀》見 http://club.finance.sina.com.cn/thread-56525-1-1.html?retcode=0
此函,我是想給您提意見。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我的權利。意見如下:
1、國企改革走偏了要予以糾正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講話中指出:“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
1985年8月28日鄧小平在《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講話中說:“ 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社會主義本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第二,決不能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
改革30年了,自始就影響著國有企業及集體企業,國企改革(從1993年開始)16年了,國有企業及集體企業紛紛破產倒閉,私營企業林立而起,國有企業改革實質是將國有企業改為私營企業(民營企業),變“公”為“私”。階段性改革(改革在進行中)的結果是貧富懸殊,兩級分化。私營業主(民營業主)擁有幾千萬、幾億、幾十億的財富,而普通職工,尤其是下崗職工的財產無幾,生活困苦。這不能簡單說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僅認識到這個層次;按鄧小平的講話精神,這不是鄧小平設計的改革要達到的目的,這標志著改革走偏了,失敗了。
既然改革走偏了,失敗了,就應該認識“偏”在什么地方,“敗”在何處,去認識“偏”、“敗”帶來的危害;還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改革,就應該校正走偏的改革方向,轉敗為勝。現在是高舉鄧小平的旗幟,那就應該認真學習鄧小平的講話,掌握其理論實質。
人們沒有忘了當年的“三大改造”,即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那是劃時代的改革,是真正的改革。
而現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造,連綿不斷,30年了,仍處在一個攻堅階段。那時我20多歲,現在我50多歲了,還沒有看到改革的盡頭!與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三大改造相反,這場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是將“國企”改為“私企”,是將“公有制”逐步改為“私有制”。如果這個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未走偏,是正確的話,1953年何必要進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呢?那么,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是錯的;如果那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正確的話,那么,現在這場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就是走偏的,是錯誤的,二者不能趨同。
“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個“堅”是指什么,“攻”什么“堅”?“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是“深層次”的什么“矛盾和問題”?沒具體說,我也不去猜測。但是,如果真的“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真的,“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那就按設計者的意圖愛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哪還有什么“堅”、“攻堅”及“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問題?從原青城子鉛礦、原楊家杖子礦務局多次發生的“群眾性事件”,到10年后的現在通化鋼鐵工人反“公”改“私”的怒吼,沒看到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符合黨心民心”,“得到人們擁護和支持”,看到的是工人群眾的堅決反對!
2、不去認識私營業主及其企業的實質
改革30年,尤其是國企改革16年,私營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讓人看到的是私營企業的振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萎靡,破產倒閉,被私企吃掉。
私營業主只想其獲得高的利潤,很少自覺兼顧國家及勞工(工人)的利益。其企業,勞動環境惡劣,克扣勞工(工人)工資是常有的事。我親眼看到,一幫從吉林到遼寧來的勞工(工人),為一家建筑行業的私營業主打工,按月支付的工資并沒支付,這幫勞工(工人)年終是穿著單衣服回家的!
私營業主是腐蝕國企當權者、國企控股負責人、國家官員、滋生黑社會的根源。改革時期的私營業主及其企業與舊中國的資家及其企業沒有本質的區別,與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及其企業也沒有本質的區別。舊中國的資本家、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是剝削階級,改革時期的私營業主同樣是剝削階級。被消滅了的剝削階級,在改革中又復活,有發展壯大了。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就是官方不允許、控制私營企業發展,其也要千方百計謀求發展。私營企業,它所帶來的利,遠遠彌補不了它給黨,給國家帶來的害。中國的私營業主及其企業,還處于發展階段,處于吞噬國企及其資產資源階段,在不遠的未來時,私有企業發展成熟了,那么,中國“社會主義”的區域,就定會跟香港一樣!我在網上看到了香港游行群眾打的標語。
3、對改革時期的“階級斗爭”不予以認識
現在一提到“階級斗爭”就是大錯特錯,誰也不敢提了。不要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說:“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的前提下,“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那么,提“階級斗爭”何錯之有?這個“一定范圍”,至少可以說在國企改革,將“公”改“私”、將“公有制”逐步改為“私有制”或逐步削弱“公有制”的范圍上。
中國存在著“階級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說:“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
“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能夠消滅”,是依據“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為條件,即前者的成立,是依后者為條件的。看看中國的現狀,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是將國企及其資產資源改為私企及私有資產資源,即將“公”改為“私”。私營業主及其企業遍及全國,其合法地位得到基本確定,及在進一步確定中。私營業主及其企業與舊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及其企業沒有本質的區別。這說明中國的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形成或基本形成。
中國在改革時期產生及存在著“剝削階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說:“中國人民對敵視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必須進行斗爭。”
誰也沒有忘了,毛主席當時講“階級斗爭”,根本目的是為了確保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防止像前蘇聯那樣搞修正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不搞貧富懸殊、兩級分化。即毛主席講“階級斗爭”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共同富裕。“階級斗爭”表現形式:一是,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斗爭;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斗爭。
什么是社會主義?這早有定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早已賦予它的內涵。這里,我想說什么不是社會主義,那就是搞“公”改“私”,搞貧富懸殊、兩級分化,不是社會主義。
如果中國走非社會主義道路的話,那么,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鮮血就白流。沒有一個先烈是為了中國還近于舊中國那樣,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者、存在著黃毒賭黑社會、存在著官員腐敗等獻出寶貴生命。
哪里有剝削、壓迫,哪里有腐敗,哪里有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哪里就有反抗、反腐,就有斗爭。當私營企業吞噬國企及其資產資源、腐敗分子受賄及貪占國有財富,擁有千萬,億萬元的財產,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時,私營業主、腐敗分子希望“和協”,希望工人群眾不要反對、上方、反抗、斗爭;然而反抗、斗爭是不可避免的。
4、懲治腐敗的績效與腐敗現狀差距太大
改革30年,國企改革16年,自始就伴隨著腐敗。腐敗久矣,懲治腐敗久矣,然而腐敗愈演愈烈。
以原青城子鉛礦為例,從原青城子鉛礦記載的資料看,“文革”時期產銷量及經濟效益是最好的,領導干部廉潔;進入改革時期后,就開始腐敗了。國企未破產時,領導干部雖腐敗,尚未到猖獗程度;國企人為關閉破產組建民營企業后,原國企的領導者腐敗就猖狂了!國企破產后棄的幾百億資產資源,它仍應屬國有的資產資源,原國企的領導干部可以任意貪占了。那個原國企副礦長(處級干部)赫榮清,他貪污的錢財都幾千萬(按破產政策,他的全民職工身份不變,所以仍屬于貪污)!腐敗就在這眼前,就在那,沒人治!咱們共和國有得是金山銀山,赫榮清貪污幾千萬(元)也不算什么,但是腐敗及腐敗未得到懲治,在社會上造成極壞的影響,影響著黨的凝聚力!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這話說的對。“……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
這腐敗的“源頭”在哪呢?就原青城子鉛礦,改革前領導干部廉潔,怎么一喝改革開放的“水”人就變腐敗了呢?!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公有制”是腐敗的根源,要廢“公有制”為“私有制”。我覺得這是用私營業主去取代腐敗分子,是用“私有制”去掩蓋腐敗。再者說,就是廢除了“公有制”變成了“私有制”,國家政府官員不能都成為私營業主吧?若不能,腐敗仍未根治。
腐敗的“源頭”在哪呢?腐敗的“源頭”是共和國決策層決策的失誤。
人們同樣沒有忘了當年的“三反”、“五反”,它實質主要是懲治腐敗,不足一年時間就勝利結束了,腐敗在萌芽狀態就消滅了。而現在這個懲治腐敗,也近三十年了,還沒了解,遙遙無期,不見盡頭!這是為什么呢?
5、“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達到小康”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改革開放前人們生活水平不高,但絕不是“溫飽不足”。當時說我們這代人,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吃得飽,穿的暖,過著幸福生活”。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吃粗糧,但不影響“飽不足”;穿帶補丁的衣服,但不影響“溫不足”。“吃得飽,穿的暖”也就是幸福生活一個標志。我們這代人,那時也確實感到很幸福。在學校,放學回家在街道,經常開“憶苦思甜”會,請貧下中農講舊社會的苦,同時思新社會的甜。如果舊社會無苦,新社會無甜,我們這代人及人民群眾,生活“溫飽不足”,挨餓受凍,怎么能“憶苦思甜”呢?
改革開放前,盡管存在個別家庭生活“溫飽不足”及1960年“低標準”年份的情況,但它不影響人們生活“總體達到”了溫飽水平;把那個時期說成是人民生活水平“溫飽不足”,不符合事實。
有人說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中國餓死3600萬人(有的人說餓死的人數更多)。1959年—1961年總死亡人數3086.8萬,按正常年份推算的正常死亡人數為2808.3萬,有爭議(非常死亡)的死亡人數為278.5萬,然而竟能餓死3600萬人來!那是別有用心的人污蔑改革開放前那個年代。
改革開放30年的現在,人民群眾生活“發展到總體小康”水平,我不去懷疑。“小康”的標準,沒給定義,但它總不能與“溫飽”標準相同。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不應包括下崗職工這部分群體。這部分群體“總體”上處于貧困,有的生活饑寒交迫,甚至死亡。
原青城子鉛礦工人王殿學,原國企人為“關閉破產”后不久,他患了肝病,“一次性安置費”的2萬元錢很快花光了,沒有錢治病,就那么硬挺著,病很快發展成肝硬化,很快發展成肝硬化腹水了。他想辦病退(退休)。按規定,他應該符合病退的條件。2001年他去了病退檢查,幾個月過后,省有關部門沒有批準他病退,由于病太重,才下個通知,叫他下次再復查。2002年他跟別人借了3百元再去病退檢查。他滿以為這次能批準他病退了。他說,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不關心病退后月退休金多少,而是想病退后,死了有一萬來元的喪葬費,能把欠人家的錢還一還;如果不病退,死了就沒有喪葬費。然而幾個月后,“上邊”下來的通知是,叫他再下次復查!此不久,王殿學含著沒處訴怨恨,死了!
就我本人下崗后,生活同樣饑寒交迫,常為米、柴、看病犯愁。“總體小康”,確確實實也不包括我!
“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那時真是美好!還有11年,到那時我就六十多歲了,但我這個身體狀況,舊病未祛,又添新病,怕,只怕我活不到那個時候。我向往那11年未來時的美好生活。同時我更關心的是:那時中國腐敗是否得到根治,還有沒有腐敗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那時是不是根本扭轉?那時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是否得到解決,還是依舊?國企改革是不是還將“公”改為“私”,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存活數,是改革之初的百分之幾?“剝削階級”是不是被再次消滅,“剝削”是否再次消絕?工人是不是還在下崗,是不是把下崗工人的“低保線”錢漲一漲就算達到“小康”?
6、對黨維系執政的基礎不予認識
“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中國共產黨維系其執政的基礎是公有制,是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不是私有制,不是私有制的經濟基礎。
網上出現奇怪的現象:左翼,大都反對私有化改革(這個特定含義的改革),同時反對資本主義國家那種民主,擁護黨長期執政下去;右翼,大都擁護改革,堅決支持這個改革進行下去,同時提出改革不徹底,“政改”滯后,要求“政改”,也就是要求“大選”,不要在“小圈子里選”,不能一黨執政。現在這個改革,連常人也知其盡頭的結果怎樣,難道高層次的決策者真的看不清?如果中國實施“大選”,黨還能不能維系執政地位?分析一下:
以前的黨,是像太陽的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人們把她比作母親,現在聽不到這樣的話了。
靠軍隊?軍隊來自于民眾,豈能長久?
農民,區域的農民,都聽該區域小土皇上村長的,村長都是富人,大多數村長本身就是私營業主,………………
此信未完,體力不支,暫寫到這。此信公開。病不愈,情緒也不好,該函中語言若有不當之處,望包涵(電話:0415 8551410)。
此致
敬禮!
丹東 鳳城市青城子鎮 大東街 XGZGHYD
2009年11月26日
歡迎轉帖。郵箱:[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