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諜戰為何集中爆發
商海中,他們無處不在,而真實面目并不為身邊人所知;當你有所察覺之時,損失或已不可挽回。
商業間諜,或許將成為中國商界2009年的一個關鍵詞。
10月14日,最新的涉案者郁向東在美國被逮捕。郁向東被捕之前的身份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的車身專業總工程師。此前,在中國汽車業界還有另一起間諜案并不廣為人知。長城汽車狀告菲亞特侵犯其商業秘密,這或將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訴跨國品牌“商業間諜”第一案。其實,這只是菲亞特2007年訴長城汽車侵權之后的續集。
當然,最讓中國商界震驚的還是“力拓案”。7月5日晚,上海市檢察機關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礦業巨頭力拓的中國區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準逮捕的決定。隨之,圍繞著千億元的鐵礦石行業情報交易鏈條浮出水面。
追溯過往,這只是冰山一角。商業間諜案并不僅僅局限于跨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之間,更多的竊取商業機密和核心技術的事件,就發生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經濟開放、轉型的年代。是一種報復的信號?
報復?“美國的動作是一種信號。就是你侵犯我的知識產權,在你的國家我沒有辦法,但到我這來,你就沒有辦法。”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賈新光認為,“這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一記耳光。”
無形之中受傷的還包括更多的郁向東們——汽車業的海歸技術派,以及向這些技術派伸出橄欖枝的中國汽車企業。
在北汽的藍圖上,引進人才加強自主品牌的研發同樣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北汽現任總經理汪大總、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院長顧鐳,均是有底特律從業背景的海歸人士,在歸國后被延攬至北汽旗下并委以重任。在某種程度上,引進海歸以提升研發能力,已經被中國車企視為技術升級的一條捷徑。但郁向東事件之后,這個流行模式開始散發出危險的氣息。“這是美國的一種報復心理。現在引起的矛盾就是,你不要再用海歸。海歸在國外就職時不可避免要下載東西,而這些信息,美國都掌握了。”賈新光認為。
耐人尋味的是,盡管這起竊取商業機密案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但郁向東的老東家福特汽車對此未置一詞。難道福特真與此事毫不相干?《三井帝國在行動》作者、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的看法近乎“陰謀論”。“如果福特在中國的市場有很大利益,就不會這樣做來激化矛盾。現在這樣做,是因為福特現在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被德國汽車、日系汽車和國內幾家汽車廠商搶占了很多的市場份額。通過這樣的手段,它可能希望中國做出讓步,改變在中國市場的不利局面。”白益民對記者說。商業間諜被空前強化
一位服務于不同公司的美國自由間諜曾說過:“有戰爭就有欺騙,商戰亦不例外。”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看來,商業間諜的本質是用經濟流兌換信息流,再用信息流創造更大的經濟流。
在富爾德商業顧問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倫納德·M·富爾德那里,商業情報的作用近乎被神化。這是一位競爭情報領域的開拓者、大師級人物。25年以來,他曾為《財富》500強半數以上的企業提供過服務。他曾經透露稱,90%的美國企業雇傭專人從事商業間諜工作。
在宋鴻兵的著作《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中,情報對歐美金融集團的崛起起著催生的作用——“情報和金融永遠是一家人。”
提供商業機會只是情報的作用之一,在不同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競爭對手的情報或商業機密都是企業在商戰中勝出的隱形籌碼。“一般是競爭的一方處于劣勢時會給對方扣上商業間諜的帽子,來制衡對方,增加競爭的砝碼。”白益民說。
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則認為,強者并不能被排除在商業間諜的使用者之外。“很多弱者獲取商業機密是為了爭取平等地位,謀求更加平等的競爭。但是發達國家對新興市場的情報戰,是要爭取控制優勢,獲得超額利潤。世界500強,一般都有自己的情報機構,他是強者,謀取壟斷利益。”江涌說。
商業間諜行為給各大公司造成的損失驚人。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名列財富雜志前1000名的公司每年因商業機密被偷竊的損失高達450億美元,每個公司平均每年發生2.45次、損失超過50萬美元的案例。為什么是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現在缺乏尖端技術。在技術依賴的情況下,只有兩種手段可以緩解燃眉之急。自主研發,或者廉價獲得技術,就是雇傭擁有這類技術的人。這時候美國人要想阻止你,就是對這個人進行阻礙。”白益民說。
這也正是商業間諜案件2009年頻發于中國的原因。
隨著商業機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商業間諜的手段也會日益高明。因而給商業間諜設一道防線,已成為未來市場競爭必不可少的一課。
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許多公司不得不投入巨資加以防范。比如,雷曼兄弟公司在“9·11”后就拉來了泰德·普萊斯這位前中央情報局負責采取行動的副局長,擔任公司全球安全部門的負責人。
也有一些公司的設備時刻提醒員工注意保護商業機密。例如,在蘋果的一些會場內總會有這樣的提示語:“請擦去黑板并將你所有的秘密文件處理掉,工業間諜在你之后預定了這一房間。”
同時,許多企業也雇傭專業的安全公司負責對公司職員進行調查和監控,及時發現潛在的商業密探,保護本公司利益。尤其在IT業中,“諜對諜”已經形成規模。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手機市場,對在中國的話語權的爭奪,將被提升為各大跨國公司的戰略問題加以考量。中國市場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將不得不面對成為商業間諜“溫床”的命運。
這也意味著中國公司在防范商業間諜的薄弱環節需要加強。“中國的防范意識比較薄弱,但其實商業間諜屢屢皆是。第二,我們也缺乏應對機制。尤其是在立法上的缺乏,使得應對起來捉襟見肘。”江涌說。
據《中國企業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