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產業升級遠重于GDP趕日超美
—— “龍永圖的GDP增長論”如同股評師的樂觀報告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近日表示,中國GDP超過日本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超過美國僅是時間問題。持如此樂觀態度的原因在于,他認為,工業化、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在短期內不會改變。而中國目前處在城鎮化、工業化中期,并不缺乏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這一說法,有點像股評師經常帶給大家的樂觀報告,經不起詳細考究。
中國目前的相對優勢的確在于工業和制造業,但不能因此就強調繼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忽略產業升級。我們的很多產品在大量生產后,是走出去了,但這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我們自己的產品,而是其他國家借道中國生產的產品。而且,勞動力價格沒法上去,銷售價格也沒法上去,導致的最后結果很可能就是像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利潤率下降,產品相對過剩。
中國目前的發展依靠的是勞動力。資源需要從海外引進,技術也需要從海外引進。等過了十年二十年,老齡化的問題會日益凸顯。在勞動力的競爭力中,中國會不會一直擁有絕對的優勢呢?所以,中國經濟要想持續穩定發展,必須走產業升級的道路。
產業升級的路不好走。在應用技術層面,日德占據統治地位;在創新技術方面,美國一家獨大。而就在低端競爭中,中國目前也面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在這次東亞共同體的倡議中,日本將印度也包含在內,就是看重印度巨大的勞動力市場。
以日本為鑒,日本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很少強調GDP,而是強調產業轉型。當初,日本創造了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的經濟奇跡,靠的就是出海,將國民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也把海外資源拿回來。日本一直在不斷進行技術積累,不斷去海外獲得資源。表面看,日本的GDP是負增長,但實際上日本的經濟質量非常好,很多產業依然占據高端位置。
龍永圖說:“中國經濟就像年輕人,處在上升時期,得了感冒吃一點感冒藥就好了。”這話沒錯。中國GDP的增加,就在說明這個孩子在長重量,對孩子來說,這一變化很自然。但當一個人成熟了,重量變化就不再那么明顯,但你不能據此說明他的身體不好。日本就是這樣的一個成年人,身體依然強壯,經濟依然向好。
日本不看重GDP。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曾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實施前,日本的人均年收入就是中國目前的這個水平: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左右。20年后,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了全球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國家。這一過程,同時也是日本通過產業轉型,幫助民間資本向外擴張,變成一個經濟強國的過程。
所以,以日為鑒,中國應該更注重產業升級,注重對物流渠道的控制,完成在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并形成類似日韓的獨立自主的產業體系等。我們應明白,完全依賴外國,遲早會有危機的。
請問龍永圖先生,中國加入WTO了,經濟全球化了,是不是也應該用GNP(國民生產總值)來代替GDP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了?先生怎么從來不提什么時候中國的GNP能趕超日本和美國,什么時候人均GNP能趕超日本和美國?▲(來源:環球時報 2009年10月20日 作者白益民是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揭開日本財團的中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