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筆為器 說盡官埸
---讀伯臣雜文集《說不盡的官埸 》 李炳銀
官民之分,歷來都有。朝朝有官,亦如時時有商貿即有市場一樣,也就朝朝有官場。官場是經營權位的地方,所有對于權力、爵位官職有嗜好、對顯爵有興趣的人,就都愛到官場上去游動和闖蕩。中國是個以權力為中心的國家,權謀也很有文化內涵和背景,所以,歷來官場買賣興隆,生意紅火,期間的故事多,道行也深。晚清的時候,李伯元創作的近乎紀實的小說《官場現形記》,至今為人們所看重,曾經被魯訊稱之為“譴責小說”而一直歷史存名。官場不是人人都可以走進,但官場歷來是世人緊盯觀察不放,并不斷評價議論的對象。因為,除了皇帝,人人都在官下生活,勢必如此。
朋友將伯臣的雜文集《說不盡的官場》推薦給我看。讀了伯臣的這專題性的論說現實官場種種游戲和把戲的書之后,我先是慶幸自己遠離了官場,再是對官場產生未名的恐懼和厭惡。陶淵明不愿屈身仕官,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走進了鄉間“桃花源”;老早也從戲文中知道,包公盡管已經是官高位顯,可還要勸秦香蓮教育孩子“盡管讀書莫做官”并表示自己也要辭官了;宋代的大才子蘇東坡也曾勸人們,只管讀書不作官。如今方知,這些都有不是虛話,而是他們在經歷了官場的兇險、丑陋、無奈、無聊等情形之后的由衷之言。可是,不管做官的道路多么艱難,世世代代走在官路上的人還是熙熙攘攘,擁擠不堪。這都是因為,當官可以給人帶來榮光的感受,能夠給人帶來權力和財富等等。正是這些催起了人們當官的興趣,才使得人們不顧艱辛、屈辱、兇險地混跡于官場,目的就是為了做個官,一心想做個大官。求官不同于拜佛,拜佛只要心誠,求官卻需要“道行”,需要懂得為官之道才行。
曹雪芹在他的偉大著作《紅樓夢》里寫到做官的訣竊時,寫道了個“護官符”的奧妙。如今的官場,自然和封建社會的官場有所不同,但在運行的規則和表現上還是有不少令人反思之處的。伯臣顯然是個對于現實官場不少研究和探問的人,讀了他的這本書《說不盡的官場》就很使我長見識,開眼界,方知如今的官場競爭還有這么多的曲曲拐拐的名堂。在這本從100個角度來探問論說官場種種情形的作品中,對于現實官場觀察得十分細致,不少剖析也深刻到位。在《要官、買官與給官、賣官》一文中,作者對于要、買、給、賣官中的相互關系和轉變的可能性進行了十分辯證合理的論述,對于人們認識要官、買官、給官和賣官的情狀有很大幫助。再如《游戲規則與用人規則》一篇,就對于在現成的嚴格規則和實際用人過程中的不遵守規則之間,發現了官場上的形式主義和虛偽行徑;《講政治的遭遇》一篇,既肯定了講政治的必要性,但同時明確地指出;“官員隊伍中鄙視政治、不講政治的人大有人在。正規場合誰也不會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但政治成了官員們茶余飯后的一種調侃。有些官員嘴巴上講政治,心底根本沒有政治二字;有的官員講政治只是把政治當做一個幌子,利用政治加官進爵;有的則干脆徹底拋棄政治二字。”《官場多勢利》一篇,也用確實的事例說明了官場上人際關系的無情和嚴酷。伯臣的話題非常廣泛,說官場上的“文憑”、“排座次”、“送禮的學問”、“官場多偽家”、“官場玩家”、“病房里的腐敗”以及“偏官”“官腔”、“官托”、“官友”、“官告官”等等,可謂林林總總,花樣繁多,令人眼花。再看《學習的竅門》,《班子民主生活會》《一團和氣》,《報憂比報喜好》《何不瀟灑做回官》《人走茶要涼》《做事越多麻煩》《出風頭與黑貓放鼠》《‘關系’的重要性》等等,也可謂景色燦爛,目不暇接。問題是,現實的官員,都在講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以人民的利益為目的和已任的,可為什么官場上竟然有這么多骯臟的行為和丑陋的人物。自然誰也不應當以偏蓋全,盲人摸索象,以此全面地否認了官場的燦爛陽光。但存在這些令人不快的現象,終究是“官風不正”的一個說明。伯臣的書名為《說不盡的官場》,可我感覺,因為他放射的眼光和幾近窮理的分析,似乎這已經是一本“說盡官場”的作品了。
但是,官場的“門道“確實太多,變化微妙,是很難用言語來窮盡的對象。所以,伯臣雖然從這么多的方面和角度來說官場,到頭來還是有“說不盡的官場”之感。可貴的是,伯臣在說官場的時候,不是一味地義憤和嘲弄,不是不作區分的全都罵倒,而是將官場看成一種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現象給予關照,對現實的、實證的對象進行理解和分析,因此,他多是能夠從真實的事例和現象出發,其中不少獨到的發現和深刻的理解使人佩服,甚至驚嘆。不能說他全都有看得準,挖得深,說得透,可這種直面現實的精神,這種不落空談、與世有補的現實行為作風,在這個崇尚實利、浮躁異常的社會生活環境里,顯得十分可貴。伯臣有這樣的銳氣和恒力,期望官場的清明,期望世事的理想,也是個特殊的角色了。一個知識分子,做人,做事,如此癡迷,或許會讓有些人有不無“愚鈍”的嘲笑,但愚公和智叟的區分終究是個長久的話題,是非終會有個公正的區分。
現在的文壇,“玩”的人多,所以什么“戲說呀”、“新編呀”、“解構呀”、“造情呀”、“扯談呀”等等的現象隨處可見,你想躲都很困難。盡管如此,依然還有伯臣這樣的書。雖然伯臣的文筆還不夠犀利,行文也多平直,但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只要伯臣“經世致用”,“周乎萬物,道濟天下”的精神不變,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趨成熟,也許就會有以文名世的時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