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每年一萬億元的工程建設資金,我們有責任給子孫后代多留遺產,少留遺憾”。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十屆全國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呼聲一直震撼著記者。
大量遺憾工程的出現,從根本上講是沒有打造遺產工程的心理素質和物質素質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中游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秦蜀郡守李冰設計和組織建造。2200多年來,它一直發揮著極好的水利調節等重大功能,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成功錄入《世界遺產名錄》。本報圖片庫提供
王夢恕院士預測,在未來30年左右的時間里,我國將進入大拆除和重建的高潮期。這是因為目前的一些工程建設,設計、施工都沒有從長遠規劃。加上一些工程一味地追求政績,客觀上存在缺規劃、欠設計、摳投資、緊工期等先天缺陷,使原本能夠成為遺產工程的好項目,也遭到浮躁之風的侵蝕。有的項目工程甚至剛剛啟用15年左右,就不得不進入大修期或干脆拆了重建。
規劃設計先天不足。一些地方的有關部門聽不進專家的意見,誰不按照他的想法說,干脆就不讓你發表意見。特別是一些綜合性工程,涉及多學科技術,原本應該多聽取各方專家的意見,但由于一些工程項目上馬時間緊,論證時間不足就倉促上馬,最終造成遺憾工程。王夢恕院士批評了一些不負責任的專家、學者,他說,有些專家、學者失去了堅持真理、嚴謹科學的品德,跟著有關部門的喜好走,不顧科學操守,一味跟著起哄。另有一些跨位(學科)專家,學術有限但卻敢跨行業講話,造成專家意見混亂,這些都是工程項目設計先天不足的重要因素。
項目工期人為設定。王夢恕院士認為,一個工程項目的建造,有它科學合理的工期,誰違犯它就要付出代價。如蘭州與武威間的烏鞘嶺鐵路隧道,全長20多公里,合理工期為四至四年半時間。有關部門為了提前到兩年半完成任務,提出“進度壓倒一切”的口號,不惜成本,采取長隧短打,打了13個斜井、豎井,單是這些附屬工程的長度就大于20公里,超過了隧道本身,工程造價超出6億多元,如果算上將來填埋斜、豎井的費用,所有施工方都要嚴重虧損。而且由于大量開挖斜、豎井,嚴重破壞周邊生態環境,群眾很有意見。
工程造價不盡合理。合理造價是保障工程不大拆、不重建的根本。王夢恕院士強調,暫時沒有能力建的項目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勉強上項、勉強建設,只能得到一個四不像工程。比如,一些城市人口不過幾十萬,GDP不過千億元,財政不足百億元,卻要爭著上地鐵項目,出不起錢到處貸款,這樣的工程即使建起來也是賠本工程,失敗工程。另有一些工程,只考慮建不考慮保養,建得起,養不起,最終發揮不了效益,成了樣子工程,過些年不想拆都不行。
慎建少拆,為子孫后代少留遺憾,多留資源
“從對比來看,我國平均建筑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的三倍,建筑物平均壽命是別人的1/3,拆房率居高不下。”王夢恕院士把當今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標志性工程”歸為遺憾工程系列。
他說,許多國家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村鎮,仍保留著許多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筑物和街區風貌。而我國僅存的歷史性標志建筑已是鳳毛麟角,卻仍免不了被拆除的厄運,全國各地文物古跡毀砸過半,取而代之的是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筑,不土不洋的建筑垃圾。
一些開發商惟利是圖,太多的設計師遷就附和甚至失去職業道德,太多的官員指手畫腳,太多的用戶跟風逐流,當一座舊式建筑物影響商人賺錢,又遭到住戶嫌棄、建筑師的藐視時,再高的文物價值也會毀于一旦。
從尊重歷史文化和愛惜資源出發,應保護各個時期的建筑物。歷史不應該在建筑上有間斷,亂拆亂建,將會給后人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王夢恕院士很不理解:在我國第一期儲存原油采用地上方案時,經多次論證地下油庫比地面油庫有九大好處。但是,在某一地區,地面300萬立方米油庫仍在施工,而這個占地58公頃的地面工程的壽命僅為25年,明知不好,還在修建,是為什么?
本來某市修建海底隧道是最佳方案,但官方一直熱衷于在海灣中修一座36公里長的雙向6車道的大橋,耗資在100億元以上,而在這里每年因大霧、大風等惡劣天氣要中斷通行至少有40天以上。這種不注重經濟效益的建筑工程,不知為什么就批準了?
王夢恕院士呼吁,各級政府要從資源、土地、人口、環境等觀念出發,城市不應無限平面擴張,要大力發展地下空間,變成立體城市,向地下要資源。給人們生活的第二空間,已是世界潮流,日本要把一個日本國變成十個日本國,就是要向地下發展和規劃。美國提出在21世紀將1/3的人口居住在地下或半地下以節約能源,這也是我國應效仿的。
用科學發展觀來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力爭建出更多的遺產工程
王夢恕院士主張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我國的建設工程。他說,衡量一項工程是否夠得上遺產工程,首先看它在規劃、設計、造價、施工上是否真正科學合理。一看環境影響,好的工程應該是保護環境而不是破壞環境;二看社會效益,是否有帶動周邊經濟人文環境的作用,而不是只考慮自身的效益,甚至是損人利己帶來的效益。如,地鐵工程修到哪里,哪里的地價就會上漲,沿邊就繁榮;三看運營代價,建成一個工程用不起、修不起,如上海某大廈,一天的運營費50萬元,北京某建筑每天的運營費上百萬元,誰敢接受它。一些城市地鐵的修建也正追求高投入,運營費滿足不了設備折舊費,政府每年不得不補貼幾億元;四看自主知識產權,是否具有中華民族特點并有創新;五看節能環保,節能、環保的工程才能長久;六看工程壽命,我們常講“百年大計”,這只是一個安全標準,一百年是使用期,兩百年是維修期,而現在有些橋梁建設不到50年就壞了,一些房屋不到30年就成了危房。
王夢恕院士說,即使不懂建筑藝術的老百姓,也能想出個起碼的建筑標準,那就是:“造價不高水平高,標準不高質量高,面積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環境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