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了4個月的315晚會一播出,再次引爆了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這次曝光的產品是海參養殖基地之一的山東某墨,在飼養海參中,存在大量使用違規藥物的行為。為了清除不利海參生長的其他生物,養殖戶往池塘里加入了不少敵敵畏,50畝池塘使用了20箱敵敵畏,一箱敵敵畏6公斤,總共用了120公斤。養殖戶坦言,由于敵敵畏毒性很大,池塘里的螃蟹、魚蝦等生物幾乎滅絕,記者實地看到了池塘邊被藥死的螃蟹。此外,使用過農藥的毒海水還會被重新排回大海。
相信所有看到報道的朋友,一定在想這到底吃的是海參,還是敵敵畏?這些毒水的海洋的污染,對人類的傷害有多少,我們無法計算。
為什么養殖海參要如此趕盡殺絕?池塘中只能有海參一種生物,我們稍稍用心思考,會發現現代的農業實際就是一個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為了達到目的開始研發化肥、除草劑、農藥,最后甚至研究轉基因。
可是,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就在《寂靜的春天》中,反思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最終給人類帶來不堪重負的災難,闡述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制造的毒藥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于飲鴆止渴。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沒有停止這一腳步,而是變本加厲。君不見醫院里人滿為患的患者,君不見動不動就是這癌、那癌。為什么癌癥病人越來越多,看看古人造字“癌”,首當其沖就是各種“毒”從口進入。大家應該反思了。
過去在農村,總能聽到這樣的事情,因為家庭矛盾,某人想不開就拿起家中的敵敵畏一喝了事,敵敵畏屬于高毒類,有數據表示,成人的致死量是10g。
可就是這樣的養殖過程有幾個消費者知曉?隨著我們遠離農業生產,越來越不了解其生產過程。送到我們眼前的是,各種明星代言的廣告,各種電視購物節目、電商網站和微商的大力宣傳,海參搖身一變,變成了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
俗話說謊言千遍就成了真理。加上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過的越來越好,在在吃的方面人們不再是追求吃的飽,還要吃的好,如何吃更的健康,如何吃的更營養。正是這樣的心態給一部分人提供了商機,海參就這樣被包裝成高檔保健品,通過所謂的磚家宣傳,海參的滋補功效被一個又一個的編織出來,令消費者心動欲試。最終讓無知的消費者支付這筆智商稅。今年爆出海參,明年可能就是燕鍋(wo)。曾經有人說,社會上流行什么,你就遠離什么。細想想不是沒有道理。
真正能讓我們遠離“敵敵畏海參”,筆者認為是學習中醫,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20字真言:“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這是古人總結的養生最高境界,凡是要有度,圣度為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