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都不夸張,上海就是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這是事實。
但是,反過來看,只要考上高中,在上海參加高考,上個大學就問題不大了,只是看上個什么樣的大學的問題,不說北清復交,起碼要拼一把985、211吧,這些都拼不上,也要盡量拼個好一點的二本,將來找工作的時候起碼起點能高一點吧。
也就是說,在現在上海這個政策下面,其實差不多一半的小孩都是可以上大學的,只是有好壞的區別而已。注意這個比例,一半的人能夠上大學,這個比例在全國來說,都算是比較高的,不低了。這就等于上海實際上把高考提前了,用中考替代了高考,高考只是在大學之間進行分層選擇。
所以,很多人乍一聽上海一半的小孩在中考的時候會被淘汰下去,只能上中專,會覺得很驚訝。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因為上海有大量的國企,所以即便這些小孩在中考中被淘汰下去了,只要愿意去中專學個技術,仍然是有機會進入國企工作的,待遇也不差,生活也不會差。
所以,上海有一個特殊的名詞,三校生。三校生就是中專、技校這種職業技術培訓之后形成的一個群體,他們大多數都在上海的某些國企工作,比如地鐵、港口、公交、上汽以及其它類型的企業工作,雖然絕對收入不如一般城市白領,但是因為是上海本地人,所以生活水平并不差。
這和國內其它地方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實際上,其它省市的淘汰率比這個還高,只不過相對來說,發生得比較自然一些,而且不是在中考的時候一次性淘汰,而是通過中考和高考進行多次淘汰,中考淘汰一撥,高考再淘汰一撥,逐步完成這個過程,最終基本上就是絕大多數農村小孩都被淘汰掉了。
更重要的是,對內地省市來說,沒有上海這樣多的國企來吸納,所以一旦被淘汰,進不了大學,那么就意味著要出去打工,即便是上了中專,也很難進入國企,而只能去珠三角、長三角去做體力勞動,無法維持一個收入穩定的體面生活。這才是真正的被淘汰,和上海被中考淘汰了的小孩不是一個概念。
比如說,在內地省市如果一個小孩選擇在本村的小學讀書,之后在鎮上的初中讀,然后中考的時候去和從一開始就在縣城中學讀書的小孩去競爭,上高中的機會能有多大?所以,在內地,尤其是農村,淘汰基本上就是在中考的時候自然的完成的,大多數小孩在初中畢業后會自然的放棄上高中的機會,直接出去打工。
所以,真正殘酷的淘汰并不是在上海這種把一半的小孩淘汰掉,讓他們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是目前在農村正在大量發生的把農村小孩幾乎全部淘汰的問題,這才是最值得引起關注的問題。因為這在本質上就是教育市場化,家庭的教育投資水平,可能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從而造成階層世代遺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