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每一家工業化的食品公司都漫不經心地做著自己的日常工作,將一件件看似精美的加工類食品送到人們身邊,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攫取更多利潤,卻無視風險的一點點累積,最終導致了無辜生命的逝去。
作者︱克里斯
責編︱禾二
排版︱童話
那種全身都在戰栗的無力感,芭芭拉體會過。
那本是一個陽光晴好的周末,芭芭拉和丈夫帶著兩歲半的兒子凱文外出郊游,途中,芭芭拉用超市買來的牛肉給兒子做了漢堡吃。
沒想到,孩子一吃完,就被送進了醫院,上吐下瀉、便中帶血,嚴重到要做腎透析。
那可能是芭芭拉一生中最絕望的時刻——在做腎透析期間,凱文被醫生要求不能飲水。他睜著雙眼,痛楚地向媽媽哀求,想喝一口水。
芭芭拉一邊流淚,一邊拿著浸滿水的海綿,反復給奄奄一息的兒子擦拭著干裂的嘴唇。
12天后,凱文還是走了。一種新式病菌——0157-H7型艾氏大腸桿菌,要了他的命。
當芭芭拉得知病菌的源頭就是超市買來的加工牛肉時,她的憤怒,已經完全超越了悲痛。
她發誓要討回公道,去質問那些給超市與快餐店供應肉類的食品巨頭,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小男孩凱文死亡的真正原因,也被這部觸目驚心的紀錄片——《食品公司》所揭露。
這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6的紀錄片,也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在片中你會看到,哪怕是在號稱超級大國的美國,所謂“食品安全”,也極有可能是一堆易碎的泡沫。
就在這個月初,美國剛剛發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沙門氏菌牛肉召回事件”,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發布“一級召回令”,召回了1200多萬磅(約5485.4噸)被感染的牛肉。
當現實世界與影像世界重合,當現在與歷史交疊,有一些真相,人們有權利且應該知曉。
殺死小男孩凱文的“真兇”
凱文死后,芭芭拉加入了食品安全宣傳戰,她要代死去的兒子追問,那一片片鮮嫩多汁的漢堡牛肉,在被吃掉以前,究竟經歷了什么?
而它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牛的食物。
每當人們從超市上購買一件肉類商品,幻想中的圍欄、綠油油的牧草、糧倉,甚至包括上世紀30年代風格的農舍,其實都不存在。
在食品生產完全工業化的今天,人們所食用的牛肉根本不是來自于悠閑自得吃著青草的牛,而是成千上萬出生于逼仄飼養工廠的牛犢,那里的牛糞深及腳踝,蒼蠅成群飛過。
紀錄片《食品公司》截圖
為了更高效率地產出牛肉,食品供應巨頭們則強行改變了牛的飲食方式,訓練牛食用可以讓它們長得更快、同時成本也更為低廉的玉米。
然而,牛的食譜里原沒有這項谷物。
這樣做,只是因為玉米受到政府補貼得以大量生產,售價比成本更低,因而被廣泛使用。
事實上,除了牛的食譜里被強行加入了玉米,雞鴨豬乃至三文魚都開始被訓練著食用玉米。
在食品公司眼中,沒有自然天性,唯有利益。
隱患與風險,也在盲目的逐利中悄悄埋藏。
牛的胃部構造,本就是為了消化草而存在,大自然既然這樣安排,必然有其道理。約翰遜教授表示,只要讓牛暫停5天玉米飼料而改換青草,就能從體內排出80%的新型大腸桿菌。
可惜,一個小小研究者的話,無人在意。
帶有巨大感染風險的牛,依舊一頭接一頭地從環境惡劣的飼養工廠被送至屠宰廠。機器轟鳴聲過后,出現在超市貨架或快餐店菜單上。
最短時間生產最多產品,并將成本降至最低,不僅體現在牛的養殖方式上,雞也不例外。
現如今,一只雞從開始飼養到宰殺,花費的時間僅是50年前的一半,可雞的體型,卻能長到以前的兩倍大,尤其是“改良”后的雞胸,長得更加“豐滿”,以迎合人們對雞胸肉的偏好。
紀錄片《食品公司》截圖
隨之而來的,是完全被視作產品的雞擁擠在臟亂的雞舍,過大的雞胸令它無法正常站立。沒走幾步,就因無法支撐自身重量而摔倒。
養殖它們的人,對雞的死活并不關心。摻雜著抗生素的玉米飼料被大量喂食給雞,這些人只需要確保,雞在被宰殺之前還是活著的就行。
而從一出生就食用抗生素的雞,也最終會將帶有抗藥性的細菌傳染給人。這個邏輯與牛肉大同小異——動物被迫做出的犧牲,被改變的天性,終將以更為慘烈的方式報復到人類自身。
隨著食物生產鏈的源頭被揭露,小男孩凱文死亡之謎也漸漸清晰——每一家工業化的食品公司都漫不經心地做著自己的日常工作,將一件件看似精美的加工類食品送到人們身邊,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攫取更多利潤,卻無視風險的一點點累積,最終導致了無辜生命的逝去。
而在凱文死亡之后,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卻昭示著——這一切,還遠遠沒有結束。
最窮的人,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你去仔細研究相關報道,就會發現,凱文之死,不過是巨大安全隱患的一個縮影。
1993年,一名2歲兒童死于被污染的漢堡肉;1998年,全美召回超過140噸碎牛肉;2001年,召回了50萬磅碎牛肉;2006年,連包裝菠菜中都出現了大腸桿菌。
紀錄片《食品公司》截圖
食品工業巨頭所習慣的日常,不愿輕易改變的生產方式,最終危害的,將是只能去超市買加工類食品或去快餐店吃漢堡的普通大多數。
尤其是那些常年依靠食品工業產物,而無力購買昂貴有機食材的工薪階層,最容易受害。
片中出現的一個普通家庭,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一個四口之家,做著貨車司機工作的父親與沒有工作的母親,養著一雙十幾歲的兒女。
在給孩子吃什么這個問題上,他們很一致。
“當你有1美元,當然是會給孩子買兩個芝士漢堡吃,而不是買那些貴得要死的牛油果。”
收入一般的他們本應該感謝食品工業的發達,批量規模的生產鏈,讓快餐類、加工類食品的價格不斷降低。但選擇此類食品,在承擔著某種細菌感染的風險之外,也意味著越來越肥胖的身軀,以及越來越糟糕的健康狀態。
在美國,越是貧窮的人反而可能越是肥胖,這話并非空穴來風。這家人的父親即是如此,因為常年依賴價格低廉的快餐食品和超市里買來的加工類肉制品,他早早地患上了糖尿病。
大女兒黯然地說,自己很擔心父親的糖尿病,畢竟是家里的頂梁柱與唯一的收入來源,一旦父親倒下,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沒有錢,所以吃快餐食品,患上各種病癥,從而需要花更多錢看病買藥,結果醫藥費占了家庭開支的大半,于是更加沒錢來買那些健康的有機食品以改善生活,垃圾食品,依舊與他們為伴。
更糟糕的是,這種現象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普遍。大女兒在參加課堂活動時,有老師對班級同學的家庭成員患糖尿病的情況進行調查。
在問到“有多少人家里有一個患糖尿病的成員”,所有人都舉起了手。在問到“兩個”乃至“三個”時,學生們舉起的手仍沒有放下。
這是一個典型的低收入社區,在這里,漢堡比新鮮蔬果更常見,糖尿病家家戶戶都有。
說起來確實很殘酷,正是那些最窮的人,默默吞咽著食品工業產生的副作用。
你處于什么階層,就注定了你吃什么。
而食品工業給人帶來的傷害還不僅僅在于普通消費者,被卷入其中的工人,同樣如動物那般被冷漠對待,連基本權益都得不到保障。
這種天天與血肉葷腥打交道的重復性工作,經常由生活在底層的窮人甚至非法移民來做,在食品工業巨頭眼中,這些人就是他們賺錢的機器,學歷低,可替代性高,隨時可以犧牲掉。
這些工人的健康狀況并不容樂觀,許多人由于每天都做著處理肉類的工作而未得到及時的防護,皮膚多處被感染,連指甲都已脫落。
紀錄片《食品公司》截圖
對于非法移民而言,最大的噩夢則是被移民局抓獲。神奇的是,移民局抓人的工作一直在進行,可從未影響過食品工業的正常運作。
紀錄片中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表示,某些食品巨頭與移民局有協定,會將抓捕的非法移民人數控制在一個比例,既方便移民局完成抓人“KPI”,又不影響商業利益。
如此,一舉兩得,只有無權無勢的工人成為犧牲品。他們的訴求與痛苦,又有誰在乎呢?
尋求正義之路,道阻且長
每當芭芭拉日益接近食品工業背后的內幕與真相,她就日益痛苦,可更讓她痛苦的,是普通人在對抗巨頭公司之時的無力與無奈。
她面向鏡頭,隨口說出幾個關鍵的職務和名字,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這里面的利益糾葛。
比如,在小布什執政期間,美國農業部長一直由牛肉業派駐華盛頓的主要政客來擔任。
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某一屆局長,曾經是全國食品加工業協會的副會長。
當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產生某種巧妙的重疊,我們知道,權力的天平極有可能發生傾斜。
紀錄片中的一組數據似乎印證了這個令人擔憂的事實——1972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出面調查了50000起食品安全事件,到了2006年,被調查的事件數量下降為9164。
這種“巧合”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紀錄片《食品公司》截圖
與政府權力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還讓食品巨頭公司能夠得到某些特殊法案的庇護。
比如適用于13個州的《食品詆毀法案》規定,普通人不可隨意批評食品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是有問題的,除非你可以拿到切實的證據。
否則,將以誹謗罪被相關食品公司起訴。
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莉,就曾因在節目上質疑食用牛肉可能增加患瘋牛病的風險,開玩笑地說了一句“大家都別吃漢堡了”而被起訴。雖然最終勝訴,但這也耗掉了她六年的訴訟時間與超過100萬美元的訴訟費用。
這個代價若放在普通人身上,恐怕難以承受。
一些農業發達的州,把刊登工業化食品生產過程或禽畜飼養場的照片,列為違法行為。
為基因改造食品貼上標簽,及在標簽中告知原產地、卡路里等信息的法案,也遲遲未通過。
除此之外,還有法案規定,即便有食品公司的生產廠房多次無法通過沙門氏菌和0157-H7型艾氏大腸桿菌的微生物檢測,農業部也沒有權力以食品污染問題為由,要求廠房停產。
這讓芭芭拉感到荒謬,也成了她的奮斗目標。
爭取合法權益的道路或許充滿艱難險阻,但這不能阻擋人們奔向公平與正義的愿望。
兒子死后,芭芭拉一直在多方游走,努力促成以“農業部有權關閉那些有多次生產污染記錄的肉類加工廠”為主要條款的法案的通過。
這個過程無比漫長,黑發幾乎熬成銀絲,臉上皺紋叢生,才終于等來了那個勝利的時刻——奧巴馬政府頒布了《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賦予農業部取締不合格食品工廠的權力。
芭拉拉在會議中︱圖片來源:UCMagazine,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個法案,又叫做“凱文法案”,此時離凱文逝世已然十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法案通過的時間恰恰是紀錄片《食品公司》上映后的第三年,有媒體報道稱,更多真相的披露催化了民眾的覺醒,無數人加入到請愿與游行的行列,改變的種子,由此生根發芽,直至長成。
食品安全,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難以回避,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困難重重。
時至今日仍在爆發的肉類召回事件,無疑會進一步加深人們的恐懼和對行業秩序的懷疑。
但我們仍然抱有期許——監管者踐行監管職責、生產者心懷社會責任、民眾不再對口中的食物來源懵然不知,更多精耕細作、健康有機的食品,也應被給予更多的市場空間。
普通人也應該更加堅信,自己可以促成改變,《食品公司》的后續影響與民眾參與就已說明了這一點。希望依然存在,唯有不言放棄。
圖文來源:精英說
https://chinadialogueocean.net/5897-fishing-village-hit-by-chemical-leak/?lang=zh-hans
參考資料:
1、【美國紀錄片】食品公司
2、維基百科 紀錄片《食品公司》
3、原生素 《現在敢吃肉的人是“勇士”,食品公司爆料驚人內幕!》
4、INSIGHT視界 《這部改變了美國的紀錄片,是當年最恐怖的電影,看前千萬別吃飯....》
5、田野觀察AgriReview 《10塊一斤的美國牛肉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沖擊?》
6、加拿大中文報 《美國發布一級召回令!12天致兒童死亡、無數人被感染的背后...》
7、冰點周刊 《喪子之痛后的食品安全戰》
8、Washington Post A decade after ‘Food, Inc.,’ Maryland lawmakers still answer to the poultry industry
9、The Atlantic The State of the Food Industry Is Rotten
原標題:因為一個漢堡,她親眼看著兒子死去!美國工薪階層吃的食物到底有多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