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鐘建民 · 2024-12-03 · 來源:鐘建民的理論思考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要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力。

  網絡上,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是集體好還是單干好的問題,爭論不息,有說不完的話題。但是,我國農村現實存在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地擺在那兒。“田荒藏野兔,不見種田人。難尋兒時伴,多見老少孫。”這是農村現實的真實寫照。

  一,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農村耕地拋荒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的、現實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現在的農村,農民僅靠種田已經難以維持正常的生存發展需要而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的農村,農民靠種幾畝田,只能度個溫飽,若要培育子女、讓自己的孩子順利成家立業,甚至還要撫養老人的話,那微薄的種田收入已經遠遠不夠。也就是說,現在的農村的農民,僅僅依靠農業生產已經不能維持最簡單的勞動力再生產了。

  經過人民公社時期的老一代農村人都知道,在生產隊時期,一對夫婦兩個勞動力,大多是要養活六、七口甚至八、九口人的大家庭的。那時代的農業是建立在人力和畜力的基礎上,生產力水平很低,但為什么過去兩個農村勞動力可以養活一個七、八口之家,而現在夫婦兩個勞動力卻難以養活一個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呢?

  基本原因是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農民的勞動生產力基本沒有什么發展;而農民的生存環境,隨著市場化改革,其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民生活成本大大提高。過去雖然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但每個農業勞動力也可以種個幾畝地;而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農民的勞動生產力卻沒有多大提高,許多地方一個勞動力所能種植的也還是幾畝地;相反,農業生產成本卻大幅提高,因而農民的收入相對而言是減少了。所以,解決溫飽基本沒問題,但你不能生病,因為現在的醫藥費太貴了;你不能培養孩子,因為現在的教育費用太大了;你買不起房,因為現在的房價太高了,你娶不起兒媳婦,因為你承擔不了高昂的彩禮和婚娶費用。你僅僅靠種田,生了兒子,卻不能供他讀書;買不了房又娶不了兒媳婦。這就是許許多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拋下妻子、兒女外出打工的現實原因。

  二,那為什么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民的勞動生產力還沒有較大的發展呢?

  讀過《農村承包制的推行到底使農民失去了什么?》一文的網友應該記得,在此文中我曾經談到“從生產隊集體到單家獨戶的個體經營,使我國農業失去了走向現代化的良好機會”。還是在1974年的時候,有次學校組織我們到當時的江蘇丹陽連湖農場進行了參觀。去的時候,正好是麥收季節,到農場時,正好在收麥子。那是百畝大塊田(在蘇南地區,這是非常大的田塊了),大型聯合收割機收麥子,其寬度恰好就是一垅田(一垅為一丈寬),而運送麥子的是大卡車,在旁邊跟隨收割機,通過收割機上的管道把脫粒好的麥子輸送到卡車車廂里,再由卡車把麥子拖到社場上去曬。我們10.30左右到農場,走時不到13.00,兩小時不到,百畝田的麥子已經收完。當時我曾經采訪過農場的職工,得知他們平均每個職工一年種植田地達到百畝以上。這就是當時農場上的勞動生產力。

  現在已經是2024年了,同樣是蘇南地區,現在的農民的勞動生產力是多少呢?只怕還種幾畝田吧。現在不能說沒有機械化,但在一家一戶的情況下,機械化種植的效率也極低,原因就是農戶個體經營的條件下,原來較大的田塊都碎片化了。原來我們這里格田成方,生產隊田塊多為五、六畝;而分到戶后,二、三畝的田塊就很少,大多是一、二畝、甚至有許多是幾分地豆腐塊。這樣的小塊田,即使用收割機來收割或拖拉機耕地,也盡是轉圈圈了,一天也收(耕)不了幾畝田,再后來,人家收割機也就不愿來做這個生意了;效率太低,賺不了錢。一家一戶的,田不多,去配置農業機械吧,一則財力不足;二來也不合算;不配置機械吧,那就提高不了勞動生產力,收入微薄,且人工種植起來又非常吃力,于是,許多人便外出打工,放棄了種植,土地拋荒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為什么包產單干沒有提高農業生產力?

  農業現代化已經喊了多年了。我記得在四屆大人會議上周總理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其中一個就是農業現代化吧。但為什么農業現代化到今天還沒能實現?原因就在于我們推行了農戶個體經營方式,而且還來個幾十年不變,這從根本上妨礙了農業高度機械化的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高度機械化的實現。就拿蘇南地區來講,如果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產力水平,能象1974年的丹陽連湖農場那樣,達到人均每年種植百畝地的水平,甚至只要達到人均種植七、八十畝地的生產力水平,那農民的收入水平就不會低于打工人的工資水平;而如果大隊、生產隊集體經營模式沒有放棄的話,那生產隊為單位的經營模式就會轉化為大隊經營模式(因為隨著農民的勞動力生產力水平面提高,一個大隊的幾千畝地,只需要幾十個人的作業組即可完成),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就會向工副業轉移,首先是農村的副業會有相當大的發展,這會大幅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同時社隊企業的發展也會全面展開,一個大隊那怕只要發展好幾個企業,那共同富裕也早就實現了。

  從生產隊到農戶個體經營的變化,從發揮人的積極性角度而言,是起了促進作用的。這一點是應該肯定的。但這種促進作用是相對于定額工已經不適應生產隊勞動狀態而言,它是階段性的作用,譬如在二、三年時間內;而從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角度看,它是起阻礙作用或限制作用的。

  看到這里,有些網友可能會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胡說八道。但事實就是如此。有人會說難道農村改革后糧食增產,不說明生產力提高嗎?

  對此,我們可以來看一看從生產隊到農戶個體種植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分到戶之后,農民的種田積極性確實有所提高,糧食產量當然也會有所提高。

  但是,糧食產量提高,就等于生產力水平提高嗎?

  不是。譬如生產隊種植時,水稻的畝產是400公斤;現在分到戶種植后,畝產達到了500公斤。這增加了100公斤的產量,不說明生產力水平提高?我告訴你,還真不一定能說明是生產力提高了。在這里,有一個投入成本的問題。

  畝產從40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那這里的成本增加多少?例如,增加的化肥;增加的人工等等。如果這里增加的成本費用大于增加100公斤產量形成的收入,那么這里的生產力水平不是提高了,反而是降低了!

  我們還是來看看具體例子吧。一個生產隊,有100多口人,30左右的農戶,200多畝地。在生產隊時,只需要用一大(四工位)一小(兩工位的)兩臺脫粒機和兩只馬達,即可完成一年的脫粒任務。但是分到戶之后呢?需要每戶都要配置一臺脫粒機和一只馬達。同樣還是200多畝地,現在就要30臺脫粒機,30只馬達。一臺脫粒機需要300元左右;一只馬達需要350-400元。你算一算,需要增加多少成本?一戶人家,多的四、五畝田,少的一、二畝田,但僅僅置辦這一套脫粒機械,就需要增加七、八百元的成本,這還不算這種分散脫粒多耗損的電費。在當時,僅靠增產的糧食產量所增加的收入,需要幾年增產的凈收入才能抵銷呢?類似的還有噴霧器,本來一個生產隊只需要三、四臺即可,但分戶種植之后自然也要每家都買一個。

  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資本主義所以能夠替代封建社會,工業社會所以能夠取代農業社會,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工廠的生產方式,是專業協作的生產方式,比起小農經營方式來說,它具有更高的生產力,具有更高的效率。生產隊和農戶個體經營方式,事實上也是類似的情況。農業生產從人的因素來說,包括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責任性和科學性三個方面。那么,從生產隊集體經營到農戶個體經營,這三個方面產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占統治地位的看法是,農村改革,主要是從集體生產到農戶的個體經營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因而導致了糧食生產的大幅增長。這一看法的一個依據就是所謂人性具有自利性,即人都是自私的,因而分戶經營必然會提高效率。但這種說法卻說明不了,中國長達二千多年的農戶個體經營,怎么沒有充分提高效率?怎么沒有把一個農業化的大國變為工業化的大國;這種說法也說明不了,為什么人民公社短短二十多年就改變了中國靠天吃飯的原始種植狀態?為什么人民公社二十多年的農業基礎工程量比二千多年來的農業基礎工程的總和還多的事實;說明不了為什么人民公社二十多年成為我國人口增加最快的時期,從1956年到1982年的二十幾年增加了60%以上的人口。

  實際上,在生產隊時期的勞動狀態,并不是人們習慣性認為的是“平均主義”“大鍋飯”,“干多干少一樣”。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國糧食產量怎么可以從1959年人均糧食252公斤增長到1979年的人均340公斤?在生產隊時社員的生產積極性是呈階段性變化的:即在工分制處于適應階段時,社員在勞動中是處于積極肯干狀態的;而到了工分制處于不適應階段時,才出現類似于“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勞動狀態。而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參加農村工作的干部還是研究農業的專家學者,他們并不了解實際生產過程中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形式。任何一種考核制度,都是針對當時的勞動狀態的基本特點進行采用的。而一當這種考核制度進行實施時,它就對勞動狀態產生反作用,從而使原來的勞動狀態發生改變。而當這種勞動狀態的基本特征發生改變時,本來適應的考核制度也就變成不適應了。因此,農村人民公社生產隊時期的勞動狀態總是從“干多干少不一樣”向“干多干少一個樣”變化的。但人們卻只是注意了后面的“出工不出力”現象,而忽略了前面“干多干少不一樣”的現象。

  人是具有自利性的。但人也是有惰性的。所以,你一定要說農戶個體經營的農民比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社員更有積極性,那未必就正確。舉一個例子:同樣是挖排水溝,在生產隊時,七、八個人在一起干,按定額記工,那勞動狀態,必定是你追我趕,沒有人愿意落后;而在分到戶之后呢?一個人干是隨心所欲,悠哉悠哉,作業效率是比不了集體勞動的;還有人說,生產隊時一年忙到頭,沒幾天休息的;分田到戶后,一年只要忙幾個月就行了,這不是說明農戶個體經營更有效率?過去生產隊的確是一年忙到頭。這顯然是對我國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業生產發展的基本情況缺乏了解。人民公社時的肥料是有機肥為主,這有機肥是人工積肥積出來的,僅此一項所化的人工,就多了去了;另外,在農業科技未有突破發展的條件下,生產隊需要精耕細作、合理密植;這與改革后化肥、農藥隨便買的條件是沒法比的;再說,農戶個體經營,怎么種都有自己決定,因此,簡化種植作業環節隨便來,怎么省力怎么來,自然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在對比生產隊與農戶個體經營時,許多人都談到了一點,那就是分戶經營后,農民自由了。不錯,既然田分給了我,種什么或種不種,都是我的事。出現拋荒,自然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人性是自利的,同時人又是有惰性的。把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農村改革后的幾年,會促使糧食產量有所提高;為什么現在又有許多很好的田地被拋荒。

  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要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力。只有農民的勞動生產力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才可能有相應的提高。而農民收入的提高是農業和農村能夠留得住人的必要前提。那怎樣才能農民的勞動生產力呢?那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大幅度提升農民的作業效率。但是,農民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固定了田地的碎片化狀態,而且來了一個幾十年不變。本來,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為了形成生產資料的整體性優勢,而這所謂的承包制有推行、土地使用權的個體固化,恰恰是拆了機器用零件,起到了瓦解公有制整體性的作用,從而使公有制有名無實,失去了本應有優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劍云撥霧:中央出修正主義蔡鍔起義論鉤沉(1)
  2. 徐向前有意見!對什么有意見?
  3. 她,可能是精明的獵人
  4. 劉桂娟被罵該不該?!
  5. 900億的“洋務運動”,淪為笑話
  6. 中國需要一場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革命:再革命理論探索
  7. 2024,最后一場“顏色革命”--格魯吉亞!
  8. 明德先生|恒大爆雷,基層員工退回100%績效,高管退回15%,任澤平一分不退?
  9. BBC帶下節奏,殖人就高潮了!
  10. 明德先生:退100%與退15%績效以及一分不退者:水不攪不渾?
  1. 富得流油,跌得粉碎
  2. 被套路多了,老百姓就不上當了
  3. 【燃燒】誰把老實人逼瘋了?年輕人的憤怒之火怎么燃起來的
  4. 賣“天”的消息如果屬實,那真是天大的諷刺!
  5. 秦明:恐怕只有毛時代的人民商店會比胖東來做得更好
  6. 從小感冒大神到6500萬長新冠大神的華麗轉身,問良心幾許?!
  7. “大棋局”,被誰砸爛了?
  8. 憑什么要如此喪心病狂地公開否定毛主席的歷史功績
  9. 關于劉繼明的最新資訊
  10. 劍云撥霧:中央出修正主義蔡鍔起義論鉤沉(1)
  1. 魏巍:論毛澤東晚年
  2. 小平的自述原文摘錄(值得仔細品讀)
  3. 我為什么不再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4. 他果然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
  5. 郝貴生|從錢學森同志談“摸論”說起
  6. 這撥人,沒救了
  7. 祁建平:當代中國的官僚資產階級
  8. 從佩奇案看如今官場性交易者
  9. 史上第一次,美國大選把公知干沉默了!
  10. 當前各階級分析和任務
  1. 歐洲金靴|岸英犧牲七十四周年:你是這個民族真正的脊梁
  2. 明德先生|袁昊然,下線了!
  3. 被套路多了,老百姓就不上當了
  4. 預約2025年度烏有之鄉網文資料(紙質)的公告
  5. 犇逐漸明白了一個現實:上桌吃飯和下地干活的,根本不是同一批人
  6. 賣“天”的消息如果屬實,那真是天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