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城市職工退休工資開始普漲了,體制內的漲多少,不是很清楚,本人接觸不到,我就說下江蘇這邊車間工人退下來的,年齡已到七十或以上的這群老人,大約漲幅在300-500元,目前月退休金是4500-5500的樣子,這群人以前也是沒有交過社保的,應該是通過廠里進行提留的,然后按照工作年限進行核算退休工資數額的。
這是他們應得的,大家不要妒忌,也不要挑起工人和農民之爭。那個時候工人也是非常辛苦的,不過這個年齡段的工人,應該是在90年代陸續退休的,當初國家待之還是不薄的,有的男人甚至50歲就能退休,按照不同的工種,退休年齡不一樣,什么高空、高溫、井下、有毒之類的,估計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了。
我以前一直呼吁給農民發退休金,有人說農民是怎么想的,應該讓農民來說,但是他們去哪里說,有話語權的人,誰替他說?有的還是農民子弟爬上高位的,有幾個認真對待農民問題了?一想到農民那么多,輪到他們享受享受了,自然自己享受就少了,于是不說話了。
現在的農民也交農保了,叫什么380,已經被人玩成了梗了,說明交農保的人根本不期盼將來能拿到多少錢。如今65歲以上的農民確實有退休金,不同省份的人拿的不一樣,中部地區的老人,70多歲的,大約每月能拿150元的樣子吧。
有人說,農民是有產階級,拿什么退休金,意思是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還有人說,農民都沒有交過社保,拿什么退休金,說這種話的人都是不了解農村發展史的,為了支持當年的工業發展,農村一開始是搞集體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個人土地,集體上的產出,大部分被國家抽走了,這算不算年輕的時候,拿糧食交的社保?而且集體的時候,已經明說了,農村老人要由集體來管,這份約定,就這么快忘記了?
后來分田單干了,到了80年代,不僅僅要交糧食,還要交農業稅,農村負擔是極其的沉重,因為村干部不屬于公務員,他的開支要農民承擔,村里學校代課老師的工資也由農民出,其中有一項叫“教育附加稅”。
我小時候在農村,我非常了解的,一年到頭,不但但沒有現金結余,連糧食也不夠吃,那時候宣傳單干了,說糧食吃不完,這種報道是不嚴謹的。我家就經常遇見青黃不接,但國家要的糧食是要交的。我為什么從來不罵港臺人,因為每年去鄉政府領救濟糧的時候,我都能看見那些大米來自于臺灣,受災的時候,香港那邊也會募捐,然后補助一點,雖然拿到的很少,小時候還是能感覺人間溫暖。
大集體下,農村出的義務工實在是太多了,修路、挖水庫、圍湖造田、荒山植樹、防汛、造堤壩等等,我都參與過,那時候還是小學生,做不了重體力活,但是防汛的時候,負責看守堤壩,哪里漏水,要及時去向大人匯報。你說這個要用現金來計算的話,夠農民15年的社保了么?全國光水庫就有9萬多座啊,修的河流堤壩至少43萬公里,那些鄉村石子路已經無法計算多少公里了,那是那個年代低配版的村村通,這些都是自帶干糧義務修的啊!
所以有人說農民從來沒有正式工作過,農民沒有給國家交過保險,農民是有產階級,每個農民都應當是自己的養老負責人,這些說法我都是不認同的?,F在雖然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農民,大家都有了副業收入。但是我們不是一直提倡“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嘛,怎么到農民這里就不適用了呢,現在四五十歲的農民,也許不指望國家的福利,但是大集體退下來的那批農民呢?怎么能不管不問,對得起天地良心嘛?
我現在退一步呼吁,也別說所有的農民了,就單單指大集體退下來的這群老人,他們在歷史的車輪中顯得特別無助,命運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走的,如今絕大部分成了留守老人,兒女拖家帶口的在外地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來看他們。而且這批老人,已經越來越少,國家完全有能力表示表示了。
我也不指望國家按照每月給他們養老金了,也要體量下國家的不容易,我希望每年到年底的時候,一次性給他們發個6000塊的過年費,這個要求不過份吧。讓這群年輕時候為國家出大力的老人也活的有尊嚴一些吧,孫子輩、重孫子輩來看他的時候,好歹他能從口袋里能摸出100元的紅包給孩子吧。
如今這群老人其實蠻尷尬的,一年政府補貼大約1500元,然后又要交回去380。往往錢不夠,需要子女交,子女們一看,一家五六口人,只給中青年交,不給老人交,意思是老人也活不了幾年了,給他交干啥呢?于是每年收農保,蠻頭痛的,我想村干部深有體會吧,碰上這種的,還得去他家里做思想工作。
那是不是子女不孝呢,也不完全是,因為有的子女也五六十歲了,他們自己也負擔很重,進城務工,這個年紀,待在穩定的廠里的都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打零工,別看一天三四百的,但也不是每天都有活,碰上個別黑心老板跑路的,大半年還白干。
中國的農民真的是太老實了,我每年回鄉,凡是遇見老人,一個個地都說國家好,說自古以來,還給農民發錢的,真是頭一遭,對每個月的150元,已經感激的好話說了一大堆,對這樣的善良的農民,就不應該在盛世中國給他們發點過年費么?盛世就應該要有點盛世的樣子!
偉大的民族復興,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農民的參與,如果沒有農民和農村打下來的基石,你能憑空搞開放,憑空搞市場經濟?中國發展的歷史不能忽略農民的豐功偉績,忘記農民,意味著背叛。
雖然我知道我說了沒用,但每年喊一次,尤其是從農村走出去的子弟,如今有了政策制定的話語權那批人,面對著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們,臉也應該紅一紅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