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生于70年代初,短暫地經過人民公社時代。但幾十個長輩親戚都是農村,老婆的幾十個長輩親戚也是農村的。因此,對人民公社時代和分田單干時代都有切身體會。
在這么多人中,經歷親身對比,沒有一個不說:還是人民公社時好!
我認識的朋友也很多,談到人民公社和分田單干,大部分還是支持人民公社的(數據沒有統計,初步估計至少3/4的人是反對分田單干的,剩下1/4也只是說各有各的好處,真正贊美分田單干的,我沒遇到一個?。?/p>
因此,我常想:如果當初不解散人民公社,這30年的發展會怎樣?
當然,歷史無法假設,更無法改寫。這里設想的目的就是供大家參考,吸取經驗教訓,思考更多問題,使祖國將來的路越走越順暢!
下面,我們就來暢想一下吧:
1978年,小崗分田單干。震驚中央和全國。
1979年,鄧小平堅持“摸著石頭過河”的謹慎態度,要求再觀察一下。并展開“人民公社好,還是分田單干好”的全民大討論。同時,4個特區也開始“殺出一條血路”的準備。
1980年,討論初步有結果。大部分人不贊成分田單干。因為單干,無法修水利,無法機械化;但仍有部分人支持單干,主要理由就是能提高積極性。中央經過反復、慎重討論,發文件。由各公社內部表決,愿意單干的可以單干;不愿意的,繼續集體化;甚至可以實行一社兩制、一隊兩制---公社/大隊內部可以一部分分田單干,其余繼續集體化。前提條件必須充分尊重農民自己的意愿,禁止出現上級強行“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情況。
1981年,農村改革開始推進。
1982年,糧食大豐收,分田單干的人產量約增長10%,集體經濟的產量約增長4%,同時物價改革開始啟動,中央著力縮小工農剪刀差,糧食收購價提高15%---因此,單干戶收入增長26.5%,集體合作的收入增長19.6%---數據披露后,再次引起大討論。鄧小平堅持“摸石頭過河”,態度更加謹慎,要求再看幾年。社辦企業、隊辦企業開始露頭。
1983年,繼續大豐收,分田單干產量增加約2%,集體合作的產量增長約4%,收購價繼續提高15%---因此,單干的收入增加17.3%,集體合作的收入增加19.6%--討論繼續。大家意識到:積極性的作用只有1年,屬于爆發,是一次性提高到位,積極性不可能持續提高的!集體企業繼續增加。
1984年,繼續大豐收,分田單干產量增加約2%,集體合作增加4%,收購價繼續提高15%--單干的收入增加17.3%,集體合作的收入增加19.6%,城市改革啟動,特區雄姿初現,引起人們對市場經濟的思索。集體企業開始分紅。分田單干的因為已經脫離了集體,自然無法享受分紅。部分單干的,開始后悔。城市企業開始承包、租賃等改革。
1985-1987年,農業收購價不再提高,而化肥、農藥等工業品價格開始上漲。集體合作,因為可以按批發價購買,比單干的節約10%以上的成本。集體企業效益突飛猛進,分紅的收入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農業收入。單干戶大部分后悔不迭!要求重新加入集體---但因涉及經濟利益問題太多,只有很少部分人重新回到集體。中央也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單干的人回歸集體。就此,發起一場全民大討論。周家莊的記工分模式引起中央注意,全民討論、完善、推廣。農業積極性獲得提高。
1988年,因趙紫陽、姚依林價格闖關失?。▽嶋H部分地類似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物價飛漲十幾倍到幾十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也開始泛濫。分田單干的,由于抗風險能力弱,相當部分受沖擊很大,部分人甚至滅頂之災。集體合作,因為工、農兼有,沖擊相對小很多。甚至部分公社抓住機會,大發了一筆橫財!那些整村、整鄉單干的,水利問題開始出現。
1989年,開始緊縮政策,控制物價。由于絕大部分人仍在公社中,黨組織力量沒有削弱。64風波要弱很多。
1990-1991年,市場疲軟期。東歐、蘇聯相繼變色。全社會都在反思。中央也拿出辦法,讓單干戶回歸公社。比如:公社人均積累1萬元,國家向單干戶貸款1萬元,讓其入社,這錢分若干年還,而且沒有利息。所有單干戶都重回公社。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引向深入。外資洶涌進入內地。外商除在開發區建立獨資企業外,也開始和各公社合作,建立合資企業---外商出設備、技術、資金;公社出土地、廠房、資金;雙方各占一定股份。年終分紅。---這模式得到中央高度肯定:大膽拿來資本主義的資金、技術,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社員共同富裕。
1993-1995年,東歐、獨聯體經濟崩潰,事實教育了人民,充分認識到走資本主義道路死路一條!對國企改制叫停,重提國企搞活,并充分認識到“管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將西方先進管理方法大膽拿來實驗、討論、推廣。國企效益開始好轉。同時,在江主席的領導下唱紅打黑、掃黃除惡、反腐倡廉。凈化了機體、鍛煉了隊伍、增強了人民對黨的信心。
1996年-今,改革持續深入。發動人民,對任何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革建議。經濟蒸蒸日上。由于實行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有管理的外匯浮動制度,成功地躲過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08年全球危機。公有共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已經成型-----
農村,實行政經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所有社員都是集體資產的所有者,參與勞動的都是勞動者。這樣,社會獲得2部分收益:勞動報酬、效益分紅。沒有特別富的,也沒有窮的。在公社內部,收入相差在10倍以內。鄉領導、教師、醫生等都算社員,不吃財政。國家每年節約上千億的資金進行福利建設。社員可以不從事集體勞動(比如去特區打工、去城市開出租.....),這部分社員沒有勞動報酬,但仍享受集體分紅。社員還可以實行“有償退出”機制:不愿意再在集體干的(考上大學/碩士/博士,肯定要去城里了;類似情況很多),將其“股份”一次性結清;公社可以自己人搞,也可以請城里(甚至國外)的職業經理人搞,實行經濟集團操作,所有社員的就是集團的員工;.......
城市,國企的管理模式大量吸收現代管理方法,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人收入持續增長。由于農村人民公社經濟建設也熱火朝天,農民對進城市定居興趣不大。因此,城市房價平穩。醫療、教育作為福利,人民免費享用。
如果歷史真能這樣發展,到2009年底,人均GDP肯定超過現在1倍.....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另外3篇講人民公社的: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4/142312.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6/156119.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5/153214.html
關于社會主義的思考: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56640.html
再補充幾點:
1、關于剝削:
過去總強調社會主義消滅了剝削。我認為是錯誤的,只要存在貨幣,剝削就無法避免。但社會主義可以減輕剝削,只有到共產主義才能徹底消滅剝削。在社會主義階段,很多時候不僅剝削有理,甚至剝削有功!過去只強調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剝削,其實同一個階級內部也存在剝削:一個資本家對另一個資本家的差價,就是一種剝削;工人階級對工人階級也存在剝削:一個集體企業招聘外部人員,他創造1萬的利潤,但只發1千的工資,這也是剝削.....在社會主義階段,剝削無法避免,但可以減輕,到共產主義剝削才能徹底消滅;
2、關于階級:
英文為CLASSS,意思是類別。我覺得這個表述更準確。一個階級就是具有一定特征的一類人!
過去總認為階級是不變的,我認為是錯誤的!一個農民去打工,就變成了工人階級,從事小生意就成了小資產階級。中國一個工人,當然是工人階級,他賣了房子去非洲當老板,就成了資產階級!每個人的階級屬性不是永遠不變的!
3、關于計劃和市場:
在社會主義,尤其是初級階段,市場無法避免。市場是個好東西,但計劃也不是一無是處。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才是最佳選擇。
還是一句話,大家都想一想:
我們為什么窮?!--是我們懶?還是我們笨?---還是這種制度根本就沒給我們富裕的機會呢?!
只要這個問題想通了,一切答案就都有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