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009年秋農村調查報告
——閆桂斌
過了10月份,北方進入了秋天。莊稼都要收割了,看了CCTV的新聞,今年全國是個豐收年,農民們手捧著黃澄澄的糧食,笑容堆上了額頭。為他們高興啊,農民們的收成好了,收入多了,中國就好了一大部分。為此,去了趟農村,調查一下,看看事實上是不是象CCTV說的那樣。
我去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烏蘭察布市相間的一個鄉村,土地屬于水旱混合型,土質在內蒙古屬于中等偏上,考察了幾家,這個調查報告就是以其中老王家為主的,大概有土地30畝,種植作物有小麥、大豆和玉米,養著4頭牛,一頭驢,兩頭豬,十幾只雞,小院種了兩分的蔬菜。老王家有五口人,其中老王和老伴今年50多歲,有兩個女兒,都已出嫁,一個兒子,在烏海市鹽礦打工。這次是隨著他家的大女婿去的。
我到的時候,正趕上掰玉米,收桿子,過程很多城市里的年青人應該不知道吧,我就先講講勞動過程吧。
這個玉米呀,是每個桿子結一個,等成熟的時候,要把玉米先掰下來,丟在中間的土梁上,然后將玉米桿子放倒,堆在兩側,然后將玉米從地里撿到車上,最后將玉米桿裝車。玉米桿是非常好的飼料,豬和牛都比較喜歡吃。
這個過程百八十個字就說完了,要是干的時候,可不那么簡單,我一個30多歲的“壯勞力”,光這個彎腰就受不了,而且當天的整個過程必需完成,掰玉米,放桿子,收玉米,收桿子。這一趟下來,不但飯量大增,而且連續兩天腰酸腿痛,睡不夠,著實的體驗了一下,當農民,好辛苦的一份職業!只當糧食在超市精美的包裝中,花個幾十塊就買了,不曾想原來有人要這么辛苦的勞動啊!
晚上和老王吃飯的時候,他們非常的熱情,給我殺了兩只雞,味道很好,吃的很飽。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主要是想了解這么幾個問題,09年的收成怎么樣,收入怎么樣;今年的機電下鄉對農村有什么幫助;相比之下是個人單干好,還是集體公社好;明年的勞動計劃怎么安排。
一、09年的收成怎么樣?預計收入多少?
今年的氣候,屬于干旱,在五六月份的時候還遇到幾場暴雨和冰雹,和去年相比玉米等作物減產30%左右。去年一畝地玉米產量在1000斤左右,今年最多不到700斤。而且玉米粒非常不均勻,質量也不好,估計可以賣到8毛/斤。
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養奶牛產的奶也賣不了,幾乎都倒了。今年的牛奶檢驗非常嚴格,脂肪、抗生素等只要有一點不合格,產的奶,廠子就不要了。老王家的牛病了十幾天,連續兩個月牛奶都不合格,倒了不少,損失了5000多塊。一說起來,老王就嘆氣。
村子上也是有兩口機井的,都是村子上有錢人打得,在天旱的時候用人家的水澆地,每個小時18塊,當時老王舍不得,到了秋天的時候,玉米長的小了很多,老伴也是一直埋怨老王小氣。今年兒子回不來了,兩個女婿也是比較忙,這幾天農忙的時候,雇一個勞力要100塊/畝,老王也是舍不得,30多畝地,他和老伴起早貪黑的忙乎了,估計要干1個月吧,中間還要養牛。總的算下來,今年的純收入有15000塊,如果牛不再生病的話。
二、今年的機電下鄉對農民有什么幫助?
老王今年買了臺拖拉機,花了6500塊,沒有走農村補貼。老王主要覺得手續過于繁雜,而且只是幾種指定的品牌,村里的領導和農機推廣人還要吃喝點,老王不愿意求人,就直接花錢買了。今年還添了一個冰箱,海爾的,優惠了,電視機是大女兒換下來的。在老王看起來,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就是當官的總想賺點錢,農民們為了省事,寧愿多花幾個錢也不愿求他們。
三、個人單干好,還是集體公社好?
在這個問題上,老王說不好,從收入上來說,現在的收入多了很多,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房子,想種什么就種什么,似乎是改善了很多。我問他,那么你是比較贊成改革開放了?老王有時非常反對。他說:
毛主席的時候政策硬,干部們都很自覺,在農民家里吃飯,肯定會留下3毛錢和半斤糧票。現在的干部,吃上,拿上,還要刁難。現在也不在農民家吃了,嫌臟,直接要錢辦事了。如果毛主席在,哪有貪官呀,全都是公仆,那時候農民地位高,心情好。
在大隊的時候,修渠,平地、開荒都能組織起來,干勁都是比較高,因為人多,相對來說勞動強度小了,大家互相幫助,能干一些大的項目。現在人們都算計自己的地,能掙多少錢,誰還去修渠,平地、開荒呢,就連打井也沒有人干了,靠個人打,一口好井要4萬多,想打也打不起啊?
四、2010年的計劃怎么樣?
老王今年身體也不行了,光養牛就累的夠嗆,如果地不種了,買飼料就要花更多的錢,算下來就不劃算了。閨女和兒子都想讓他們倆進城,找個活,有農村的辛苦,在城里能多掙一些,老王準備去當清潔工,掃掃馬路,一個月能掙600多,老伴去當勤雜工,也有個600多,下來和村子里的活差不多。把地都包出去,一年每畝能掙200,總的下來,比在地里干活能多收入個一兩千塊。
老王是個標準的北方農民,黝黑的皮膚,粗糙的大手,佝僂著背,喜歡背著手走路。知道的問題他就很高興的回答,不知道的問題,就嘿嘿的笑,撓著后腦勺,中國樸實的農民。
中國社會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裂痕,我想,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年人不會知道糧食都是靠著這些勤勞、樸實的農民辛勤的勞動得來的。超市里的任何食物,歸根到底都是需要農民去進行基礎的生產,有了糧食和飼料,才能有更高級的產品,牛奶不是工廠里創造的,而是從奶牛擠出來的,當你喝著清香的牛奶時,你會想到它是從臭烘烘的奶牛身上擠出來的嗎?
中國的農業基礎還很薄弱,改革開放之后,集體合作化的生產方式又回到個體化種植,生產的效率是在降低的。尤其是近幾十年沒有什么農業的基礎投資,農村的最大改變就是修了些路,通了電,有了自來水,其他的要靠農民自己去解決。而獨立的農民個體面對市場化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弱者。于是農民的孩子們上完初中就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的廉價勞動力,變成廉價的被剝削對象。
現在在農村已經很少能夠看到青年人了,更多的青年都到城里去打工,留下老人孤獨的在土地上勞作,再過20年,這些老人作古之后,農村或許就消失了,到那時候,城市人吃什么?喝牛奶或許將成為貴族的奢侈品了。
記得在人們說到60~70年代的知青上山下鄉的時候,很多人控訴這種制度的殘酷,知青們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當回到城市的時候,仿佛又獲得了新生。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說,那農民這一輩子豈不是都要以淚洗面了!
毛主席的遠見卓識,他肯定看到了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開始拉大,盡力的去縫合社會的裂痕啊!
我又是在暗暗的慶幸生于城市,長于城市,雖然小時候生活的清貧,但是比起農民,我還是個幸運兒啊!
我要走了,給老王放下了很少的錢,老王很高興,不是為了那點錢,而是覺得有一個城里人愿意和他說話,聽他的故事,送我到了村口,給我帶來些土豆,南瓜…….
農村的月亮很圓很亮,看著北斗星在閃爍,我的眼睛濕潤了,中國的農民啊,你們辛苦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