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掌門人吳協恩
位于長江入海口附近的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2004年的鄉鎮企業總銷售額達到263.1億元人民幣,利稅超過1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銷售超兩百億的村級經濟體。村級經濟的壯大,不僅給華西村1500多名老村民帶來了年收入翻番、平均年薪超8萬的新收入水平,還惠及近年來華西村的2萬多名“新村民”。
華西村原有面積僅為0.96平方公里,2000年開始,通過當地農村體制改革,吸收了周邊16個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莊,村民超萬余,加上近兩萬名外來務工者,華西村已成為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萬多的“大華西”。面積擴大30倍,人口增加20多倍,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如何建設成一個人與人和睦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華西村”,成為他們這4年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
2003年7月,在華西村第六屆黨代會上,吳協恩全票當選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走上前臺:“我們新一屆黨委要按照‘美麗的華西村,幸福的華西村’標準,建設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
2005年5月,在時隔兩年之后,記者再次踏訪華西村,汽車沿著華西寬闊的馬路緩緩行駛,除了華西的標志性建筑“華西金塔”依舊容光煥發,又有三座“金塔”拔地而起,形成一道蔚為壯觀的塔群風景線;沿路一排狹長的嶄新商務樓分外顯眼,樓下的商鋪鱗次櫛比、生意興隆,讓人感覺仿佛是走在大都市的步行街上。
今天不是節假日,可村里來來往往的行人穿梭如織,有參觀旅游的外地游人,有考察學習的政界要人,有操著西方口音的外國客人,聽一位村民講,現在華西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在100萬以上。汽車行至華西三村,這里廠房林立,車來車往,在華西化纖廠前,一位村民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華西化纖廠的這條生產線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也許2003年華西村的新任掌門人吳協恩上任之初,還有很多人心存疑慮,但今天,當他們再次來到華西,他們會驚奇地發現,華西村比以前更漂亮了,華西村民比以前更富有了,華西的經濟比以前更強盛了。
2003年,在吳協恩上任的當年,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個“百億村”;2004年,華西村銷售收入達到了驚人的260億元,再次令世人對“天下第一村”刮目相看;華西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新加入華西大家庭的16個村的2萬5千多名村民的富裕度再度提升;同時,新一任黨委書記吳協恩鄭重宣布:2005年華西村的經濟總量將超過300億,用了三年共1000天的時間,華西村將實現1000億的夢想。
“千億華西”的宏偉藍圖,將在華西新一代當家人手上實現,毋庸置疑。吳協恩已經很好地接過了老書記吳仁寶的接力棒。
---- “新政”樹立威信
記者專程造訪吳協恩時,正碰上吳當兵時的一位戰友也同時到達。戰友相見分外親熱,但寒暄幾句后,那位戰友便道出了此行的目的。原來復員后,他做起了生意,這次就是沖著華西集團來的,他想做集團的原料供應商,想到吳協恩是自己的戰友,又是集團的董事長,便希望吳能到采購中心去給自己開個小灶。當著客人的面,吳協恩沒等他說完便不加思索地婉言拒絕:想做供應商的話,你自己到采購中心去談,我是不可能幫你開小灶的!那位戰友見吳協恩態度堅決,只得先行告辭。
這時,記者不免仔細地打量起眼前這位“村官”:和普通人一樣,“不惑”之年的吳協恩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中等勻稱的身材,稍顯黝黑的皮膚,簡單隨意的衣著,連說話都慢條斯理的,也許唯一能看出他身份的便是一根接一根的“華西煙”。都說老書記愛抽煙,一天要抽三包,看來吳協恩連這一愛好也繼承了下來。
看到記者一直盯著自己,吳協恩趕忙打圓場:“怎么,是不是覺得我對戰友很無情啊?”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吳協恩打開了話匣子:“華西的制度是我定的,我自己就必須自覺遵守,如果一把手通過給人開小灶賺了一塊錢,那么下面人可能就會賺兩元、三元,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
吳協恩說到做到,執掌華西村兩年來,他身先士卒,既繼承了老書記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也在新班子中實施了“制度管人”的新政策。“實施新政策并不代表就是‘新政’”,在吳協恩眼里,老一輩的艱苦奮斗和智慧還是要繼承的。“有些親戚對我有點意見,包括我的親舅舅有時候工作上找我幫忙,我都會當場拒絕。說實話,我小的時侯他們對我非常好,從內心來說我感到很慚愧,可華西的財產不是我個人的,是大家的。”
吳協恩一再聲稱自己和老書記沒法比,差距很大。不過,華西村的村民們已經慢慢感受到了,吳協恩正以自己獨特的個性魅力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吳仁寶的兒子”不好當
談話中,吳協恩多次強調,在工作上從來都不把自己當成是吳仁寶的兒子,所以他一直以普通村民的心態擺正好位置。吳協恩還在做集團總經理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村里新來的一個司機,在華西干了半年多的活才弄清楚了吳協恩是吳仁寶兒子的真實身份。當然,做吳仁寶的兒子有時候還要付出點“代價”。
吳協恩11歲那年,華西村村民孫良慶家12歲的兒子在游泳時,不慎溺水而亡。為了撫慰孫家的喪子之痛,吳仁寶狠心把“阿四(吳協恩)”送給了孫家當繼子,雖然心里一千萬個不情愿,可年幼的吳協恩卻不敢“違抗”父命,他知道父親在村里說話從來都是一言九鼎。
吳協恩自幼要強,雖然自己的生父是村里的父母官,可他從來沒有依靠過生父什么,他要用自己的腳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為了體味在沒有吳仁寶的光 環下自己的獨立性,吳協恩在高中畢業后選擇了去安徽當兵。他當的是后勤兵,修汽車的,三年半的軍旅生活,不僅培養了吳協恩吃苦耐勞的品質,也讓他在思考問題上更加理性和堅定。
1985年,吳協恩退伍后,沒有申請分配一個好的工作,而是回到了華西村,并且和孫家女兒阿小喜結連理,成了孫家的“倒插門”女婿。當時,正值華西工業化起步最困難的時候,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吳協恩憑著自己在部隊學的駕車技術,主動當起了駕駛員,并很快就成了村里的一匹“快馬”。吳協恩要用行動證明,吳仁寶的兒子不用靠別人,只靠自己。而后,吳協恩又成了鋁制品廠的一名供銷員,并且最終靠實干當上了廠長。
----新書記是眾望所歸
吳協恩認為,自己當選為華西村的新書記,是因為他為華西做的貢獻。
1990年,吳協恩當上了鋁制品廠廠長,當年銷售量就超過1000萬元。
1993年,吳協恩實施品牌合作,與云南“玉溪”和江蘇煙草合資合作,聯合出品“華西村牌”香煙,當年僅“華西村牌”香煙就賺了近千萬元。后來,吳協恩又促成與五糧液合作,聯合出品“華西村酒”。
1994年,華西村系列品牌先后蓬勃興起,而且效益很好。
1995年,為了響應國家的扶貧號召,吳仁寶打算到黑龍江肇東小山屯村創辦一個“新華西村”,從而讓更多的人富起來。面對艱苦考驗,吳協恩第一個報了名,在村黨委會上,大家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吳協恩身上。
吳協恩在黑龍江一呆就是三年,他與村民一同吃苦創業,筑起了10多公里引水溝,使3500畝荒地實現了引水治堿,種上了水稻,還辦起了工廠,他使當地人均收入從1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并最終幫助村子實現了脫貧。
隨后,吳協恩又服從華西村黨委的安排,以滿腔的熱情在寧夏銀川和江西吉安扶助了兩個“新華西村”。
2001年,吳協恩開始籌劃以“一分五統”方式將周邊16個村“并”入大華西,走共同富裕道路。
2002年11月,吳協恩接任華西集團總經理。
2003年7月,吳協恩全票當選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我只想干十年
吳仁寶在換屆的黨代會上,曾這樣解釋:“要說知識面,協棟比阿四(吳協恩)廣,要說駕御各種復雜情況的能力,協德比阿四強,主要還是考慮阿四比較年輕。如果選協棟,只好干五六年,選協德,也只好干10年,而阿四可以干21年”。但吳協恩卻說,他只想干十年,“原則問題,我絕對聽父親的,但具體問題,我要自己去闖。”
吳協恩不喜歡人家說他是華西村的“第二代掌門人”,他覺得,無論是父親還是自己,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為了華西這個群體,自己不過是延續父親對一方百姓服務的過程,所以談不上是第幾代,如果非要加個“代”字,他認為自己是過渡的一代、是繼往開來的一代。在吳協恩看來,華西要真正實現社會化和市場化還需要一個過渡期,而他想通過十年的努力去完成。
至于十年后會由誰來接任,吳協恩很坦然:“我不希望我兒子接任,那時我兒子也才29歲,我想大家應該明白。”
吳協恩語氣堅定地說:“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由決策層來決定,而不是由我決定。”
對未來的發展,吳協恩說“對華西村而言,‘做大做強’不是主要目標,‘健康長壽’才是更高追求。而我的責任就是要沿著老書記指引的方向,帶領這一屆班子不斷推動華西村的‘社會化’進程。”(摘編自蘇商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