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不要“運動”要“行動”
徐全紅 2006.3.1
我贊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不贊成所謂的“運動”。新農村的建設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辛勤而踏實的工作。早在民國時期,宋美齡曾倡導新農村運動,但無果而終。毛澤東時代,號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終也沒能實現。
其實,三農問題雖有聯系,但畢竟是三個不同性質的問題。農業問題主要解決農產品供給問題,其焦點是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農民問題主要解決農民的“國民待遇”問題,其焦點是農民的收入和農民的公民權的保障問題。農村問題主要解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問題,其焦點是農村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很顯然,農業問題是一個經常性問題,沒有具體的時間約束。農民問題是當前乃至于今后一個歷史時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應根據社會矛盾的激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具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從根本上講,是由農村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城市人的眼光來看待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狹隘的。因此,三農問題中的任何問題都不是一場“運動”所能解決的。
單就農業問題而言,我們一直在努力,但遠未解決。因為農業問題,主要是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的供給問題很復雜,既不能“高產”,因為“高產”必將“傷農”;也不能“減產”,因為“減產”會危及國家的糧食安全;因此只能是“穩產”,即隨著國內外農產品的供需狀況的變化使農作物的產量保持適度、穩定的增加。有哪個經濟學家敢說中國糧食實現了“穩產”?更令人頭痛的是,農業生產中的內部矛盾,即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的生產以及農村其它經濟活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強調糧食生產勢必犧牲農業的比較優勢,影響農民的收入;強調農業的比較優勢,則無法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梢哉f,政府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中國農業的穩定與發展,仍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和經濟問題。要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任重而道遠。(目前有些著名的經濟學家,比如張五常之流,鼓吹取消農業補貼,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筆者將以專文駁之。)
再看看農民問題,這里先不談農民的“國民待遇”問題,僅就其收入而言,我們解決了嗎?近兩年有人說農民的收入增長快,可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的事實不讓我們汗顏嗎?不先解決農民的經濟問題和農民的“公民權”問題,奢談“新農村運動”我看是在建空中樓閣。
不要談什么“運動”,要談如何“行動”。不要試圖首先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要想方設法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各部門各司其職,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才是正理。例如財政部門要認識到:當前一系列農村問題的深層次矛盾在于,建立在現行農村政治基礎之上的公共物品和服務體制已經嚴重滯后于市場經濟和公民政治的發展,難以適應農村經濟增長和社區自治的要求。因此農村財政建設和核心問題,應當主要集中在農村公共物品的融資與提供兩方面。(高培勇,2005)采取切實措施,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地灑在農村大地上。民政、公安部門應著手解決以戶籍制度為焦點的對農民的歧視性制度設計,恢復農民作為一個共和國公民的尊嚴。農業部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的建設上。交通部門想方設法把高速公路的預算降低一點點,多拿出幾個億人民幣用于農村道路的建設。等等。(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