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純利潤核算,取決于三大因素:一是投入生產資料總量和物資價格以及勞動者的報酬;二是生產勞動效率,即總產量;三是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這三個方面決定著純利潤的高低。
生產資料價格取決于國家政策。如化肥、農藥、種子等等。投資總量取決于農民進行生產的需要。農民工資現在沒有,核算的工資額是假設。是根據現實社會生產力狀況勞動者應該達到的消費水平所推算的收入。
農業的勞動生產效率有很大的伸縮性,不同的生產條件,同等數量的投入,可能收入量有很大差別。這一點會隨著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普及和生產條件的改變逐步減小。氣候的變化,風調雨順會使農業投入大大減少,并能獲得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多災多難的氣候會大大增加農業投入,并使勞動生產率降低。即投入多而收成降低。
農產品的價格一方面取決于國家征購農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是市場自由價格。因此,農業生產純利潤核算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但是,只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價格能夠穩定。或基本穩定(這兩方面國家政策是能起決定性作用的,自由市場價格也是受國家政策影響的。)那么農業生產的純收入是能夠保持基本穩定的。而由于自然災害所產生的不穩定,是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的加強逐步減小的。
四、通過純利潤核算,是農業生產從傳統的種植經營方式向農業的商品化、科學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過程,通過核算,使農民認識到(在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達到):專業經營土地勞動者的個人收入是能夠達到社會一般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并能有效的維持農業生產的正常發展。
現實農民的意識是:依附于土地保證口糧有余,在此基礎上,要花錢向其它行業進行適易自身能力的各種投入。包括勞力輸出,資金投入,精力投入等等。而在糧食增產和種植安排緊湊上尋找根本出路的太少了。即是有一部分,多數也是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要投入對象。
因此,通過農業生產過程的核算和國家政策的方針指導,促使農業生產從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向生產的勞動職業專業化,生產管理規范化,種植安排科學化,生產目的商品化方向發展。這應當是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的一個發展目標。這需要一個相應的發展過程。
如果能在一個不長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并且使農民的收入基本上達到非農業行業的勞動者的收入,同時農民從事農業勞動的時間占全部勞動時間的80%以上或全部農業勞動(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勞動是非農業的其它行業勞動,那么這個勞動者是其它的職業勞動者,而不能叫做農民)那么就從根本上轉變了當一個農民不如當一個非農業勞動者的社會意識狀態。如果達到這一步,也就是我國農業勞動力現狀處于一個社會大分工階段的基本完成,也就是我國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始于89年—90、4月完成 2005年做了部分修改
管理員:為了閱讀方便,請最好把我的這篇文章整合到一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