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改革設想(下篇5)
五、農作物產量與資源關系
根據這些因素可確定各種作物的合理密度和預算出能夠達到的產量,它們之間是自然生物的生長規律關系,這種規律被人們所掌握,人們就可以根據它們的因果規律,來改變該項條件來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目的。
例如:已知的土地肥力(土質狀況)和客觀的日照時間、積溫、降水量,現實的灌溉條件;要想使該種作物達到一定的產量目的,那么只要根據這種作物生長規律所需要的條件加以對照。就可以找到差別加以補充。如缺少氮肥或磷肥,那么就加強這種肥料的數量。
再如:地模覆蓋棉花,使棉苗早現蕾、結果。這實事就是增加了棉花早期生長的積溫,使花苗比正常生長加快了速度,則等于延長了棉花的生長期。大棚蔬菜也是同樣的道理。大棚蔬菜利用積溫和保溫使蔬菜提前成熟。
(1)中央電視臺90年3月30號《星火科技》節目介紹的日本北海道養殖業中的牧草生產過程就是這樣的。他們就是根據牧草生長所需要的各種肥料進行科學施肥,達到牧草生產的最好效果。
現在的農業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傳統的種植方式,有很大一部分生產活動中缺乏科學根據。俗話說的“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是一部分農民種地的基本思想。聽說那種作物新品種好,也不管適不適應自己的情況,就只管更新換種;有的則是該換種的而不換,繼續使用;使用化肥多數是根據投資能力和一般使用量確定數量,而沒有科學的根據。使用方法和時間也是人家咋著咱咋著;微量元素和微肥許多人并不重視,作物的病蟲害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懂得怎樣去防治。這些現象給農業生產造成了無形的損失。
因此,科技興農,勢在必行。要想使農業生產長期穩定向前發展,必須普及科學種田的基本知識。使農民從思想上確立科學種田的根本思想和掌握科學技術知識。
農業生產從傳統的種植方式發展到按照科學的、規范化的種植方式,可以說是農業生產的一場技術革命。農業已經過了建國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從農田基本建設、水利建設、電力設施、農機具設備、作物品種優良化以及化肥、農藥已經有了一個相當的基礎。如果掀起一場科技興農的熱潮,使農業生產發展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模式,必將推動農業有一個大的發展。這應當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步驟。
農業生產用工數量時間表(下表) 10畝小麥
用工項目 |
時間 |
勞動量和作業過程 |
工 數 |
備 注 |
農 家 肥 漚 制 |
7月 1-15號 |
10畝麥桔,約漚制30方從作業場到糞場拉麥桔按距離150-250米,每畝8車每人天12車,約需7個工。用土5方、4人一天;倒糞、灌水、將其整好用泥封住,約需6個工。 |
17 個 工 |
此項農活用工量多少取決于運距離和用水方便或費事。倒糞、整理、泥封的用工量一般不變。 |
堆肥 翻堆 |
8月15號 前后 |
往糞堆上灌人糞尿約2工 連倒帶封泥約需4工。 |
6 工 |
如果不灌人糞尿或 摻牧畜糞,則用工 有變化。 |
30方 糞 運 到 地 |
9月 20號 至 10月 5號 |
用人拉:由糞堆到地按距離 300-400米,每方按6架子車 每人每天拉12車、2方則用 15工。若用小拖拉,每車 25方,8小時6車裝卸4人則 車16小時8個工。 |
16個 小時 8工 |
這項活用工取決于運距,若堆肥距地 50米或更近些,則 不需拖拉機,用人 和架子車則省力,用工少。 |
耕前 灌溉 |
9月 20-30號 |
在電力正常4人一天可澆完 2人一組,二組交換工作8小時 |
4 工 |
如不缺墑這個 工就沒有了。 |
耕 地 |
10月 1-10號 |
撒糞,每方12堆共360堆,約 需2工,撒化肥1個工,用小拖拉機耕約需10小時。 若用牧耕約一天半 |
3車 10小時 |
|
整 地 |
10月 5-15號 |
平整按2條犁溝4人一天接線4人一晌2工,扒押、押寬1.35米每畝約500米,每人一天按400米約需工13個。 |
19個 |
若用機械扒押 則用工減少。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