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村運動”啟示錄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鄭新立 | |
[pluto] 于 2006-01-20 10:26:20上貼 |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為了制定好“十一五”規劃,2005年5月,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由中研室、中農辦、財政部、建設部、人民銀行和貴州省的有關同志,到韓國就“新村運動”進行了考察。我作為考察團團長,深深感到當前要認真貫徹落實五中全會《建議》的精神,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擺在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高度,切實有效地加以推進。要借鑒韓國經驗,形成獎勤罰懶的機制,在政府的支持下,主要靠農民自己的努力,盡快改變生產生活條件。 10年間政府投入了2.8萬億韓元 上世紀60年代,韓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經過40多年的發展,到2004年,韓國人均GDP已躍升至1.4萬美元,城鄉居民收入為1∶0.84,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實現了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韓國的“新村運動”開始于1970年,當時正是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開始。“新村運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提出包括草屋頂改造、道路硬化、改造衛生間、供水設施建設如集中建水池或給水井加蓋、架橋、蓋村活動室等20種工程項目,由村民民主討論、自主選擇。政府免費分給每個村335袋水泥,平均每戶約4袋,每袋50斤。第一年下來,50%的村干得不錯,政府加撥500袋水泥、1噸鋼筋。干得不好的村如果第二年干得好,還可在第三年追加給1000袋水泥。政府把全國的村按好中差分為自立村、自助村、基礎村三等,在村口立上牌子,以激發大家的積極性。 1974—1976年,“新村運動”進入以增加收入為主的全面發展階段。政府推出增加農、漁民收入計劃,支持農村調整農業結構,推廣良種和先進技術。普及高產水稻新品種“統一稻”,1974年達到大米自給,1975—1978年實現自給有余。畜牧業、漁業、林業也都有了較快發展。 1977—1979年為“新村運動”的第三階段,主要是發展農產品加工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工業。1977年為韓國第四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政府推出了“建設新村運動增加收入綜合開發事業”規劃。1978年韓國農村企業達到384個,1980年增加到790個。從1970—1980年的10年間,韓國政府財政累計向“新村運動”投入2.8萬億韓元,相當于財政支出的1%。參加新村運動人數累計達11億人次,效果十分明顯,突出變化是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新村運動”的創新精神 “新村運動”大大推動了農業與農村的發展,富于創新精神,特點鮮明: 一是自始至終強調“勤勉、自助、合作”精神。這種精神后來擴展到城市,發展為民族自立、身土不二、事業報國的國民精神。政府設置了獎勤罰懶的機制,重在激發村民內部的積極性。 二是讓農民選出“指導者”,自己的事情自己辦。政府大力倡導、支持“新村運動”,但具體上什么項目,完全由農民自己選擇。每個村選出新村建設指導者,負責組織大家的行動,里長(即村長)只管服務。指導者不拿報酬,但政府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如可隨時面見公務員,優先選拔做公務員,坐火車、汽車票價便宜50%,子女在初高中考試排在前一半名次的免學費并發獎學金等。 三是政府提供物資、資金和技術支持。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民居建設,政府除給予必要的建材、資金支持外,還幫助搞村鎮建設規劃,推薦了12種標準住宅圖紙,道路橋梁建設由政府派技術人員指導。為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政府還向農民普遍發放長達30年的長期低息貸款,爭取國際組織貸款,從“住宅彩券”中拿出一部分支持農村建設。政府支農資金通過農協直接發放到戶。 四是注重搞好骨干培訓。韓國中央和地方都有相應的培訓機構。中央新村運動研修院是專為培訓新村運動骨干而建立的。培訓期間從早晨6點到晚上11點都安排活動,公務員與農民選出的指導者同住同吃,共同討論。研修班上制定出各村建設規劃,交郡核準后實施。總統也曾到研修班與學員一起聽課、討論。 五是強化各級公務員的責任。政府要求,面、邑(相當于鄉鎮)和市、郡(相當于縣市)兩級公務員每人都要聯系4個村進行幫扶;道(相當于省)一級課長和局長要負責一個郡;中央內務部(主管部門)的課長和局長要負責一個道。對縣鄉兩級公務員實行獎罰分明的新村建設考核制度,幫扶干得好的提拔,干得不好的調往山區和島嶼去工作。 六是發動全社會幫助農村建設。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識界人士和企業老總,都要與新村建設指導者一起培訓,盡其所能支持“新村運動”。從而不僅支持了農村發展,而且使“新村運動”發展為國民精神運動。 韓國經驗帶來的啟示 韓國國家雖小,許多做法不可簡單照搬,但我們兩國同屬人多地少國家,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他們的有關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可以做到同步推進。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是否意味著必然出現一個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階段?是否要等到工業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有足夠的力量支持農村的發展,解決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韓國的經驗證明,只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是可以避免的。而且農村的發展不僅不會延緩工業化進程,反而能為工業化提供更大的市場和人力物力支持,進而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我們更有條件、更有能力搞好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韓國在他們的國情和體制背景下能夠動員全社會,對農民和國民進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教育,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財力,辦成一些大事,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做到并做得更好。一是我們現在已基本統一思想,提出了“統籌城鄉”、“重中之重”、“兩個趨向”、“多予少取”等一系列重大的方針和方略;二是我們的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比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韓國“新村運動”起步時的綜合實力要強;三是我們的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比較發達,這對帶動農業和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四是我們有傳統的政治優勢,只要不搞包辦代替,我們統一思想、統一步調、調動資源、辦成大事的能力更強。 要形成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體制機制。借鑒韓國的經驗,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必須形成一套有效的機制,要把在政府的支持下,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農村發展,同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結合起來,把八億農村人口的活力激發出來。韓國政府實行的獎勤罰懶政策,對新村建設指導者和基層干部的激勵政策,強化公務員對新村建設的責任制,從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入手、先易后難的操作程序,等等,都值得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借鑒,以改進我們過去實行的各項扶貧和支農政策。要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機構、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通過各地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把中央的有關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統一規劃、突出重點、以城帶鄉、提高實效。要像組織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那樣,近期重點抓好解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鄉村道路、沼氣、衛生間改造、垃圾和污水處理、標準節能住宅、信息網絡等工程。通過國家給予一定的建材和技術支持,引導農民投工投勞。要整合各個渠道的財政支農資金,使之發揮更大的效益。同時通過發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債、彩券,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等方式,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 應當看到,韓國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由于地價升值,不少農民從出售土地中獲得高額收入,帶資進城落戶。我國土地批租的收入絕大部分為各級地方政府所有,改革以來,在土地出讓中約有2萬億元以上的資金為城市建設做出貢獻。所以,我們更應當發揮城市對農村、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帶動作用,較大幅度地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各項政策向農村傾斜,下大決心、下大力氣遏制城鄉差距拉大的趨勢。 未來5到15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政策選擇: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應當是,村容村貌整潔優美,有符合規劃的硬化路面,有達到飲用水標準的生活用水,有符合衛生要求的廁所,有集中的排水溝渠和水塘,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轉運場所,有安全衛生的住房,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民素質明顯提高,醫療文化教育等得到基本保障,節水節能節地節材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三類:一是農村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二是直接面向村莊的公益類(或準公益類)建設項目;三是農戶自主參與、農民直接受益的項目。同時,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堅持以下原則:1.規劃先行,因地制宜。2.突出重點,示范引路。3.政府支持,農民為主。4.創新機制,形成合力。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